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野与守望(影视人类学行思录)
内容
作者简介
朱靖江,男,1972年出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副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理论与方法、跨文化电影研究。著译有《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影像中的正义》、《滇缅公路》等,专长于视觉人类学与世界文化研究。
目录
一、论之有道
影视、影像与视觉:视觉人类学的“三重门”
边界与融合:论影视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关系
视觉人类学视野中的“影音文献”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主位”电影创作研究
二、行之有方
田野影像笔记:影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之道
分享、虚构与主位影像:影视人类学的伦理反思与突围之道
影像赋权与文化传承:试论“社区影像民族志”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间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景观、方法与主体文化表达:人类学与虚构电影的多元关系
三、追思有德
影像民族志的曙光:爱德华·柯蒂斯与《北美印第安人》研究
旧日无常:方苏雅的晚清云南电影与百年前的昆明市井生活
《珠峰史诗》:登山悲剧、影像奇观及其余波
旅人旧梦:外国摄影者眼中的大理社会与文化(1903—1952)
让·鲁什与民族志电影的突围
四、光映其野
“藏边影像”:从“他者”窥视到主体表达
神圣的凝望:藏族“村民影像”中的神山崇拜
“中国节日影像志”的庙会拍摄实践省思:夏坊村七圣庙个案
归去来兮:“乡土中国”的影像民俗志表达
民族志电影:对旅行的“影像深描”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即是对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沿革与具体实践进行的综合探讨,分为“论之有道”“行之有方”“追思有德”“光映其野”四章,重点就视觉人类学视野中的影像赋权与文化传承、影像民族志的未来、民族志电影的突围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为影视人类学、艺术人类学、视觉人类学的跨学科合作开辟了新的领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野与守望(影视人类学行思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靖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80483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424
CIP核字 2019086224
中图分类号 J90-05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