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辜鸿铭评传(精)/先生的力量
内容
内容推荐
不世出的人中怪杰辜鸿铭是清末民初学术界最具喜剧色彩、最受争议的大师级人物。他是学遍西洋、精通9国语言、获赠13个博士学位、名满欧美的国学大师,能将《论语》《中庸》译为英文和德文;是以英文讲儒学、穿古服教洋诗的北大怪教授;亦是坚定不移的复辟论者、冥顽不化的前清遗老、至死不渝的保皇派。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王钰编著的《辜鸿铭评传》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辜鸿铭童年、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儒学传统教育、海外留学时接受的外来思想及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语言平实,逻辑清楚,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目录
天南地北漂泊客
斗转星移终还乡
一入幕府二十载
辛丑风云等闲过
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气翻覆国有殇
却寻醉处重徘徊
天下谁人不知君
江湖夜雨十年灯
菊残犹有傲霜枝
序言
民国时,有三条特立独行的辫子,分别留在一
武二文三个人脑后。
其中的武夫,辫帅张勋于1923年病逝,一文人
王国维于1927年自沉,另一文人的辫子,便成了精
神层面上,已亡清帝国的最后一根。
辫子的主人,便是本书的主角——不世出的人
中怪杰辜鸿铭,清末民初学术界最具喜剧色彩、最
受争议的大师级人物。
当时的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北京可以
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他是学遍西洋、精通9国语言、获赠13个博士学
位、名满欧美的国学大师,能将《论语》《中庸》
译为英文和德文;是以英文讲儒学、穿古服教洋诗
的北大怪教授;亦是坚定不移的复辟论者、冥顽不
化的前清遗老、至死不渝的保皇派。
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李大钊曾言:“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
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
之世界。”
林语堂称:“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
之怪杰。”
文化巨擘吴宓亦赞日:“辜氏乃中国在世界唯
一之宣传员。”
然而,陈独秀却斥他为“顽固”“老古董”,
受新思想影响之人无不认为他是冥顽不化的老怪物

辜鸿铭一生东西漂泊,走南闯北:生在南洋,
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身历列强入侵,
王朝颠覆,民国动荡,军阀混战,几番浮沉起落,
却不减豁达从容。
人张之洞幕,受皇恩为官,参与张勋复辟,后
为北大教授。
他生平不惧权贵,不畏列强,最爱骂人。上至
当权者下至西洋人,无一不遭他唇枪舌剑的戳刺,
一言一句直指人心,在百年后的当世,仍有振聋发
聩之感。
慈禧做寿时他狂言“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袁世凯正当权,他敢称其为“贱种”;袁世凯病逝
,全国举哀三日,他却请来戏班大唱堂会。
他风流狂狷,怪癖甚多,酷爱女人小脚,鼓吹
纳妾制度,自己“以身作则”,妻妾相伴,不亦乐
乎。
要说辜鸿铭生平之最爱,还数中华文化。他东
南西北辗转一生,无时不忘自己是个“文化斗士”
。晚年漂洋东渡日本,纵然步履虚浮、满头霜发,
仍为“中国梦”奔走呼喊,自命为“老大中华末了
一个代表”,终生“忠于中国之文明”。
他一生痛骂洋人却见重于洋人,名满西洋,与
泰戈尔齐名;一生维护中华文化却见怪于国人,被
视为怪物,如今知其名者寥寥无几。反观当下,文
化缺失,国民几乎“精神破产”,一腔赤诚热衷于
数千载灿烂文明的怪杰如辜氏,倒让人颇为怀念。
生于离乱之世,面带喜剧脸谱,头拖三尺长辫
,奔呼中华文明。顽固也好,守旧也罢,是耶?非
耶?辜鸿铭是也。
导语
“先生的力量”系列丛书记述大师的人生事迹,评点他们的精彩瞬间。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王钰编著的《辜鸿铭评传》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辜鸿铭的童年、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儒学传统教育、海外留学时接受的外来思想及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
精彩页
天南地北漂泊客
南洋有骄子
百年烟雨化一梦,百年沧桑造一人,英雄固有出处,名家自有背景。
明清时期,中国以己为世界之中心,对于其他地域便按照方位起个代称,如“东洋”“南洋”“西洋”,用于不必细说时的泛泛一指。如此说者方便,听者了然,只求明白大致方位,不去深究具体国别。
东洋与西洋先不细说,只说南洋。东南亚大小诸国都可称为南洋,马来半岛自在其中,它的西北侧是盛产橡胶的槟榔屿。此地有处牛汝莪橡胶园,与其他橡胶园并无半分差别,同马来半岛的其他角落一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难耐的酷热中煎熬。
此时是清咸丰七年闰五月廿七日,公元1857年7月18日。热带的酷夏,哪怕是一动不动,都会汗如雨下。若有妇人在此时分娩,实在是件痛苦不堪的事。而牛汝莪橡胶园内,一名金发碧眼的洋孕妇就在经历着这种双重痛苦。女人的丈夫是这个橡胶园的总管家,名叫辜紫云。
辜家原本并不姓辜,而是姓陈,世代靠打鱼为生,居住在福建厦门同安。由于祖辈中一个叫陈敦源的人酒后重伤他人惹祸上身,为逃官府通缉而急中生智,携带家眷漂洋过海,落户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
当时的槟榔屿人烟稀少,倒是藏身的绝佳地点,只是荒凉到连耕地都要自行开垦。好在地广人稀,没有竞争,又无人管束,勤劳的辜家祖辈自助开荒,意外地成了开辟这里的华人先驱,而后备受敬仰。但是,事隔多年后,陈敦源仍对当年自己的过错记忆犹新,痛悔万分,为示悔意,便改姓为“辜”,以此警示后人这背井离乡之苦。
及至这位洋孕妇在分娩的剧痛中煎熬时,这个曾经需要自行垦荒的小岛早已成为繁华闹市,被英国人占据为自己的殖民地了。因此,即使贵为开荒先驱,辜家祖辈也不得不常年与那些后来居上的殖民者打交道。值得庆幸的是,辜紫云的祖父颇受殖民者的信赖,甚至还得了个“行政首脑”的称号。
也许是槟榔屿风水甚好,或是祖辈开荒有道,轮到辜紫云的父辈一代时,辜家更是人才辈出,其中最为优秀的当属辜安平、辜国材和辜龙池——辜紫云的父辈三人。辜安平儿时便被送回祖国学习传统文化,后因学识渊博而获取功名,在林则徐手下为官,后来尊朝廷派遣定居台湾。
辜国材和辜龙池子承父业,继续在政治领域与殖民者保持着往来,因辜国材外交能力卓越,后随从英国人登陆新加坡,成为先登新加坡的中国引领者,辜家再次做了先驱。辜龙池则仍在政府任职,由于佳绩显著而被提升为拿督勋衔。与父辈相比,辜紫云不喜政治,与世无争,但为人正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因为不曾从政,所以找了一个安逸平稳的工作谋求发展。
彼时,他在英商布朗的橡胶园工作,由于精通英语、马来语和闽南语,与客户交流得心应手,再加上勤恳负责,态度认真,深得布朗的信任,也与布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辜紫云正在分娩的妻子则是正宗的西洋人,会说葡萄牙语和英语。当婴儿的啼哭声响起,妻子夹杂着西洋话的呻吟声渐渐消退下去时,辜紫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继而拿出家谱,按照传统的谱序,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名下、长子辜鸿德的后面,添上了一个此时还未闻于世的名字——辜鸿铭。
无子女的布朗夫妇非常喜爱辜鸿铭,便收他为义子,辜紫云欣然应允了。年幼的辜鸿铭并不清楚,自己将通过“这副西洋镜”,看到何等模样的世界。
年少时,辜鸿铭与哥哥常被爱国情怀深厚的父亲带到祖先牌位前,毕恭毕敬跪地接受灌输:“虽然我们身处他乡,但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遥远的地方有我们的祖国。”
由于年龄问题,辜鸿铭自然无法将国与家理解得如父亲般透彻,但他也有自己的心灵世界。他发现同样的问题,不同人种的唇齿和舌头会制造出千差万别的答案。从父亲嘴里冒出来的,是东方的思维与逻辑,而从母亲和布朗先生嘴里冒出来的则是西洋那一套。
对于少年辜鸿铭而言,东西方两种文化就像是两个神秘的洞穴,不去一探究竟就太遗憾了。虽然他的父亲是根正苗红的中国人,但他最先探索到的,却是西洋文化的瑰丽洞穴。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辜鸿铭评传(精)/先生的力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钰
译者
编者 王钰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2304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30
CIP核字 2018096648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0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