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每一重大事件单独构成一本书。在选题上,我们选取每一年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在内容上,详细讲述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融入世界(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由曾勋编写。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
《融入世界(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由曾勋编写,为其中一册,《融入世界(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选取了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述了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中国递交关税减让单
1990年12月1日,出席关贸总协定缔约国部长级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沈觉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表示:“中国要为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功作出积极努力。”
当天,沈觉人对中国记者说:
由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功将对今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愿意与各国代表团一道努力,以真诚和积极合作的态度为乌拉圭回合最后谈判取得平衡和实质性的协议作出积极贡献。
沈觉人希望“各国能从发展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大局出发,互谅互让,使谈判能取得积极的成果”。
乌拉圭回合谈判是世界多边贸易谈判。由10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八轮谈判将于当年12月7日在布鲁塞尔结束。
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沈觉人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是11月30日抵达布鲁塞尔的,前来参加将于12月3日到7日举行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一次部长级会议。
同时,中国代表团向关贸总协定秘书处首次递交农产品和工业品关税减让单。关贸总协定缔约方根据中国外贸制度备忘录,提出了2600个问题。这2600个问题分别被交到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海关总署、外交部等部门回答。
然后,中国代表团再将书面回答交给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家。但过了两个月,等中国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召开时,关贸总协定又围绕上一次中方解释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
中方代表又将这些问题带回北京,分类进行书面解答。后来,一位中国代表团成员刘光溪回忆说:
这样就由一个问题扩展成为3个问题,3个问题扩展到6个问题,6个问题扩展到12个问题。最后,2600个问题扩展到一万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国经贸体制是怎么运作的?为什么说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什么叫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什么叫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刘光溪回忆说:
人家提问题,我们给予解答;他们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再给予新的解答。这是当时做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代表团的第二项任务是整理综合问题清单。在解答问题阶段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中国的答疑材料,整理出新的清单,叫初步综合问题清单。
这个清单也是讨论议定书的原始基础。这一综合问题清单就是定性是否是市场经济。
有位美国代表私下跟刘光溪讲,你们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在美国字典的意思是指谷物、棉花、煤炭等大宗杂货商品。他说你们经济体制的运作难道是以大宗货物作为价值规律取向的?
刘光溪说:“不是这个意思,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经要比过去高度垄断的计划经济前进了一大步,起码承认了商品经济,承认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对这个问题,中方代表从1989年前后,一直解释到1991年年底。
1993年3月19日,中国代表卢瑞书在日内瓦呼吁贸易大国做出最大的政治努力,打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中的僵局,恢复谈判,使其早日取得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
卢瑞书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理事会第三十九届会议二期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
主要贸易大国对乌拉圭回合谈判屡遭挫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对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参与程度和范围是史无前例的。在谈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虽然有自身的经济困难,贸易条件差,但仍然做出了许多让l步,并为调整国内政策、改进措施付出了重大代价。但发达国家却没充分考虑它们在利益相关领域中给予优惠和差别待遇的要求。
卢瑞书强调指出:
就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接近尾声之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有增无减,致使谈判一再拖延,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
他认为,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草案”虽不尽如人意,中国所关心的某些利益没有得到反映,但仍不失为结束谈判的基础。
卢瑞书还说:“乌拉圭回合谈判失败或久拖无果,不但给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和贸易自由化进程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且还将对世界贸易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月26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理事会致函参加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各方,敦促他们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尽快结束这轮多边贸易谈判。
P19-22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