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泛在学习--理论剖析和技术实践 |
内容 | 内容推荐 泛在学习,又称无缝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为了完整阐述泛在学习的理论和应用,本书详细介绍了信息新时代引爆教育变革、泛在学习理论溯源、泛在学习技术大观、学习模式演变趋势、泛在学习教学剖析、泛在课程设计等内容;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思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首先是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模式创新与变革,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院校教育领域的可汗学院模式,可汗学院将课程经过精心设计并拍摄成视频放到网上,供学习者免费观看,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统计出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习者更易于学有所获。这种模式也受到学习者的欢迎,为院校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随后引发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慕课)开放在线课程教育模式的大范围推广,通过MOOC,学习者不需要亲身前往诸多知名的大学,即可看到世界顶级大学里最受欢迎的课程。基于“移动+”和“互联网+”的微课、慕课、视频通信、微博微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仿真、3D和裸眼3D、全息成像、仪表远程共享、云数据、云端实验室等新兴技术,都是泛在学习可以开发利用的技术平台。泛在技术一日千里,使学习活动能够跨越空间维度、时间维度,甚至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原本虚无的学习情境。同时,智能化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更是使学习内容唾手可得,学习活动无处不在。面对泛在学习所带来的教育变革,如何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支撑泛在学习理论,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平台,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录 1 信息新时代引爆教育变革 1.1 传统教育面临的信息化挑战 1.2 职业培训的泛在优势 1.3 泛在学习的再思考 2 泛在学习理论溯源 2.1 源起泛在计算 2.2 泛在学习概述 2.3 泛在教学的研究 2.4 泛在学习的相关理论基础 3 泛在学习技术大观 3.1 泛在学习网络 3.2 泛在学习工具 3.3 泛在学习支撑系统 4 学习模式演变趋势 4.1 纸质化学习模式 4.2 电子化学习模式 4.3 网络化学习模式 4.4 泛在化学习模式 5 泛在学习教学剖析 5.1 学习者 5.2 教学环境 5.3 学习活动 6 泛在课程设计 6.1 地点泛在的“筋斗祥云”——越洋跨海的“慕课” 6.2 时空泛在的“月光宝盒”——跨越时空的“雨课堂” 6.3 虚实泛在的“太虚幻境”——构建所想的VR、AR 6.4 便携精巧的“金箍棒”——以小搏大的微课、微博、微信 6.5 如影随形的“土地公公”——融学、学堂在线 6.6 无所不在的“天兵天将”——未来课堂(云端实验室) 7 泛在学习的教学设计实践 7.1 设计原则 7.2 教学设计方法 7.3 泛在学习设计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泛在学习--理论剖析和技术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赟宇//孙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86433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8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86 |
CIP核字 | 2019129192 |
中图分类号 | G4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