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规范适用缓刑,关键在于缓刑实质要件的操作化;科学适用缓刑,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再犯规律。本书认为,“犯罪情节较轻”应解释为“(再)犯罪(危险性)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应解释为行为人犯罪后有体现再犯可能性小的情节;“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应解释为行为人自身及犯罪前情节表明行为人再犯可能性较小;“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应解释为宣告缓刑不会威胁被害方、证人、邻居、社区的利益,且行为人具备合适的社区矫正条件。据此示范性研制的由罪中、罪后、罪人、环境4个维度25个指标构成的缓刑适用再犯危险评估量表,效度表现良好,能够与裁判文书大数据反映的再犯规律相印证,为规范、科学适用缓刑提供了一种融通方案。 作者简介 赵兴洪,男,1980年生,重庆梁平人。西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合著《天使抑或魔鬼——民间金融实证研究与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在《法学》《当代法学》《刑事法评论》《刑事法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序 第一章 引论 一、论题界定与篇章 结构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第二章 缓刑制度基础理论 一、缓刑的法律性质:“第三支柱” 二、缓刑的正当根据:超越报应与预防 三、缓刑的适用基底:行为还是行为人 四、小结 第三章 缓刑实质要件的解释 一、实质要件概述 二、犯罪情节较轻 三、有悔罪表现 四、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五、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六、小结 第四章 缓刑实质要件的操作化 一、缓刑实质要件操作化的两种模式 二、罪犯危险评估概述 三、缓刑适用再犯罪危险预测因子 四、再犯危险评估量表 五、再犯危险预测回归模型 六、小结 第五章 缓刑实质要件司法实践评估 一、宏观考察 二、微观检验 第六章 体系性思考与刑事政策考量 一、实质要件与缓刑适用体系 二、实质要件与刑事政策考量 附录A 中国缓刑适用调查问卷 附录B 累犯(偏好)率排名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的主题是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解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操作化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司法实践评估构成本书的核心内容。 现阶段缓刑适用的关键难题是缓刑适用实质要件不具有操作性。本书首先探讨了缓刑制度的性质、正当性根据和适用基底,并以此为指导对缓刑实质要件的四个要素进行了重新解释;将四个要素作为四个维度,用25个指标建构了缓刑适用再犯危险评估量表,实现了实质要件的操作化;以43万余刑事裁判文书大数据为样本,示范性地建立了再犯预测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缓刑适用实践进行了检验,发现了缓刑司法的三个怪象及其原因。最后,将实质要件放在缓刑适用要件体系和刑事政策的视野下进行了审视。 本书在缓刑实质要件解释、操作化以及缓刑适用体系建构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开创性和方法创新性,对相关刑事立法、司法和执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兴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079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9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2 |
CIP核字 | 2019086179 |
中图分类号 | D91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