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跨越1949(战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转型研究上下)
内容
作者简介
黄万华,浙江上虞人。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现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常青树)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和多个全国性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等。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教学,授课8千余课时,作为主持人或独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奖1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著有《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五四至1960年代))》《战时中国文学研究》《战后20年中国文学研究》《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中国与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多源多流:双甲子台湾文学(史)》等专著15种,主编或主笔《美国华文文学论》等12种,在52种CSSCI刊物等发表论文300余篇,60余篇被转载。独立获山东省社科研究成果一、二等奖等省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
目录
导论 跨越“1949”: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一体性和丰富差异性
上编
第一章 互为参照中的战后中国文学转型
第一节 互为参照: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中的大陆、台湾和香港文学/2l
第二节 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三种形态及其文学史意义
第三节 “内化”中的“缝隙”:战后中国文学建制变化和文学转型
第四节 文图:战后文学史叙述的新途径
第二章 中国大陆:从多种流脉到一统格局
第一节 瑞恰慈和战后平津地区文论:战后中国文学重建的多种流脉
第二节 创作:跨越“1949”的政治、历史分水岭
第三节 文学的生存限度:文艺政策和文学创作
第三章 台湾:战后政治高压缝隙中发生的多种文学思潮
第一节 去殖民性进程中的战后初期台湾文学
第二节 大陆赴台作家和光复初期台湾文学重建的两种方向
第三节 “二二八”文学:战后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
第四节 1949年后台湾政治高压缝隙中发生的多种文学思潮
第四章 香港:在传统中展开的文学转型
第一节 “预演”:1945—1949年的香港文学
第二节 左、右翼政治对峙中的香港文学思潮和香港文学主体性建设
第三节 战后香港文学:在传统中展开的文学转型
第四节 从《文潮》(上海)到《文艺新潮》(香港):战后香港文学转型的文学史线索
第五章 媒介和战后中国文学转型
第一节 上海一北京:从媒介生态看战后中国大陆文学转型
第二节 非“二度漂流”:1950年代的台湾文学及其媒介
第三节 青年文学刊物:战后香港文学转型的重要基石
下 编
第六章 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中的作家选择
第一节 “京派”的“终结”和战后中国文学的转型
第二节 文学立场的坚守和艺术实验的艰难
第三节 文学常识的力量:与内地“工农兵文艺”和台湾“战斗文艺”分手的香港文学
第七章 跨越“1949”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被忽视的新诗成熟年代:1945—1949年的中国大陆新诗
第二节 1950年代后大陆诗歌的文学史经验
第三节 战后台湾政治压抑下的诗歌突同: “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
第四节 从“左翼”到“现代”:战后香港诗歌交汇中的延续和综合
第八章 跨越“1949'’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写什么和怎样写:战后中国大陆小说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节 战后台湾小说:边缘突围中的多种叙事
第三节 战后香港小说:超越政治化和商品化的本地化进程
第九章 跨越“1949”的散文和戏剧创作
第一节 时代性和个人性:1949年后的大陆散文
第二节 “集体旅行”中投向域外的目光
第三节 台湾散文:五四多种流脉的战后拓展
第四节 “在”与“属”的相容和转化:战后香港散文的主体性建构
第五节 “第四种剧本”:1950年代大陆戏剧文学的突破
第六节 现代与传统的沟通:战后台湾、香港的“新戏剧”/61l
第十章 转移和转型: “离散”中的作家创作
第一节 跨越“1949'’:刘以鬯和香港文学
第二节 上海一台北:中国新诗现代化路径的探索者纪弦
第三节 “三级跳”:战后至1950~F代初期张爱玲的创作变化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战后”是指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本书大致指 1945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重点在1950年代)这一中国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本书在东亚现代性曲折展开的背景上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互为参照的视野中,展开对战后中国文学的历史考察,深入剖析这一时期中国文学转型的影响因素、实质内容及其意义。以往学术界以“四十年代文学”统称1937—1949年的文学,遮蔽了抗战和国共战争(解放战争)这两个不同时期文学的差异,研究的重点又在抗战八年文学,尚未将1945—1949年文学作为一个重要时期的文学深入展开研究,也忽略其与 1949 年后文学的密切联系,研究又基本上限定于中国大陆。本书着眼于被学术界忽略的1945年至1949年这一重要历史转型时期,将1945—1949年和1949年后文学打通,同时突破中国大陆的范围局限,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文学历史整合在一起展开研究,构建一种全新的“大文学史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跨越1949(战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转型研究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万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29033
开本 16开
页数 6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0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140
CIP核字 2018140759
中图分类号 I206.6
丛书名
印张 42.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5
166
3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