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化境遇与历史时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1899-1923)
内容
内容推荐
王昌英著的《文化境遇与历史时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1899-1923)》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研究(1899-1923)”的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背景、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政党诞生,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改良主义者及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初创与初步成长。也以本书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作者简介
王昌英,安徽广德人,祖籍浙江宁波,武夷学院教师。曾先后就读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和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省厅级项目多项。在《社会主义研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专著《列宁时代观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南平市优秀教育人才,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时间
一、1899年说
二、1898年说
三、学界对1898年说的质疑与反对
四、结论与评价
第二节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大变局拉开序幕
二、大变局的原因与变之根本所在
第三节 1839—1860年:前驱先路,了解西方——晚清文人士大夫对大变局的应对
一、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四节 1860—1894年:筚路蓝缕,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晚清文人士大夫对大变局的应对
一、倭仁与奕诉:守旧派与革新派代表及其思想交锋
二、李鸿章: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
三、冯桂芬、郑观应等人: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的杰出代表
第五节 1894—1898年:启蒙、改良与革命并存——晚清文人士大夫对大变局的应对
一、严复:启蒙思想
二、康有为:改良救国
三、孙文:革命救国
第六节 1898—1911年:“卿本佳人,何为从贼?”——晚清文人士大夫对大变局的应对
一、“六君子”事件:和平改良遭遇到的流血事件
二、自立军运动:介于勤王与反清之间的运动
三、拒俄义勇队运动:遭镇压的留日学生爱国运动
四、废除科举: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助推器
第七节 抵抗侵略:晚清大变局中部分底层民众的反应
一、三元里抗英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
第二章 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一节 “早期”的时段划分与“传播”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人与马克思主义的最初接触
一、目击与报道巴黎公社运动:实践的影响先于学说的传入
二、“平会”:刘孚翊、黎庶昌、李凤苞对社会主义组织的称谓
三、“康密尼人(党)”:《西国近事汇编》中“共产主义者”的称谓
四、“均贫富之党兴”:严复对社会主义运动起因的认识
五、《万国公报》:首次刊载马克思的中译名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由日本传人中国
一、日本共产党成立以前日本的社会主义运动
二、留日知识分子创办报纸杂志
三、留日知识分子译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四、留日知识分子评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五、留日知识分子译介、评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六、小结
第四节 朱执信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的介绍
一、撰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
二、肯定“细民”的力量,宣传阶级斗争学说
第三章 开天辟地: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政党诞生
第一节 李大钊转变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一、《岁晚寄友》写作时间质疑,辛亥革命前李大钊的政治倾向考察
二、从“九世仇”经“立宪”到“革命”:李大钊思想变迁考察
第二节 李大钊与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比较
一、十月革命:李大钊与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导向因素
二、“世界革命”“直接解决”:李大钊与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支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由俄国和欧美传人中国
一、马克思主义经由俄国传入中国
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由欧美传入中国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
一、五四运动、五四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个概念的界定
二、新文化运动第一阶段:传播资产阶级新思潮
三、五四运动:民族觉醒、公众舆论兴起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四、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第五节 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四章 社会主义论战:阵营的分化与重组
第一节 杜威与罗素来华讲学引发论战
一、杜威来华讲学引发“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二、罗素来华讲学引发社会主义论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改良主义者的论战
一、论战的前奏
二、论战的序幕
三、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
四、小结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一、论战的前奏
二、论战的序幕
三、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
四、小结
第五章 1917—1923年:国共两党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第一节 国民党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宣传
一、孙中山:赋予三民主义以社会主义的新义
二、戴季陶:研究劳动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胡汉民: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史与社会现象
第二节 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宣传
一、杨匏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
二、陈望道和毛泽东:译、读《共产党宣言》
三、李达:明确提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的论题
第三节 信仰与背叛:周佛海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中共三大以前周佛海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第六章 从上海党组织建立到三大:中国共产党的初创与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化境遇与历史时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1899-192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昌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71804
开本 16开
页数 4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0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822
CIP核字 2018247993
中图分类号 D61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60
185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