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与释梦
内容
内容推荐
人们一直对梦和梦的意义十分着迷,很多人认为梦中隐藏着非常重要的含义。通过对梦的解析而获得对自我的宝贵认知,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本书在综述了东西方五干年释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客观定量和主观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是该领域相当有影响力的学者,他基于神经科学方面的现代研究,把释梦方法的重点放在了做梦者感受到的情绪上。
本书既介绍了释梦的原理,还为业余爱好者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释梦方法。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认识自我的新途径。
目录
前言 001
第1章 梦:通往意识的可行之路 007
第2章 五千年的梦历史 021
第3章 现代人们对梦的看法 075
第4章 对梦的情绪洞察 119
第5章 如何释梦 177
第6章 梦之向导:对真相的自由解读 223
第7章 梦的神经科学研究 237
附录 如何写梦日记 275
序言
本人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研究领域是人的大脑与精神
,目前管理着意大利都灵大学的认知科学中心和下属的神
经影像中心。我得承认,自己是一个很正统的西方心理学
家,所以,针对儿童和成人的科学实验、神经影像学研究
、计算机模拟以及临床案例分析等一系列客观的研究方法
一直以来是我所惯用的。但几年前,我开始接触东方心理
学,开始了解冥想,这丰富了我的职业生涯。冥想属于一
种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将自己的头脑作为一个便携式
实验室,它开辟了另一条研究道路,虽然理解起来并不那
么容易,但一样是可行而有发展前景的。
将客观的定量方法和主观的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对梦进
行的研究堪称典范。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私密而个人的
东西,因而,在研究梦的时候,即便我们把能用到的十八
般武艺统统都用上,终究还是得围绕着梦中的直接体验来
解析,这一点很难简而化之。所以,我在释梦时尽量把重
心放在做梦者的感受上,尤其会针对那些既难以回忆又难
以表述的情绪。另外,对于为何会用这种方法来对梦进行
解析,我将根据神经科学方面的背景知识来加以解释。
解析梦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假如人们在梦中体验到了
强烈的感受,醒来时脑海中自然而然会涌现出一些念头。
我们心里会想:这个梦到底有什么含义呢?我怎样才能参透
它对我的启示呢?如何才能进入这个既属于我又不受我掌控
的神秘梦世界中去呢?但凡想要释梦,这都是些绕不开的问
题。冒着剧透的风险,我想在这里做一个小预告,在这本
书里,我们会经由引发梦的情绪来探寻梦体验对做梦者的
意义,而人们在清醒时常常觉察不到这些意义。摒弃所有
的评判与偏见,去探寻我们最隐秘而不为己所知的心灵角
落——通过梦的解析来获取对自我的宝贵认知,‘在我看
来,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做梦是很个人化的事,因为有了梦,才有了所谓的做
梦者和释梦者:做梦者和释梦者的双重维度总是与做梦者
的个体维度相重叠。梦中的人物时常改头换面,一会儿看
起来高贵庄严,一会儿叉显得荒诞不经。梦已经随着人类
走过了两千年的文明,走到现在第三个千年的先进文明时
代时,释梦者的角色自然而然地与心理治疗师的角色相吻
合了。坦白地说,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儿:埃及的医学专家
们很早就开始把梦作为一种工具来研究病人了,特别是利
用梦来研究病人无意识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对于手头这本
书,读者可以尝试从三种不同角色的视角来读它。一是对
梦抱有好奇心的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更好地理解每
天晚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奇妙现象;二是研究梦的学者,
他们想要了解的是关于梦的最前沿的科学解释;三是心理
治疗师,他们感兴趣的是可以找到哪些方法来解析来访者
的梦。我的初衷是写一本现代版的释梦手册,因此从三重
视角来阅读无疑扩大了这本书的适用范围。我还是一名认
矢口心理治疗师,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与咨询经验,
书中所举的例子都来自真实的个案,这样一来,故事主人
公不仅是对我个人分享了自己的梦,也是对广大读者分享
了自己的梦,这可以说是本书值得一读的理由之一。为了
尊重隐私,文中隐去了能够识别故事主人公个人身份的所
有信息。可以这么说,本书是由精神上三个不同的我共同
合作完成的:一名科学家,一名正念禅修者,一名认知心
理治疗师。 在此,我由衷地感谢那些慷慨帮助过我的人
。这项研究是由一个充满勇气的认知心理治疗师团队共同
完成的,她们分别是:埃里卡·博内托(Erika Bonetto)
、罗米娜·卡斯塔尔多(Romina Castaldo)、妮科莱塔·
考西(Nicoletta Causi)、萝塞拉·科斯坦蒂诺
(Rossella Costantino)、蒂奇亚娜·伊萨亚(Tiziana
Isaia)。这是一个优雅而聪慧的女子梦之队,与她们一起
工作充满了乐趣。
认知科学中心的同事们再一次为我付出了他们的时间
,并展现了卓越的才能,还有在睡眠和梦的研究领域有着
深厚专业知识的朋友们:毛罗·阿登扎托(Mauro
Adenzato)、帕特里克·麦克纳马拉(Patrick McNamara)
和托诺尼(Tononi),对于他们,我心怀诚挚的谢意。
翁贝托·普鲁诺托(Umberto Prunotto)不仅在写作之
初给予了我鼓励,后来也一直支持着我。洛雷·拉贝利
(Lorella Belli)亲切又高效,是一位可贵的代理人。我
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这本书英文版的问世要感谢我的朋友,热那亚大学的
英语教授约翰·杜斯韦特(John Douthwaite),他虽然没
有翻译这本书,但和我一起重写了意大利语版的初稿。
我还要感谢我的冥想老师科拉多·彭萨(Corrado
Pensa),他为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西蒙娜‘因格拉莫(Simona Ingaramo)在进行修订工
作时给予了我亲切的帮助,对此我深表感谢。我的两个女
儿西蒙娜(Simona)和埃莱娜(Elena)给了我很多热心的建
议,她们带给我无尽的快乐与活力,也是我个人幸福的源
泉,为此我感到很幸运。
亲爱的读者,现在请你敞开心扉,以自己做过的梦来
检验一下书中所阐述的各种解释技术,试着用情绪觉察的
方法来解析你的下一个梦吧。我希望这本书对你有所帮助
,希望你对自己的梦拥有更多认识。
导语
人人都做梦,不管是没受过教育的老太太,还是格调很高的商务人士,每个人都能对梦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因为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神秘性。本书一开始就把从古至今大师们对梦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既满足了猎奇者的好奇心,又让具有科学精神的人觉得很长见识。书中内容基于很强的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但是作者并没有以专家的姿态写出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是用了门外汉也能读懂的语言,所以不至于把一部分非专业人士吓跑。真正好的作品,就是能让普罗大众接触到科学的、高段位的知识,同时又不带有浓浓的学究气息和傲娇精神,本书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目标,让读者觉得很有收获。除了让读者了解梦的科学历史、梦的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提供了释梦的具体流程,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亲身操作,这是以前很多书都没有做到的一点。本书写作风格典雅、隽永,逻辑框架明晰,有内涵但不晦涩,适合对释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书评(媒体评论)
人们常说:人生如梦。其实,自古至今,许多人
也相信“梦如人生”。“梦”承载着个体的情感与思
想,通向认识和了解自我的终点。当量子计算、基因
编辑和无人驾驶越来越靠近我们的生活,深空探测、
星际旅行若隐若现之际,“我是谁”的命题也再次被
唤醒。本书基于当今认知神经科学的成果,作者试图
将自己化身为科学家、正念禅修者、认知心理治疗师
,再一次尝试新的释梦之旅。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周仁来
梦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是,为什
么会做梦、梦有什么意义等问题,仍需要我们通过不
懈的探索来解答。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作者及其
他研究者的思考,读来深有启发,值得推荐给大家阅
读。
——清华大学心理系副主任孙沛
从古至今,梦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古人认为梦
是上天的神渝,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梦反映了潜意识的
欲望,或是潜意识的自性呈现。本书则从认知神经科
学的角度揭示了梦与情绪的关系,并引导我们利用二
者的关系来增进对内心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张信

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意义的,不是荒诞
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还醒的
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彩页
每一个人在晚上都会做梦。从在母亲的子宫里时,我们就开始做“梦”了,夜复一夜,直至我们生命的最后一晚。有时候我们记不起自己做过的梦,也不是所有的梦都有特别令人难忘的情节。但有的梦非常清晰生动,就像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梦里蕴含着重要而关键性的意义,等着我们去破译。梦传递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能是提示我们即将开拓一片新的天地(比如我们梦到飞翔并努力为自己导引方向时),也可能显示我们正处于一种闭锁的状态(比如我们在噩梦里处于无法逃脱的情况时),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夜晚的世界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份恩典,赋予了我们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 梦是如此地神秘不羁和超越世俗常规,因而,有人认为梦不是心灵的产物,而是由神或恶魔向人类传递的信息——不管怎么说,神和魔在本质上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都拥有超能力,都能够跨越时空对人进行遥控。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种直觉:梦里隐藏着有价值的、需要破解的含义。觉得梦值得珍视并不是对梦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经验之谈,而是源于内心原始的渴望,人类一直就想要了解自己的梦,而梦又仿佛穿了一身自我屏蔽的盔甲,看似轻盈透明,实则坚不可摧。若要解析梦,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方法穿透这层盔甲。亲爱的读者,你现在之所以在读这本书,我猜也是出于揭开梦之谜的好奇心,想看看去除盔甲后的梦有着怎样的真实面目,而这与生活在一万年或十万前的人们想洞悉梦的渴望如出—辙。
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探索自己独特的梦体验的人写的,为的是提供一条途径以帮助他们理解梦。虽然关于释梦的手册很早以前就出现了,但每一个世纪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模式,若想从各个时代和不同文化模式中获取统一的解梦密码是很困难的。自进入第三个千年的文明以来,至今还不曾有一本手册对梦的新意义给予过解释,而我想尝试去做这件事。在挖掘和应用已有的释梦思想时,我会努力在大胆创新和力求全面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些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摇篮期,即五千年前的地中海文明。
本书的基本思想是,我认为梦主要是身体和情感的表达,它虽然是从做梦者的头脑中产生出来的,但做梦者并不总能清楚地意识到它表达了些什么。梦与情绪形成的源头是相同的。有时我们能觉察到梦中的情绪,有时我们会有意地觉察它们,而有时我们很难觉察到它们,可能是因为它们被理性谨慎地限制了,以防止我们觉察到它们。此外,情节明确的梦不一定好理解,因为梦的清晰度与可理解性并不一致。因此,在我看来,释梦就是去发现一个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物质和情感世界。理解梦的难度恰恰在于它们不使用我们日常所用的规则,也就是说,它采用的不是意识强加给世界和我们自身的那套逻辑。
释梦是为了扩展我们的意识,增强意识的弹性与创造力。而实现这一目标将会丰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我们的身体和情感在当下的体验是怎样的。作为一个现代的释梦者,既可以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目标,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为那些希望运用这种能力来理解自己梦的人提供帮助。
为了给读者提供一套稳定的理论支撑,我选取了自己从事多年的认知神经科学作为理论框架。不过,我会结合哲学和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来拓宽本书的视野,尽量避免被“常规科学”的主流方法论箍住手脚。我采用的是建构主义的方法论,也就是说,我认为是头脑建构了世界而不是反过来的那样。
P9-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与释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布鲁诺·巴拉
译者 译者:杨鲁静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91079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70
CIP核字 2019050871
中图分类号 B845.1-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