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克思正义思想历史轨迹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四个时期阐释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历史轨迹,揭示了马克思正义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与启示。萌芽时期的马克思正义思想,彰显的是对古典法哲学和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崇尚与追寻;形成时期的马克思正义思想,彰显的是正义哲学思想,表现在对古典法哲学和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理论的哲学批判基础上,确立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唯物史观哲学基础;发展时期的马克思正义思想,彰显的是经济正义、生态正义和制度正义思想,表现在马克思用自己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对他人正义思想和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现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化时期的马克思正义思想,彰显的是马克思正义思想唯物史观哲学基础的丰富和完善。马克思这些正义思想,不仅有效地回应了“马克思与正义”之争,而且超越了西方当代正义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蓝春娣,女,江西赣州人,现为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先后于2005年、201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江西师范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8项;荣获江西省思政课教学相关竞赛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参编著作3部;在《社会科学研究》、《理论探索》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萌芽(1841-1843年)
一、马克思正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马克思正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马克思正义思想产生的家庭环境
二、马克思正义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
(一)古典自然法正义思想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影响
(二)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影响
(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影响
(四)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影响
三、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萌芽:从《博士论文》到《莱茵报》
(一)《博士论文》中的正义思想
(二)《莱茵报》期间的正义思想
四、马克思正义思想萌芽时期的基本特征
(一)唯心主义世界观
(二)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话语体系
(三)理论直觉
(四)萌芽时期的正义思想为其今后正义思想的走向奠定了良好开端
第二章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形成(1843-1848年)
一、批判自由主义正义思想中正义哲学思想的初现
(一)批判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批判政治解放的形式正义
(三)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正义的主体力量
(四)批判近代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两个前提条件
(五)批判异化劳动的非正义性
二、《神圣家族》中唯物史观正义哲学思想的雏形
(一)“群众创造历史”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性
(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性
(三)“人的活动”观点颠覆了思辨正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提纲》中唯物史观正义哲学思想的初始表述
(一)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彰显人之为人的正义思想
(二)实践是实现正义的根本途径,彰显实践正义思想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正义哲学思想的深刻阐述
(一)不合理社会分工带来种种非正义问题的正义思想
(二)正义社会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途径的正义思想
(三)马克思正义思想唯物史观哲学基础的确立
五、《哲学的贫困》中正义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批判蒲鲁东的永恒正义思想
(二)正义的内容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三)批判蒲鲁东复归小私有制的正义目的
(四)批判蒲鲁东将“构成价值”看作是实现正义的途径
(五)阶级斗争理论彰显了正义的实现途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六、《共产党宣言》中正义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一)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性
(二)分析了社会非正义性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不正义的社会
(四)指出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无产阶级实现社会正义的途径
七、本章小结:形成时期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实现了对西方传统正义思想的反思、批判与超越
(二)正义哲学思想伴随唯物史观的演变而演变
(三)研究方法从唯心主义的方法论向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转向
(四)正义研究视角从哲学思辨向实践转向
(五)批判解构的基础上建构了多维性的正义哲学思想
第三章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发展(1848-1876年)
一、《资本论》及其相关手稿中的马克思正义思想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点的非正义性
(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前提的非正义性
(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非正义性
(四)资本主义分配的非正义性
二、《哥达纲领批判》中的马克思正义思想
(一)批判了“劳动是构成分配正义的基础
(二)批判了“不折不扣”的分配正义思想
(三)批判了“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的分配正义思想
(四)批判了拉萨尔派分配非正义的错误所在
三、本章小结:发展时期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实现了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二)深入经济领域进行正义的实证研究
(三)由正义哲学思想向经济正义、生态正义、制度正义思想推进
(四)经济正义思想的阐述与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同步
(五)制度正义思想的形成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相一致
第四章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深化(1876-1883年)
一、马克思晚年正义思想的转向
(一)“马克思晚年”的由来及其时间界定
(二)马克思晚年正义思想转向的原因
(三)马克思晚年正义思想转向后的成果及其正义思想深化的表现
二、《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唯物史观正义哲学思想的深化
(一)社会形态理论深化了对正义社会实现过程的认识
(二)社会公平理论为正义社会设想提供了经验材料
(三)社会结构理论深化了对正义社会经济基础的认识
(四)所有制转化理论深化了对正义实现路径的认识
三、《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唯物史观正义哲学思想的深化
(一)坚定了马克思正义思想为劳动人民谋利益的正义立场
(二)深化了对过渡到正义社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认识
四、跨越“卡夫丁峡谷”:马克思正义路径的新探索
导语
本书回到马克思,从马克思经典文本的角度,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谱系——马克思正义思想历史轨迹的研究。
笔者在梳理其历史轨迹的同时,概括了其基本主张,以便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正义思想,为推动和改善当代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克思正义思想历史轨迹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蓝春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210414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38
CIP核字 2019142002
中图分类号 A811.64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