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通史(修订版共6册)(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刘祚昌、光仁洪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修订版共6册)(精)》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世界通史类著作,分六卷完整记述了从人类社会产生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全书坚持唯物史观,把社会形态作为历史分期和卷次划分的主要根据;摒弃世界历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全面展现世界各国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历史发展状况,具有鲜明特点。
目录
《世界通史·古代卷》
《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世界通史·近代卷下》
《世界通史·现代卷》
《世界通史·当代卷》
序言
《世界通史》(六卷本)1997年第一次出版,崔连仲
、刘明翰、刘祚昌、徐天新等分任各卷主编,由来自全国
多所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写作完成
。本书按历史发展进程,完整叙述了人类社会从产生到现
当代的发展过程。在揭示各国发展特点的同时,着力展现
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进程。摒弃了世界历史研究中的西方
中心论倾向,坚持唯物史观,以社会形态作为历史分期和
卷次划分的主要根据,具有鲜明特点。本书出版后,深受
广大读者喜爱,先后十三次重印,累计发行十余万套。
2001年入选“全国优秀畅销书”,2004年入选“中国文库
”,是国内世界历史类图书的标志性著作之一。
为了体现史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我们从2014年开始启
动了本书的修订工作。修订工作主要着力于三个方面:一
是体现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进程,将对世界当代史的记述
延展到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二是体现史学理论
的最新发展,改变过去将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发展决定因素
的观点。三是体现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吸纳当代史
学研究、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对原书地图、疆域等史实
分别加以勘核与审改,对内容进行了完善。希望通过修订
,本书能够充分反映当代历史研究的最新发展,更好地满
足当代读者的阅读需要。
人民出版社
2017年1月
导语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刘祚昌、光仁洪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修订版共6册)(精)》分古代、中世纪、近代(上下)、现代、当代六卷,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21世纪初期。“古代卷”论及原始社会,古代埃及、西亚各国、印度、希腊、罗马等国的历史;“中世纪卷”涉及西欧封建社会、萌芽、发展,东南欧各国的封建社会、亚洲各国的封建社会、非洲和美洲的封建社会,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社会的解体;“近代卷”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内容;“现代卷”主要是从20世纪初期至二战结束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当代卷”从二战结束到21世纪初期,主要论及美苏间的冷战对峙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战后初期各民族独立国家的诞生、苏联解体及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后记
本著作第一版是四卷本《世界史》中的第一卷(古代
史),1983年出版。当时参加本卷(古代史)编写的院校
(按笔划顺序)有:山东师院、辽宁大学、甘肃师大、华
东师大、西北大学、曲阜师院、安徽师大、杭州大学、开
封师院、南京大学、贵阳师院、湖南师院。
当时参加本卷(古代史)编写工作的同志如下:
主编:崔连仲
参加初稿编写的同志(按姓氏笔划)有:王阁森、尤
孝纯、孙道天、朱文梁、李永采、李长林、吴英贵、林加
坤、林敦明、杨邦兴、赵步云、项英杰、崔连仲。
参加第二、三、四稿修改(部分重写)的同志(按章
节顺序)有:导言崔连仲;第一章毛昭晰(第一、二、三
节)、张树栋(第四、五、六节);第二章孙道天;第三
章林加坤;第四章崔连仲;第五、六章李长林;第七章孙
道天;第八章王阁森;第九章王阁森(第一、二、四节)
、崔连仲(第三节);第十章徐德源。
参加统改的同志(按章节顺序)有:导言崔连仲、王
阁森;第一章毛昭晰;第二、三、四、九、十各章崔连仲
;第五、六、七、八各章王阁森、孙道天(第五章第六节
)。
参加最后定稿的同志有:崔连仲、王阁森。
年表和译名对照表编者:李长林。
插图:朱龙华(北京大学,特邀)。
地图:一部分由辽宁大学历史系绘图室刘志超绘制,
另一部分采用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编:
《简明世界史教学参考地图》。
本著作于1983年出版之后,共印刷12次,发行101,
000册。1996年修订后作为六卷本《世界通史》的古代卷。
修订本将插图改置卷首,译名对照表改为主要人名、地名
和其他名词索引。参加修订的仍以原编写班子为基础;由
于王阁森教授的不幸逝世和林加坤教授患有眼疾,作了适
当的调整和增补。参加各部分修订的同志如下:
导言崔连仲
第一章毛昭晰龚缨晏
第二章孙道天
第三章拱玉书
第四章崔连仲
第五章李长林
第六章李长林
第七章孙道天
第八章张树栋
第九章王兴运 崔连仲(第三节)
第十章徐德源
年表和主要人名、地名及其他名词索引 李长林李怀

地图 分别由各章修订者审阅
全书通读定稿崔连仲
经过这次全面修订的《世界通史》(六卷本)于1997
年4月出版,至2000年6月第6次印刷,印数达8万7千1百册
。这部《世界通史》又于2004年7月再版并收入《中国文库
》的第一辑中。文库出版的前言第一段写道:“中国文库
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
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
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
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我们编的由人民
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世界通史》,是《中国文库》第一辑
史学类中唯一的一部世界史著作。
十年过去了。2014年2月,人民出版社又发出了再版的
通知,要求各编写组对《世界通史》再修订一次。古代卷
的编写班子,虽多已年迈,但老当益壮,都欣然地接受了
这一新的任务。现将本届修订人员的分工情况,介绍如下

本届的修订,仍由原修订班子承担。由于孙道天和张
树栋两位教授的不幸逝世,他们所遗留的华章,由原班子
的三名同志代为修订。现将本卷各部分的修订人员列之如
下:导言——崔连仲;第一章——毛昭晰、龚缨晏;第二
章——李怀国;第三章——拱玉书;第四章——崔连仲;
第五章——李长林;第六章——李长林;第七章——李长
林;第八章——崔连仲;第九章——王兴运、崔连仲(第
三节);第十章——徐德源;年表和主要人名、地名及其
他名词索引——李长林;地图——分别由各章修订者审阅
;后记和全书修订稿审阅——崔连仲。
精彩页
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这两座城市,周长都有4.8公里以上。城市是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这两座城市的面积相似,大约各自都有85万平方米;其居民数,估计大约各自都有35,000人。哈拉巴的卫城有高厚的砖墙,形成城堡。城北有谷仓、作坊和劳动者的宿舍(估计可容数百雇工和奴隶)。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建筑和规模,较哈拉巴壮观。这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城市。卫城的四周有防御的塔楼。卫城的中心建筑物是一个大浴池,长约12米,宽7米,深2.4米。据发掘者认为,这是为了履行某种宗教仪式用的。在浴池的东北有一组建筑群,其中有一座很大的长厅(70×23.8米),可能是这一地区的统治者居住的地方。在浴池的西面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谷仓。卫城南部另有一组建筑物,其中心是会议厅。下城居民区,街道整齐,主要的大街宽达10米。街里的房屋主要是用烧制的红砖砌成的。房屋的大小、高低和设备有很大差别,其中有很阔气的楼房,也有非常简陋的茅舍。在富人区那里还有用烧砖砌成的、完善的排水设备,这在贫困的茅舍区是享受不到的,这表明当时的阶级分化已十分明显。这两座城市,一个在印度河的下游,一个在印度河的上游,相距644公里,形成两个中心。这显然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国家的都城。除了这两座大城市外,在印度河流域还发现有几十处城镇和村落,这里可能也存在一些小的城邦。
哈拉巴文化是已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当时的人们已经会制造铜与青铜的工具和武器,例如斧、镰、锯、小刀、钓鱼勾、匕首、箭头和矛头等。但这一时期的金属工具还不能排除石制工具。这一时期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在农业上还很少使用金属工具。当时耕地使用锄头,但木犁和带有燧石头的轻犁也开始使用了。作为耕畜的已有水牛和犁牛。当时种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稻、胡麻、瓜、枣和棉花等。印度次大陆可能是棉花培植最早的一个地区。稻的遗迹仅发现于古吉拉特地区。除了农业外,居民也从事牧畜业。已驯养的牲畜有水牛、犁牛、山羊、绵羊、猪、狗、象、骆驼和驴等。当时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匠人们对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都已有了较高的水平,并能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除了金属加工外,制陶业和纺织业也有了较高的水平。在摩亨佐达罗曾发现有棉织物的遗物。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不仅在印度本土有经济的来往,而且与西亚也有了贸易联系。有许多印度河流域文化的印章发现于两河流域一些地区。当时已有二进法和十进法等度量衡制度。
印度河文明的文字主要保存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此外铭文还发现在陶器和金属物品上。迄今所知道的符号约有500个。印章上文字与图画(神、野兽)并见,多为单行的,而且很短,至多不超过20个符号。这些符号是发音符号,有些是表意字。这种文字目前正在解读中,并有所进展。学者们对这种文字所代表的语言作了多方的探索,有些学者认为它属于达罗毗荼语族;另有些学者认为它属于印欧语族或甚至印度·伊朗语族。这个问题只有待文字解读后才能确定下来。这个问题确定后,谁是印度河文明的创造者以及其他有关问题也就进一步明确了,许多历史问题将重新改写。
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印度河文明大约从公元前18世纪开始就衰落了。衰落的原因不清,学者们对此提出种种假说。一种说法,也是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外族入侵说。持此说者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入侵者的严重破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上。在这次大规模的外族入侵中,摩亨佐达罗彻底被摧毁了。除战火的遗迹外,在街巷和房屋里留下了不少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这座城市经过这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居民被驱散了,从此摩亨佐达罗荒无人烟。在哈拉巴卫城的上层有同样破坏的迹象,此外还发现有新的陶器类型与哈拉巴文化并存。在摩亨佐达罗以南的强胡达罗和阿姆利尚未发现有较大的破坏迹象,但出现了特殊类型的陶器和其他物质文化。这一切都说明新的入侵者已占据了印度河流域的中心区。
关于这次大规模的入侵者的问题过去多数学者认为是吠陀时代的印度·雅利安人(以下简称“雅利安人”)。可是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出现在印度较晚,是以后几个世纪的事情。那么新的入侵者是谁呢?有的学者依据考古资料认为,侵入到印度河盆地的部落有各种人种集团,其中有居于俾路支的诸部落,有和伊朗部落相近的诸部落,还有同印度河文明很接近的周邻部落。这些新的入侵者是一股一股侵入到这里的,其中也可能有先行的雅利安诸部落集团,不过雅利安人的大规模入侵是后来的事情,而且主要是在印度河上游。
另一种说法认为,文明的破坏是由于自然灾害和生态变化造成的,例如河床的改道,地震、洪水、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等灾害都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这些破坏性的因素可能因地而异。这类假说也常被采用。
从印度河文明的衰落,到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入侵这几百年间的历史,尽管有一些考古学上的报道,但基本上是模糊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通史(修订版共6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刘祚昌//光仁洪等
译者
编者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刘祚昌//光仁洪等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64540
开本 16开
页数 338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98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6328
CIP核字 2016160949
中图分类号 K109
丛书名
印张 211.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278
20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