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夜灯(精)
内容
作者简介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外国文艺》编委等职。居青岛。著有《落花之美》《乡愁与良知——林少华散文百篇》《高墙与鸡蛋》等。译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相约在雨季》《挪威的森林》,以及《心》《罗生门》《雪国》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七十余种。广为流布,影响深远。无论翻译或创作,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始终是其明确的指向和追求,笃信美的不二与永恒。
目录
第一编 不想回城
无法洄游的“鲑鱼”
往日故乡的腊月
拜年:难忘磕头
春节的喜鹊
夜半听雨
倪萍的姥姥和我的姥姥
青州的柿子
永恒的风景
“初恋”:我的第一份工作
醉卧钱塘
乡间使生活更美好
不想回城
城乡差别和牙医
保守也是优势
一贫如洗和“一富如洗”
“香车美女”和三轮摩托
并非另类的婚礼
换了人间
第二编 中国何必在舌尖
“高墙”与“鸡蛋”之间的困惑
城管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
领导说“蒲公英是杂草”
贪官其实很可怜
警车开道与“回避·肃静”
我为什么要改洗脚馆为图书馆
中国何必在舌尖10l
有钱人“比较研究”
数量关乎尊严
农村:拒绝儿子
车:买还是不买,这是个问题
“少不入川……”
“甄娱体”和“杜甫很忙”
候机大厅里的讲演
美女有树好看吗?
三个杯:四个人
足球与高俅
公路收费站的微笑
第三编 教育就是留着灯
致人大校长公开信
梦醒时分:“教师节能不能取消?”
朱校长和“牛”校长
清华教授何以绝食
读“道”:大学之道、为师之道……
屈原缺席端午节
文化与《围城》
指标:一切浪漫情调的死敌
“211”与血统论
教育就是“留着灯”
放飞季节:拒绝庸俗
惊心动魄的七个字
复旦的心灵
秋天,未名湖畔
冰雪“哈军工”
第四编 诗意正在失去
八十年代:贫穷与奢侈
文化回眸:《独唱团》与“羊羔体”
诗意正在失去
“处长”和我:谁错了?
我的另两只眼睛
传播源于爱
春天:伟大的母亲
麻将PK书:谁输?
来生的选择
铁生永生
史铁生的母亲
中日空姐“比较研究”
空姐和“语言学教授”
呜呼《关云长》
村上春树何以中意陈英雄
“蟹料理”席间的错位
“班花”与日本人的婚礼
《青岛晚报》:永远的槐花——写在《青岛晚报》创刊二十周年
中年是一部小说
村上的“小确幸”和我的“中确幸”
歪打正着:我的文学翻译之路
精彩页
无法洄游的“鲑鱼”
“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我,更像一条鲑鱼,在广阔的海域中游了几圈耍了一阵子,忽然涌起一股冲动:游回自己的出生地看看。听母亲说,我是初冬时节在那个村子出生的。接生婆没来我先来了,母亲就在灶前柴草上拿一把剪刀蘸了蘸热水,自己剪断脐带。于是我完全脱离母体,来到东北平原一个已经开始变冷的普通村落里。在那里长到两三岁,而后随父母迁往县城。
这样,那个村子就成了“老屯”——我们外迁的族人都这样称呼——其实两三岁后我也并非没回过老屯。爷爷奶奶住在那里,上小学前我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过两三年。清晰地留在记忆里的,要数房前屋后一朵一朵的南瓜花和大片大片的土豆花。南瓜花有碗口大小,嫩黄嫩黄的。我知道蝈蝈(知了)特喜欢吃这种花,便去南草甸子里捉来蝈蝈,关进用秫秸(高粱秆)编的小笼子里,挂在房檐下,往笼子里塞南瓜花喂它。它不时突然想起似的颤动着翅膀叫一阵子,连同老母鸡下蛋后的“嘎嘎”声,合成夏日乡间午后不无倦慵的交响曲。不过,我更喜欢土豆花。从老屋往后走不远,就是一大片望不到边的土豆地。蝈蝈叫的时候正是土豆花开时节,蓝里透紫的小花单看毫不起眼,但连成一片漫延开去,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势美,好像能漫延到天上去。土豆花的香气很浓,甜津津辣丝丝苦麻麻的,直冲鼻孔,那是大片土豆花特有的香气。对于我,就成了老屯特有的气味。多少年来,只有两年前去日本北海道旅行时才见到那铺天盖地般的土豆花,闻得它久违的香气。
另外留在记忆里的,就是老屋西侧的土院墙了。墙极高,大人伸手都够不着墙头上的狗尾草。墙内是爷爷奶奶的菜园子,墙外是一条走得过牛车的土道,隔道是邻院同样高的土院墙。墙根是一排遮天蔽日的大榆树,土道正得一片阴凉,我就和两个和我同龄的叔辈伙伴在树下玩耍。就这么着,高土墙和大榆树成了我魂牵梦萦的一道“原生风景”。我从未见过相似的风景。身心都极疲劳的时候,往往闭目片刻,想象树荫和土墙下的自己。深邃,高远,繁茂,土的气息,树的阴凉……于是我重新精神起来。
老屯,我的出生地和儿时的乐园!那里究竟怎样了呢?
不用说,我出生的地方即是母亲分娩阵痛的地方。我是母亲的第一胎,那时她刚刚二十岁。如今二十岁的女孩正上大二,而母亲却在灶前柴草上自己用剪刀剪断婴儿和自己之间的脐带,那是怎样的场景、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眼神和心境啊!而今母亲已经走了,走了四五年。由母亲带到世界上来的我也已年届花甲了。
我一定要回老屯,一定要去看看母亲生我、我出生的地方!
我不知道老屯具体在哪里,找老姑一起去。小时候要从县城步行四五十里的土路,现在成了柏油路,出租车跑起来不出二十分钟。老姑在车上告诉我,我出生的西厢房早已不在了。我说房址总该在吧。不料下车进村,老姑说房址也不好找了,“到处是苞米地,哪里认得准呢!”我们开始找爷爷奶奶的老屋。三问土房还在,但几易房主。院门锁着,房前屋后全是茂密的玉米,只隐约露出草房脊和土山墙的一角。可那是怎样的一角啊!终于找到有院门钥匙的人,得知房主已外出多年,房子早就没人住了。进得院门,穿过几乎走不进人的玉米地,好歹摸到房前。房前蒿草有一人多高,从中闪出的房檐上苫的草已经腐烂,椽头裸露,窗扇玻璃破了好几块。老姑摸着油漆剥落的窗框说:“窗户还是你爷爷打的呢!”往里窥看,炕席残缺不全,上面零乱堆着杂物。炕下是裸土地,也堆着杂物。门扇里倒外斜。勉强绕到房后,后墙多年没抹泥了。风吹雨淋,墙泥里的草秸如潦草的日文字母显现出来。墙体裂了一道好大的缝隙,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这就是当年我在房檐蝈蝈笼下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吗?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摸出院子,去西面找院墙。墙倒是有,但成了红砖墙。砖块之间没用水泥勾缝,像是随意码起来的,不及里面玉米秧一半高。另一侧也差不多是同样情形,大榆树荡然无存。中间路面仍是土路,零星扔着冰棍纸、速食面包装袋、空塑料瓶、塑料袋等花里胡哨的“现代”垃圾。南瓜花尚可见到,但不闻蝈蝈的叫声;土豆花也还有,但只是垄头地角那么几丛几朵,无精打采。进一家小店买水解渴,店里好几伙人正闷头打麻将。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我,也没看见我……
原先差不多一半姓林的村子只剩两三家林姓了。嫡亲只存一家。在那里我见到了太爷爷留下的有半个桌面大的一对旧木匣。后来我讨了一个同样旧的小木匣,上面的红漆变黑了,花纹更黑,看不真切了。我决定把小木匣带走。带走“老屯”,带走“故乡”——既然鲑鱼无法游回出生地,那么就把“出生地”带走吧!
(2012.8.20)
P2-5
导语
《雨夜灯》是作者最新散文、杂文作品的结集。作者基于社会公义与良知,以及文化乡愁的呼唤,所写作的大量杂文、散文,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认可。这部分文章主要发表在《读者》《青年文摘》和《杂文选刊》等刊物。
内容推荐
在《雨夜灯》中,对乡村田野生活的向往,对社会丑陋现象的鞭挞,林少华以他一贯特有的笔锋,讴歌了时代,张扬了人性美的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夜灯(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少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280712
开本 32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46
CIP核字 201904212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194
136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