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下一个日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什么才是造成日本“失落的十年”的罪魁祸首?巨大的本币升值压力、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居高不下的房价……中国的经济是否濒临崩溃?日本经济的历史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在王国培编著的《中国:下一个日本》一书中,通过第一手访谈资料和最具诚意的建言,十大日本知名经济学家邀您一同探讨中国经济的当下和未来。

内容推荐

今日的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房产投资如火如荼、本币不断升值、对美贸易形成巨额顺差……回望历史,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也经历过极其相似的经济发展过程。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重新恢复发展。

中国是否将走上日本的老路?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泡沫?本书《中国:下一个日本》所能带给您的不是可以解答这些疑问的定论。它更像一本思想集、观点集,甚至更像是一个冲突阵地。它带领我们回顾邻国的经济历史,反思中国的经济现状,并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具诚意的建言。

《中国:下一个日本》由王国培编著。

目录

前 言/1

1  安斋隆:中国在走日本的老路?/1

泡沫可以被发觉/3

不要刻意逃避经济衰退/9

没有资本的交换,游戏将不成立/13

2  竹中平藏:中国经济存在的泡沫,来源于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过剩的期待/15

日本当年的金融放松政策过了头/18

征收固定资产税将很有效/19

中国需要一套评估不良债权的系统/22

3  小林英夫:一旦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泡沫破灭,那将引起一次巨大的海啸/25

日本高度成长时期的城市住宅政策/28

加息将拖住泡沫膨胀的步伐/31

与其防止泡沫破灭,不如做好应对泡沫破灭的预案/36

泡沫经济瓦解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40

4  濑口清之:与其说是高房价的问题,不如说是中国国民的收入差距问题/43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三大原因/45

中国的高房价问题,实际上是收人差距问题/48

人民币不需要迅猛的升值/50

日本“失去的20年”的罪魁祸首:低效的政府与无战略的政治家/53

5  高桥亘:农业问题和投资过剩问题是中国首先要进行的经济改革/56

要认清泡沫背后的经济结构变化/59

日银的反省:金融政策的最终目的只能是稳定物价/63

中国需要更努力与认真的统计/66

6  关山健:过度控制人民币汇率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72

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内需/75

海外现地生产的历史使命/78

泡沫解决方法:房价等待民众收入上升,两者交汇/80

过度控制人民币汇率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84

中国最严重的贫富差距在城市内部/86

7  椭原英资:金融自由化是中国的长远趋势/91

市场经济一直在制造泡沫/93

20年后,人民币可能升值两三倍/96

金融自由化是中国长远趋势/100

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103

8  野口悠纪雄:中国要实现软着陆很难/105

美国在给中国施加压力,但和“广场协议”时对日本的施压不同/107

中国要实现软着陆很难/111

人类贪婪不止,泡沫永不消失/115

9  谷口诚:中国需要和市场经济学者抗衡的力量/118

不要在海外那么财大气粗/121

日本完全被美国控制/124

发展中国家资本开放很危险/125

中国需要和市场经济学者抗衡的力量/130

10 村卜诚一郎:中国有理由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135

中国应警惕美国/137

共同富裕可避免泡沫破灭带来的打击/141

金融是场战争/143

后 记/146

附 录/148

试读章节

许多在这两年去过中国的日本朋友每每和我聊天时,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提起他们对中国迅猛发展的惊讶。他们觉得,中国现在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修建中的高楼和高速公路,空中灰尘滚滚,建筑工人挥汗如雨。而且,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二、三线城市,西部城市,甚至在新疆,也展示着同样的画面。

小林英夫也属于这其中一人,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异常的现象。他最直接的疑问是,建了这么多商品房,有那么多人住进来Ⅱ马?他认为,这种建设的供给已经超过了实际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正在产生和日本当年一样的泡沫现象。

他分析道:“想知道是否真的存在泡沫,还是得回到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上。在泡沫时期,人们期待以唤醒需求为手段,进行过度的供给。但是这种唤醒的需求,并不是实实在在的需求,而是一种被人为制造出来的需求,这种需求总有一天不得不破灭。处于20世纪80年代泡沫时期的日本就完全处于这样一种状况。”

小林认为,中国目前这种集体性“购买未来”的行为可以被认定是泡沫产生的原因。

关于中国本轮通胀的原因,中国国内同样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认为其原因在于中国政府的刺激计划以及人民币汇率维稳政策,有的人认为是因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不过小林却指出,实际上这一轮通胀往远点讲,要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他认为,正是从那时起,中国国内工业生产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也不断扩张。“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政府理所当然地想要维持这种高速增长,这就需要一定的经济刺激政策,如增加货币供给、扩大民众需求等,也就是说通过需求的扩张拉动生产。在这种政策选择和推进下,通货膨胀无法避免。”他说。

不过,这位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自己也曾购置不动产的早稻田大学教授指出,中国国民和当年日本国民的投资心理是不一样的。“日本人当年在投资股票和不动产时,完全不认为它们会跌。然而在战后,日本的土地价格和股票价格首次大幅跌落,当时大家都懵了。但在这一点上中国不同。”他说,“中国人则大多认为股票是有风险的,它可能暴涨,也可能暴跌,大家也经历过暴涨暴跌。因此,中国人是在持有这种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在炒股。所以,中国人不是一直持有股票,而是时刻候机买入卖出,他们对待房地产也是一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是在利用泡沫赚钱,即使到头来亏损,也不会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而是自己认栽。中国人认为投资股票和房地产跟赌博输钱一样,他们愿赌服输。日本国民当年则是一种被骗的感觉。”

虽然小林英夫认为,中国政府目前最应当关注的是如何综合并且极其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让中国目前这种危险的状况软着陆,在某一合适的时机将一切压制下去,但他同时也坦言,从日本当年的经验看,要控制好局势相当困难。“因为经济是一样极其柔软的东西,它有遵循规律、可控的一面,也有无法预测、不可控的一面,它有时随人的心理活动飘忽不定。因此,它不会按照政府政策所期待的方式前进。它会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政府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即时调整。虽然中国政府拥有极强的调控能力和相当灵活而多样的手段,但是这件任务对他们来说也相当棘手。”他说。不过他承认中国政府去年年底以来一连串的加息政策正逐渐拖住泡沫膨胀的步伐。

小林同时强调,中国的经济规模实在太大,面实在太广,因此不可能在一瞬间产生一个泡沫,同时又在一瞬间泡沫破灭,它的进程和速度要比日本缓慢得多。“但是反过来讲,一旦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泡沫破灭,则比日本还要恐怖得多,意义也将完全不同,那将引起一次巨大的海啸。到时,不仅中国国内经济将受到打击,对世界经济也将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作为日本,我们不得不每时每刻紧张地关注中国的经济状况。因为一旦中国发生危机,必然殃及日本。因此,我们也非常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顺利地处理这一问题。”

这位研究日本经济史的年近70岁的老人向我感慨,泡沫经济瓦懈了一直以来以勤勉著称的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使得日本人的勤勉、认真不复存在。“在泡沫经济社会里,人人都如此期待自己一夜暴富。钱就是一切,比起人际关系、友情这些,有钱才是最重要的。‘总之先挣钱’成为人们的共识,挣钱、花钱成为生活的不二重心。生活变得了无情趣、毫无内涵,重视友情、勤劳等这些人类生活中道德层面的规范荡然无存。”

P26-27

序言

在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的第一个学期,我选了一门名为“发展中国家的开发与政治”的课程。这门由原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理事教授的课程使我受益匪浅。不过谈到这门课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则是在一次课后与教授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他向我推荐的一本书。

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名字叫《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叫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是一位经济史学家。这本出版于1960年的著作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包括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后来,罗斯托为该理论又增加了一个“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分为6个阶段),并总结出各个阶段的特点。书一开始便制作有一张图表,标出了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的各个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年代范围,其中包括中国。

当教授大致地告诉我这本书的内容后,我立即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事后教授大方地将他手中的一本出版于1960年的英文原版借给了我,使我有机会一睹为快。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偏爱,是因为它为我寻找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提供了很重要的历史参照。可能与我本科所学专业是外语有关,我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于将中外进行比较的思考方式。每当我思考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时,除了横向比较世界各国的现在外,纵向比较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曾经相似的历史也总是令我着迷。我总是想知道中国的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中是否出现过、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等诸如此类的答案。当然,纵向比较中国的历史也同样有意思,这是题外话了。

总之,在我的认知过程中,比较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而由于主修专业为日语,日本自然而然成为我经常拿来比较的对象。并且,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也存在更多的相通点,我认为日本确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比较对象。

日本的派阀政治、收入倍增计划等在内的诸多政经制度、国家治理经验,都值得重点研究。日本20多年前的泡沫经济当然也是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所谓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指的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急速升值到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股市、楼市相继开始暴跌这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发生的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就是股市、楼市的暴涨与暴跌。最近几年,中国与那一时期的日本存在极大的相似性,比如:在国际贸易方面,两国的出口都很强劲,都有巨额的贸易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与巨额的贸易顺差相关,两国货币因此都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同时,两者都拥有庞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在内部,两国政府都执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具体体现为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直接使得国内包括地价、房价在内的资产价格疯狂上涨,投资投机现象泛滥……

由于这些惊人的相似之处,近几年许多官方智囊开始重新积极研究日本的那段历史,以图为当前的中国找到借鉴和启示。而在官方智囊积极撰写内参的同时,民间公之于众的比较中日泡沫经济的书和文章也不少。我记得网络上曾经广泛流传过一张中日泡沫经济的对比图,那张图指出了两国的本币升值、房价升值等现象在发生时间点上的惊人同步性。正由于这些民间层面的广泛讨论与传播,大凡对经济有所关注的中国民众可能都对当前中国经济与当年日本经济存在相似之处这一点有所耳闻。

不过这着实是一个复杂的比较。单就日本自身的泡沫经济来讲,现在日本国内对于自己当年的那段经历仍然存在许多争议。而中国经济的泡沫现象还在进行当中,每天都有新情况产生,前景扑朔迷离。因此,我觉得,在中日泡沫经济比较这一领域,其实还是有其他许多值得挖掘和思考的地方的。这也许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大原因。

在这本书中,我精心挑选了10名日本经济学家,请他们细致深入地比较了中日泡沫经济的异同。之所以说精心挑选,是因为泡沫经济涵盖的范围其实非常广,几乎涉及国家经济运营的所有领域,有些问题甚至超过了经济的边界,涉及政治。为了使整本书的观点显得立体而多面,避免观点上的重复和雷同,我努力寻找到有各自独特的背景和研究专长的10名经济学家,并确保每一话题无法回避的所有核心问题都能够找到擅长该核心问题的解说主人。比如,被誉为日本“经济改革总设计师”的前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在经济结构改革和不良债权处理方面经验丰富;“日元先生”神原英资则是对利率和汇率问题拥有实践经验和深刻见解;原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高桥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泡沫经济旋涡中的中央银行的处境和反省;曾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担任日本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的谷口诚,则对当时的日美关系有来自现场的见闻和基于此的深刻洞见;曾担任过日本财务副大臣的众议院议员村上诚一郎,拥有政治家的独特视角;野口悠纪雄则是在日本享有盛名的、研究泡沫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日本IY银行(现SEVEN银行)董事会会长安斋隆,则对泡沫经济时期商业银行的内部运作了然于胸;早稻田大学教授、经济史学家小林英夫的观点拥有浓厚的历史与人文色彩;曾为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的濑口清之常年奔波于中美日三国之间,是中美日三角对比的佼佼者;作为10名经济学家中最年轻的关山健,由于没有历史包袱,观点大胆而新鲜,极具说服力。

不过,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发生当年日本式的泡沫破灭,这本书并没有下定论。非但没有定论,10名被采访者的观点可以说是交锋激烈,许多被采访者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甚至有被采访者在采访中直接批判其他被采访者的。在这10名经济学家中,有的十分肯定地认为中国经济无法避免日本式的泡沫破灭,有的认为这取决于中国政府接下来的举措,有的则认为中国经济几乎不会发生日本式的破灭。

所以,与迄今为止一些比较中日泡沫经济的书相比,这本书可能不能称之为一本书。在我的传统概念里,一本书,集合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论述的是一个主题,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通过旁征博引,运用逻辑推理,循序渐进地得出结论,启发读者。相比之下,这本书可能更是一个观点集、一个思想集、一个矛盾体、一个冲突阵地。它传播的不是一个人的逻辑与思想,而是将10名智者的智慧与深思凝聚在一起集中呈现。读者朋友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边比较边思考,在思想交锋、摩擦的火花中刺激自己的脑细胞和既有的知识储备点,让其活络起来,帮助理顺自我逻辑,形成自己的系统认知,最终辅助自己作出判断,并为自己的判断负责。

这次被采访的日本经济学家们对中国都抱有最大的善意,都希望中国经济能够避免日本式的悲剧。当然,这其实也是为日本的利益着想,毕竟一旦中国经济失败将毫无疑问地打击本来就已经虚弱的日本经济。在采访时,他们都对本书给予期待,希望能够给中国最高决策层提供哪怕一点点的灵感。如果本书能够发挥这种作用,我当然也会感到万分荣幸。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我2007年进入《东方早报》开始从事媒体行业,至今已近4年。能够在此时出这样一本小书,我自己感觉很幸运。

这与《东方早报》对我的培养密不可分。《东方早报》是一个环境自由且志存高远的集体。我身边有许多开明的领导和志同道合的同事,身在其中我获益良多。我也因此与他们其中许多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对我的领导、《东方早报》国际部主任魏星一直心存感激。他给我很大的空间并时常给我鼓励,这使我总是充满动力。我们经常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些交流使我迅速成长。

我也要感谢《东方早报》国际部的兄弟姐妹,他们给了我很多快乐。我为我们的许多合作感到骄傲,我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

我也必须感谢《东方早报》在我私自申请留学成功后,大度地保留我的职位。这种宽容让我感动。

《东方早报》国际新闻报道很注重引用国际问题专家的观点。在这几年中,我没有少打扰许多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特别是王少普、刘江永、杨伯江三位教授。谢谢他们总是耐心接受我的采访,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也要感谢段跃中、徐静波、蒋丰等在日华文媒体前辈对我的帮助和提携。

我还要感谢我的许多日本友人,他们是松本健一、本泽二郎、加藤嘉一、木下俊彦、冈崎久实子、东善明、山田厚史、加藤洋一、山胁岳志、千叶明、增田雅之、坂本和之、长田洋司、富泽克行、前川光、田村重信、平川真稔等等,他们给予我很多帮助,我也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

我同样对蓝狮子心存感激。感谢吴晓波老师的厚爱,提供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同时也要感谢蓝狮子主编王留全。在写书过程中,我时常拖拉。但他从不催促,并时常鼓励我。我还要感谢蓝狮子编辑宣佳丽,她认真、负责且细心,为此书付出了许多精力和心血。

此外,我必须要感谢我的父亲王建和母亲黄岚芳。他们为培养我费尽心血。我心底时常感激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但平时总羞于开口。

最后,我要感谢我挚爱的妻子罗菲。由于写这本书,我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我们婚礼的事情。所有重任几乎都压在她一人身上。她为此十分操劳,我至今心中充满愧疚。唯有将此书献给她以及我们刚出生的儿子。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本书难免不足之处,还望各位海涵并不吝赐教。我特意嘱咐编辑在扉页上留了我的常用邮箱,希望能够获得大家的意见,也希望通过本书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下一个日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国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46575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31.344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