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化思维 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存指南
内容
编辑推荐

你知道吗,你的内心其实住着一位科学家!即使那些不懂也不喜欢科学的人在玩英雄联盟时用的思维方法恰恰与科学家努力弄清宇宙基本原则时使用的方法相同。如果你出于爱好收集邮票或者硬币,那么帮助达尔文得出进化论的那股冲劲你也会有。当你通过填字游戏放松自己时,量子力学这一物理学历史上*奇特、*成功理论的奠基人所用的交叉对比和推论方法你也正在用。

这本书是要让你发现自己的科学潜能,科学地思考问题。科学方法根本上是一种乐观主义,因为它假定世界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希尔伯特的名言: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终将知道。科学化思维不仅帮你认识抽象的科学事件,也有助于你解决任何问题。

本书教你科学方法四部养成法,让你在人工智能时代满怀信心地应对各种状况,拥有一个改善生活的强大工具。

作者简介

查德·奥泽尔,威廉姆斯学院物理学学士,马里兰大学化学物理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奖学金获得者。现为斯克内克塔迪联合学院教授,居住在美国纽约尼什卡那。

内容简介

不懂点科学,你打算怎么在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里混?

相信你常听到:“天啊,这不科学!”

别沮丧!即使你不做科学的事儿,但能更科学化地做事,只需要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观察、思考、检验、叙述——科学化思维四步培养指南,从此不再为无知买单!

耶鲁大学博士后奖学金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家查德·奥泽尔解密科学化思维方法

在他这本《科学化思维》里,奥泽尔解释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其实都与科学有关。爆米花配辣椒味道会更赞吗?开车走主干道东边的两个街区会更快吗?仅从提出问题开始,我们就在做与科学有关的事。奥泽尔让我们明白虽然你不做科学的事儿,却肯定经常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所有人都能更科学化地做事,无论是在家、工作或是做实验。

目录

引言 人人都是科学家
第一步 观察
第1章 收藏与《物种起源》
第2章 科学烹饪至高无上
第3章 海底捞针
第4章 沃尔多在星际动物园
第二步 思考
第5章 (周期)表设置
第6章 理性提问:桥牌和科学思维
第7章 恐龙与未解之谜
第三步 检验
第8章 量子论与填字游戏
第9章 精确烘焙
第10章 没有骰子的象棋:体育运动与科学思维
第四步 叙述
第11章 科学讲故事
第12章 团队力量大!科学合作
第13章 聊聊体育
第14章 该死的谎言和统计学
结束语 科学永无止境

精彩书摘

科学家不一定聪明绝顶
  因为只有极少数人每天耗时耗力在我们所认为的科学上,所以有人认为科学从根本上说是稀奇古怪的。人们对科学家的普遍印象是极少数、精英(也有可能是癫狂)、小众群体,忙于探寻神秘难懂的事物。别人得知我是一个物理学家的三个最常见的反应之一就是“你一定聪明极了,我可做不到,”我曾向其他科学家求证这一点,结果是一样的。
  然而认为科学家不同寻常的聪明、能干的人满足了我这类书呆子的虚荣心,这是让人有优越感的赞美。从感官上被称赞“聪明极了”会产生距离效应,这让科学家被人视为与“普通”人本质上不同的群体,是大众之外的人类。我们甚至被认为不同于其他高学历的专业学者——我那些从事艺术、文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教师同事们从没听到过“你一定聪明极了”这类评价,尽管事实上他们用在取得专业文凭上的时间和我的一样长。这类学者所做的看起来只是普通人类活动的延伸和拓展,而科学看起来则完全不同,让人不可思议。
  但是,比令人尴尬的恭维还大的问题是,这样的恭维真的不对。科学家没有那么聪明——我们不会用与普通人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造就一名职业科学家的不是有处理能力更强的超强大脑,而是技能上的细微差异与个人意愿的不同。我们只是在某些事情上略胜一筹——我的数学比一般人好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做这些事情是乐在其中的,并且为此花时间磨砺技能,这使科学家与普通人的细微差异显现出来,甚至更明显。
  我是一个平庸的木匠,这一点确定无疑,希望可以改变人们认为科学家聪明极了的看法。平庸不是因为我缺少完成木匠工作所需的生理和心理技能——我能并且已经用木材打造出几样改善家居环境的家具了。但我不擅长做木工,因为我不是特别喜欢做木工活儿的过程,所以也没找什么机会提升自己的木工手艺。不得已的时候,我能做,但是笨手笨脚速度慢。一旦我尝试加快进度就会出错,结果重新返工。热衷于做木工活儿,也投入时间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的职业木工,乃至那些资深爱好者能极好地完成基本工作。这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问题——他们在完成此项工作的心智方面也更胜一筹,能想出如何实现某个特殊构造的办法,这正是我最明显缺乏的技能。但是,你永远也听不到有人说“木匠?你一定聪明极了。”
  当然,意愿爱好不是我要说的全部——天赋也是决定因素之一。我热爱篮球这项运动,也利用很多午餐时间和别的科系的职工和学生来场非正式的篮球比赛。即使再多的练习也不会让我成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球员,因为我缺乏必要的身体天赋——我的身高比一般人高很多(大概6英尺6英寸),但是不是特别敏捷灵活。我拼命赶上在联合学院队打球的球员的水平,但也没有机会与一流的学院球员对阵。对篮球的热爱只能帮我达到目前的水平。
  然而,没有优质的体能并不妨碍我每周花几个小时打篮球,而且没人觉得一伙人到中年的教授花时间跑来跑去打篮球是件多么古怪的事情,甚至参与这样业余级别的体育活动还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好处,尤其是对男人来说。没人认为我们会说“呃,没能打进NBA,我再也不碰篮球了。”
  但是,人们面对科学时会把“真聪明”视为是否接触科学的最大问题。认为科学为只有少数天赋异禀的杰出人物才能驾驭的错误认知导致许多人一旦判断自己没法从事科研工作时就彻底放弃科学。对科学的“业余”兴趣没有带来社交优势,在某些情境下甚至成为劣势——科学使你成为与众不同的“呆子”。这个问题只针对科学——没人认为不能在学术界谋职的人去读文学,参观艺术博物馆,或者对政治和历史有积极的兴趣有任何古怪之处。在许多职业领域,如果你不能胜任会令人惊讶,但放弃科学工作却是意料之中的,除非你确实聪明到足以以此为职业。
  找出内心的科学家
  讽刺的是,人们有意识地排斥像科学家那样花时间处理问题。科学方法是很多广受欢迎的爱好和消遣方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无论选择哪种放松方式, 你几乎无可避免地会利用成功科学家也会用到的一套思维技巧。如果你出于爱好收集邮票或者硬币,那么帮助查尔斯·达尔文得出进化论的那股冲劲你也会有。你玩桥牌或其他纸牌游戏时,你的推理过程与维拉·鲁宾和其他天文学家将浩瀚宇宙中那些数量庞大的,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的物质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推理过程相同。当你你通过填字游戏放松自己时,量子力学这一物理学历史上最奇特、最成功的理论的奠基人所用的交叉对比和推论扣除方法你也正在用。
  本书的后续部分被分成四个部分,围绕着科学方法论的四个步骤:观察、思考、检验和叙述按序展开。每部分的每个章节都会描述一个与科学活动的某一方面有关的日常活动——古玩收藏、做饭、打篮球。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关于科学发现的历史例证,而这些科学发现所依赖的关键方法与某个特殊的兴趣爱好的处理方式相似。
  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你相信,无论你是否已经认识到,你的身体里都有一个科学家。你每天都会用到科学的处理方法,即使你没有以科学为谋生手段。与业余运动员通过打临时篮球赛排解坏情绪的方式一样,科学外行人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寻求乐趣、放松自己。我希望这样的认知会引导你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科学家,既能更好地了解科学,又能更有效地追求其他兴趣爱好。

前言/序言

引言:人人都是科学家
  女儿三岁那年我第一次买iPad。没等我彻底拆完包装,女儿就知道那是iPad并大声嚷嚷着“我要玩愤怒的小鸟!”我没想到游戏的市场营销居然已经触及学前儿童,有困惑但是并没有特别不快。毕竟,愤怒的小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科学的途径。
  我要说的不是利用这款游戏探究鸟类为躲避弹弓挥动翅膀的物理现象,而是游戏的通关方法:想在愤怒的小鸟里通关,你需要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进入游戏的下一关时,你需要紧盯肥猪、障碍物和其他因素的分布,精准判断,确定目标。接着你会构建出一个思维模型对发射出小鸟后会发生什么进行预演:“如果我击中这个障碍物和黄色小鸟,那个障碍物就会倒塌,砸到猪,然后塔就倒了……”。之后你会实际操作,直接测试自己的思维模型,看看自己的预测(电子游戏)和实际情况有多吻合。如果你猜中了,你就会灭掉猪,进入下一关;如果你的模型不对或者不够完善,你则会对其进行改进并再次尝试。
  愤怒的小鸟这款游戏是科学处理方法一种不错的体现形式,它无处不在。原版手机游戏及其衍生产品一直都是最成功的授权专营电子游戏之一,到2013年年初,已被下载超过10亿次,每月受到超过2.6亿用户的追捧。这款游戏简单到三岁小孩可以达到入门级别,而又复杂到足以让成年人玩上瘾。我自己也玩了一阵子。
  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是神秘、深奥的,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范围,而愤怒的小鸟这款游戏的成功反驳了这一误解。即使那些公开宣称自己不懂也不喜欢什么科学玩法的人在玩愤怒的小鸟时用的思维方法恰恰与科学家努力弄清楚宇宙基本原则时使用的方法相同。如今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利用每月一部分空闲时间,投身到一款傻瓜电子游戏中去。我们所有人,从三岁幼童到最年长者,内心都住着一位科学家。

精彩书评

“好吧好吧,我知道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成不了科学家。查德·奥泽尔可能会用这本《人人都是科学》说服你的。”
——詹妮弗·奎莱特,《微积分日记和我,我自己和为什么》的作者

“科学家如何思考的猎奇之旅。”
——大卫·凯泽尔《嬉皮士救了物理学》的作者

“查德·奥泽尔之前的两本书已经十全十美了。但是这一本也很了不起。任何想要深入了解自然和科学方法的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
——瑞特·阿连恩,东南路易斯安那大学物理学教授,《连线》(WIRED)杂志Dot Physics专栏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化思维 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存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 查德·奥泽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99517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