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强国之基(八六三计划与火炬计划正式启动)/共和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套丛书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本书为“共和国故事”之《强国之基(八六三计划与火炬计划正式启动)》(作者王金锋)。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王金锋编写的《强国之基(八六三计划与火炬计划正式启动)》为该套丛书之一。

《强国之基(八六三计划与火炬计划正式启动)》汇集了数十个重大历史事件、时刻。如:中央决策制定“火炬”计划;科技计划推动航空事业等。

目录

一、计划出台

 中央号召制定科学规划

 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建议

 中央实施“0863”计划

 中央决策制定“火炬”计划

二、科技发展

 邓小平关心高科技计划

 赵忠贤研究超导新材料

 袁隆平研究农业新科技

 女科学家研究图像数据

 科技计划推动航空事业

 中围顺利实现科技计划

三、产业进步

 中央为“火炬”计划培养人才

 中科院与深圳联办科技园

 深圳科技园建设配套市场

 中科院创建中关村一条街

 建立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试读章节

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建议

1986年3月3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把一份建议书郑重托付给了时任科学技术部副主任的张宏。当天晚上,张宏就将这份材料送到了邓小平手中,材料中所附的短信里写道:

敬爱的小平、耀邦同志:

首先向你们致敬!

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关注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察阅裁夺。

我们四人的现任职务分别是:

王淦昌 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陈芳允 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专职委员

杨嘉墀 航天部空间技术院科技委副主任

王大珩 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王大珩敬上

1986年3月3日

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联名给中央写信,是经过了长时间思考的。他们为了写这封建议书,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科学家们联名写信的原因,要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说起。

1983年3月23日夜,美丽的华盛顿非常安静,似乎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和平安详的气氛。里根总统坐在椭圆形的办公室中,对着摄像机沉默的镜头,微笑着作了电视讲话。曾经是美国中西部最著名的体育节目播音员的里根总统,声音依然动听。

里根说:

由于核武器令人生畏的破坏力,我们必须谋求另外一种遏止战争发生的手段。

我宣布,我已决定为实现这个目标迈出重要的第一步,下令制定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计划,即战略防御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在于最终消除由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所造成的威胁。

我号召我国科学界,那些给我们造就了核武器的人们,现在把他们的伟大才智转向人类和平事业,向我们提供使这些核武器失去作用和陈旧废弃的手段!

里根这位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上台以后,他一直在寻求一种能扭转军事力量对比中的对美不利趋势,重获对苏军事优势的有效方法。

讲话发出三天后,里根命令国防部长温伯格和国家安全顾问克拉克负责组织力量着手制定一项落实其讲话精神的具体计划。随后,美国国防部于1983年10月正式向总统和国会提出了一项被称之为“战略防御倡议”的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

1984年1月6日,里根总统发布了《国家安全决定》第114号文件,正式下令开始执行新的“星球大战”计划。1985年6月20日,经美国众议院批准,美国国会为“星球大战”计划拨款25亿美元。

“星球大战”计划是以天空为基地实施全导弹拦截的综合防御体系。其实质既是军备发展计划,又是高技术发展计划,它的出台,预示着一个全球性的高科技时代即将到来。

“星球大战”计划一出笼,立即在世界掀起了狂涛巨澜。甚至有人打比方说:里根总统打了一个小小的喷嚏,便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大感冒。

最先“感冒”的,当然是苏联。苏联国防部长索可洛夫当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接受挑战。

索可洛夫说:  如果美国开始宇宙军事化,从而破坏现有的战略均势,那么苏联除了采取恢复均势的反措施以外,别无选择。

接着,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也郑重宣布:

如果苏联将被置于来自宇宙的现实面前,苏联就会找到有效的反击的办法。但愿谁也不要对此表示怀疑。

此后,戈尔巴乔夫开始了一系列的部署,还提出了《高科技发展纲领》。闷头做事,而不到处宣扬,是聪明的苏联人的一贯作风。

里根说:

苏联人长期以来一直就他们的战略防御计划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只是不谈而已。据悉,多达一万多名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从事与战略计划有关的研究。他们干得如此出色,以至我们的专家们说,他们在本世纪末能把一个先进的防御系统部署到太空。

1985年4月17日,法国召开了政府内阁会议。在此会议上,针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法国总统密特朗首先提出了建立“技术欧洲”的计划,即“尤里卡”计划。“尤里卡”计划是西欧在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的情况下“自我觉醒”的产物。“尤里卡”这个响亮的名字一经呼出,很快受到西欧大多数国家的关注和欢迎。

“尤里卡”原是古希腊语,意思是“好啊!有办法啦!”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有一次在浴盆里洗澡,突然来了灵感,发现了他久未解决的计算浮力问题的办法,他高兴得衣服都忘了穿就跑出来,如痴如醉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从此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

这个被人称之为“尤里卡”或“在洗澡间里想出来的主意”,首先得到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重视和支持。随后,法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共同拟订了“尤里卡”计划的文件,呼吁共同体诸国积极加入。6月底,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对“尤里卡”计划表示原则同意。

1985年7月17日和18日,西欧17国的34名外交部长和科研部长以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纷纷聚首巴黎,对“尤里卡”计划展开了正式的讨论。巴黎会议结束后,西欧17国还发表了联合公报,正式宣布了“尤里卡”计划的诞生。

“尤里卡”计划建议西欧各国加强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合作,逐步成立“欧洲技术共同体”。当时制订了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五大方面的合作计划。

“尤里卡”计划项目达300多个,其中有24个重点攻关项目。到1993年底,“尤里卡”共举行了11次部长会议。成员除欧共体委员会外由17个增加到22个国家。1992年匈牙利作为东欧第一个国家加入了“尤里卡”。1993年俄国也申请加入了“尤里卡”。

此外,美国、日本、加拿大、以色列和波兰等12个非“尤里卡”成员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先后参加了26个“尤里卡”研究项目。“尤里卡”计划的实施,不仅对欧洲,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处一个地球的亚洲各国面对这样的国际局势,当然也不甘示弱。日本是冲在最前面的亚洲国家。作为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岛国,日本深感没有高技术就难以在21世纪立足,暗中也拨响了小算盘。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刚一出笼,日本政府当即便作出积极反应,率先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基本政策”。

中曾根首相还在国会答辩中表示:

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提供技术合作问题,将依据1983年11月两国就美国提供武器技术所达成的一揽子协议进行,必要时还可以考虑派遣技术专家进行专门的洽谈……

还有其他许多国家,也都制订了相应的政策规划。如印度发表了“新技术政策声明”,韩国推出了“国家长远发展构想”,南斯拉夫也提出了“联邦科技发展战略”……

这样的国际局势,对中国无异也是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中国的政治家、科学家也在考虑怎么办,考虑中国如何制定发展自己的科技规划。

当时,在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急需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合。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压力,中国的科学家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开始了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思考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问题,不得不考虑中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竞争能力以及发展前景问题。在挑战和机遇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了对中国高科技发展问题的苦苦思索。

中国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成天都在科学家陈芳允的脑子里打转。陈芳允是我国著名的无线电电子学家和卫星测控专家,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测量控制系统就是由他主要负责研制的。

要认出这位大科学家,只要记住两个特点就错不了。一是自己给自己理发,二是自己给自己缝补衣服。这位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与王大珩等23位科学家共同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著名科学家,生活异常俭朴,做人也十分本分。每次出门在外,这位大科学家不是被人当成看门的老工友,就是被认做工厂的老师傅。

1983年11月,国务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了全国上千名专家,对如何发展新技术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达150万字的《中国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挑战和机会对策的研究》。

1986年初,国防科工委召开了国防科技计划会议,研究国防科技的计划和今后的发展问题,陈芳允出席了这个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著名科学家王大珩。

在大会上,科学家们就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以及中国如何应对这一轮新的科技挑战问题做了讨论。

当时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从表面上看,“星球大战”只是一个重点针对苏联军事威胁的战略防御计划。但从此计划囊括了大批新兴尖端科学技术这一点看,美国此举不仅有强烈的军事目的,还有深远的政治目的。

但是,在中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这个问题上,科学家们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我们也应该搞。理由是,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谁能把握住高科技领域发展方向,谁就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另一种意见则截然不同,这一部分科学家认为,中国的国力,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发展高科技的经济实力。现在搞高科技,中国可以先搞短期见效的项目。等美国搞出来以后,中国也赚了钱,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利用美国的科技成果了。

P6-13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疡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言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县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申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强国之基(八六三计划与火炬计划正式启动)/共和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金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821902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3
出版地 吉林
225
154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