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求医不如养五脏
内容
编辑推荐

求医问药不如养生预防,防病健康重在保养五脏!

来自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智慧,中医养生专家多年潜心研修《黄帝内经》的成果。《求医不如养五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顾问、健康管理专家张湖德、鲁直主编,教你用最好的方式调养自己。

现代营养学与传统五时、五色、五味食疗理论结合,西医保健与中医养生中西合壁,理论与实例齐举,食疗与经穴按摩并重,送给你一个健康的华年。

内容推荐

身体保养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如何做好才是关键。

张湖德、鲁直主编的《求医不如养五脏》通过众多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现代营养学、传统五行相克相生和阴阳平衡的理念,教你如何居家养五脏;对五时、五色、五味食疗与食谱的推荐,让你居家食养五脏轻而易举;经络、穴位的按摩调养,为你随时随地保养五脏再加一道双保险。

了解知识很容易,掌握和实际操作却不容易。看完《求医不如养五脏》,相信你也会很轻松地说:保养五脏,其实很简单!

目录

一、现代营养学和传统养生

1.现代营养学的“七种武器”

◎七种武器/2

◎膳食金字塔/4

◎小贴士:补充维生素要得法/6

2.七种武器的尴尬

◎荒唐的营养学/7

◎食物一药物一毒物/8

◎延伸阅读:西医抗生素的困境/10

3.药食同源,源远流长

◎千年轮回/11

◎药食同源/12

◎延伸阅读:生命不息,气血循环不止/13

4.有趣的四性与寒热体质

◎食有四性/16

◎人分寒热/17

◎体质也会变/18

◎延伸阅读:温热寒凉食材/19

5.神奇的五味调和

◎酸→肝/20

◎苦→心/21

◎甘→脾/21

◎辛→肺/22

◎成→肾/22

◎四性五味保健康/24

◎小贴士:中药性味功能口诀/25

6.奇特的阴阳平衡

◎阴阳症状/26

◎阴阳消长/27

◎阴阳转化与调和/28

◎损有余而补不足/29

7.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简介/30

◎身体王国的“宰相”——肺/31

◎身体王国的“将军”——肝/31

◎身体王国的“后勤部长”——脾/32

◎身体王国的“君王”——心/33

◎身体王国的“公仆”——肾/33

8.气血运转的交通网和开关:经穴

◎神秘的经络/35

◎人体开关——腧穴/38

◎延伸阅读:三大全息穴聚集群/39

9.棒子、老虎、鸡:五行相克相生

◎何谓五行/46

◎相生相克/48

◎相克为抢相生为养/50

10.精确打击:归经

◎何谓归经/52

◎归经的依据/53

◎活用性味归经举例/54

11.内治食养的十八般武艺

◎抹稀泥:调和与平衡/56

◎正治与反治/57

◎脏腑补泻/57

◎中医内治七法/58

◎延伸阅读:用药禁忌/60

二、五行对应,未季居家保肝

1.身体王国的“将军”:肝

◎肝胆系统的“新闻吹风会”/65

◎肝脏症状自测/66

◎辨证施治/68

2.五行对应,食养肝脏

◎青色、酸味养肝食材/69

◎推荐养肝茶饮/82

◎常用的养肝、护肝中药/83

3.拍打按摩也保肝

◎全息穴按摩保肝/85

◎其他保肝穴位按摩/86

◎延伸阅读:指寸定位法找穴/89

4.肝胆系统疾病饮食宜与忌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90

◎脂肪肝患者/93

◎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95

◎糖尿病患者/97

三、五行对应,夏季居家养心

1.身体王国的“君王”:心

◎心脏系统的“新闻吹风会”/101

◎心脏症状自测/101

◎辨证施治/103

2.五行对应,食养心脏

◎红色、苦味养心食材/104

◎养心茶饮/113

3.拍打按摩能养心

◎全息穴按摩养心/115

◎其他养心穴位按摩/116

4.心脏系统疾病饮食宜与忌

◎高血压/119

◎高脂血症/121

◎冠心病/123

◎贫血/124

四、五行对应,长夏居家健睥

1.身体王国的“后勤部长”:脾胃

◎脾脏的“新闻吹风会”/128

◎脾脏症状自测/129

◎辨证施治/130

2.五行对应,食养脾脏

◎黄色、甘味食材健脾/131

◎养胃健脾茶饮/137

3.拍打按摩能健脾

◎全息穴按摩健脾/140

◎其他健脾穴位按摩/141

4.脾脏相关疾病饮食宜与忌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43

◎慢性肠炎及腹泻/147

五、五行对应,秋季居家清肺

1.身体王国的“宰相”:肺

◎肺脏的“新闻吹风会”/151

◎肺脏症状自测/152

◎辨证施治/152

2.五行对应,食养肺脏

◎白色、辛味清肺食材/153

◎推荐清肺茶饮/161

◎常用清肺药材/163

◎小贴士:梨“夫妻”/165

3.拍打按摩能清肺

◎全息穴按摩清肺/165

◎其他清肺穴位按摩/166

4.肺脏相关疾病饮食宜与忌

◎发烧,168

◎咳嗽/169

◎气喘/172

◎感冒、流感,173

◎慢性支气管炎/174

◎支气管扩张/175

六、五行对应,冬季居家固肾

1.身体王国的“公仆”:肾

◎肾脏的“新闻吹风会”/179

◎肾脏症状自测/180

◎辨证施治/181

2.五行对应,食养肾脏

◎黑色、咸味固肾食材/182

◎常用壮阳食材/193

◎养肾茶饮/194

◎常用养肾固肾、壮阳中药材/197

◎小贴士:怎样鉴别真假黑米/199

3.拍打按摩也固肾

◎全息穴按摩固肾/200

◎其他固肾穴位按摩/201

4.肾脏疾病饮食宜与忌

◎慢性肾炎/204

◎膀胱炎、肾盂肾炎/206

◎尿路结石/207

◎痛经/209

◎更年期综合征/210

◎白带异常/212

附录1:人体必需的几种矿物质来源、功效一览表/214

附录2:维生素来源、功效一览表/215

附录3:常见食物性味、归经、功效一览表/217

试读章节

◎相生相克

五行的关系,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表现为相克、相生、制化、相乘、相侮,说起来比较复杂,简言之就是通过一种互动过程达成新的平衡结果。就像自然界中鸡、老虎、棒子、虫子之间的相克相生——棒子打老虎,老虎能吃鸡,鸡可以吃虫子,虫子可以啃掉棒子。如果这几者之中哪一个太多或被拿掉,那就大事不好。假如没了棒子,老虎就无法无天,大吃特吃,如果把鸡吃光了,最终自己也会饿死。所以,必须达成一种平衡,我们中医养生的核心观点就是讲究平衡(其实西医讲电解质平衡等也是如此)。

先看相生。

生是资生、助长、促进的意思,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滋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他)生我与我生(其他)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所以木为水之子。其他四行,以此类推。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起滋生和促进作用。

这个怎么理解呢?木生火,这个道理小孩都懂,木柴燃烧生火;火生土,火烧成的灰就是土;。土生金呢,我们的矿物质和人人喜欢的黄金白银不都是来源于土吗;金生水,钢铁厂的金属溶化后铁水奔流……

运用到养生治病又如何呢?比如,水生木,对应于五脏保养和治疗就是肾生肝,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就可以改善肝阳上亢的症候。诸如此类,后文“十八般武艺”会详解。

再看相克。

所谓相克即相互制约、排斥或克服。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抑制的关系。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前者对后者起着制约和抑制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相克,都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实际上,事情远非如此简单。还有两种类似相克,但又不是相克的病理状态,比如相乘和相侮。

“乘”是乘袭的意思,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即木乘土,土乘水……简单一点解释,相乘可以理解为超过正常范围的相克。所谓“积威之下”,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结果又和正常的相克有所差异。比如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是正常的,可以达成一种平衡。但是当木气太过,也就是木把土克得太厉害,超过了限度,即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那么这时候金太弱,就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了。

侮,是欺侮的意思,此处其实是反侮。如果说正常的相克是上级管下级,相侮就类似于下级管上级,“犯上”当然是一种反常。相侮的次序也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打个比方,水气有余,便克火气,这是正常的相克;当火太大,水太少,那么水反而被蒸发成水蒸气没了。再比如,土克水,这是正常的相克,小时候课文里学过的,大禹先生的老父治水之初,用息壤确实把洪水给堵住了。但是,后来洪水太大了,又会反过来侮土,把堤坝都给冲垮了,这里土不仅克不了水,反而被水给克了,这就是五行相克中的相侮。

其实,所谓相克相生、相乘相侮,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个不很恰当、但相似的例子——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但是另一方面,彼此又离不了。说到这里,又回到了老话题:平衡。  养生之道,重在平衡。不管是中医讲阴阳调和、五行相克相生地达成平衡,还是西医学的细胞异化大量分裂增殖癌变或者用药剂量不足无法杀死病菌,都是要追求适度协调,达成平衡。多了就“相乘”固然不行,少了就有可能“相侮”,也不行。

◎相克为抢相生为养

上面所述,当然是能自圆其说的。但是,有朋友可能还是有疑问:如果只是讲“金克木”“水生木”,刀斧相加之下树死了,浇了水树木生长了,这些当然好理解。可是,对应的脏器实际运作起来,比如金所对应的肺是如何“克”了木所对应的肝、肾水又是如何生肝木的呢?

确实,以往的中医古书也好,现在流行的解析中医的养生书也罢,对此都少有解释。很多读者因此而觉得中医难以自圆其说。

其实,我们换一种说法就好理解了。我们前面说各个脏器都有其功用,能产生或交换一些功能和营养物质;同时,它们自身的运转也需要消耗相应的营养和功能物质。一提到消耗,问题就来了,就像一个家庭内部,有个骄横惯了的小儿子能优先抢夺本应分给其他兄弟姐妹的各种资源,那他在获取资源方面,是不是就成为其他兄弟姐妹的“克星”呢?一个孩子,小时候就靠父母源源不断地供养才能长大成人、成才,这是不是“生养”?

通俗地解释,五脏间的相克相生,实际上“克”就是对生存资源的抢夺,“生”就是对生存资源的供养。我们前文之所以专门讲“气血循环”和“经脉”,也是为了便于解释这个。因为五脏之间是通过提炼吸收、输送、分享与制造合成“气血”来发生关系的,他们相互抢夺和供养的也就是“气血”。

具体来讲,相生为养,即气血巡行经过“母”经脉后,产生的谷物精微物质更适合“子”经脉利用了;相克为“抢”,即气血经过此经脉时,此经脉老实不客气地“雁过拔毛”,先自己截留,利用了精微物质,导致彼经脉所得的精微物质不足,那么就相当于断了另一个经脉的财路,得不到营养和补充的彼经脉(脏器)就只好因营养不良而衰弱甚至死亡了。

我们曾说人体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既然是王国,也存在预算和分配问题。丞相是肺,“肺朝百脉”,那么五脏六腑谁该领哪些气血、领多少,啥时候领,什么时候传给大家,都由肺来严格分配和执行。但是,鉴于人体这个王国做不到各脏器完全“按需分配”,所以必然会有某些脏器急需某类物质而予以特批、特供,或者某些脏腑实力不够“人善被人欺”争不过其他器官,那么资源必须重新调整和分配。如果调整不及时,脏器之间就会按相克相乘的关系,去抢夺他人气血了。那些抢不过别人的脏器,如果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功能物质供给,就会衰弱甚至“病”下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不光是治疗有问题的脏器本身,还会治其母(比如,土生金,那么土就是金之母;相应的,脾是肺之母,治肺往往不光治肺本身,也要健脾,就是所谓的“培土生金法”)的原因,这才是标本兼治。

至于为什么是土生金、金克木,也即脾养肺,肺在特定时候会抢肝的生存资源呢?这些问题就说来话长了,有学者通过相关的生化分析仪器和频谱仪做过测定和证实,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

P48-51

序言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还记得小时候念书,课本上有篇古文叫《扁鹊见蔡桓公》,讲的就是不能讳疾忌医的大道理。工作以后,在看诊和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千年前古人讲过的问题,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依然存在。很多人,尽管有主观或客观的区别,要么“病不远矣”却浑然“春眠不觉晓”,要么“以善小而不为”将小病拖成大病,最后导致自己和医生都一筹莫展,很让人痛惜。

无独有偶,偶然看到有关神医扁鹊的另一个小故事,也很有意味。

一次,魏王和扁鹊品茶聊天,问他:“听说你们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那么谁的医术最高呢?”扁鹊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老大最强,老二其次,我最差。”魏王很不解:“何以如此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刚有苗头之际,那时病人自己尚未觉察,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但也正因此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刚开始之时,症状不太明显,病人也不觉得有多痛苦,二哥此时药到病除,人们反而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的危急关头,病人痛苦万分,家属万分着急。此时,他们看到我穿针引线放血缝合忙得不亦乐乎,大动干戈以大手术切除病灶,因此觉得我能治愈各种大病,于是我名闻天下。”魏王恍然大悟。

这个小故事,很形象地反映了我们很多人在保健医疗方面一个观念上的盲点或误区。相信大家听到扁鹊第一句答复时一定也和魏王一样奇怪,扁鹊之名遍于天下,怎么反而是他们家老大医术最高呢?原来,他们家老大能从源头上防患未然,成本最小,效果却最好,那当然是最高明了。这也正应了《黄帝内经》的一个说法:“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里借这个故事,就是想强调身体保健要“防患未然”。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如果疏于保养,身体就会慢慢出现一些病证。有些重大疾病在开始可能只是一些轻微的症状,就像江堤上蚂蚁钻的一个小洞,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处理而逐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时,在门诊中,询问患者症状持续有多久了,曾经检查过吗?发现有很多人竟然是撑到无法忍受才不得不来就诊——不是太忙就是不以为然!

其实,对比其他方面,我们不该淡漠对健康的维护。车辆都要定期保养,更何况是自己的血肉之躯呢?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30岁以后,人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便开始明显下降,如果不注意保养,饮食没有节制,运动量不能维持,那么体重和脂肪必然会水涨船高,而由此导致的各种疾病自然就蓄势待发了。

所以,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采访经历中,我不断地提醒朋友们,在这速食文化流行的时代,要多留意身体的细微变化,警惕身体给自己的警讯,平时要加强保健,从源头上预防疾病,不要等到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才想到抢救健康。“上医治未病”,与其病了再去求医问药,不如少病、不病;与其届时去打针、吃药,不如平时注重调理和保养。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明确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药疗不如食疗,开刀不如按摩,求医不如养五脏。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运用中医养生方法,搭配五色、五味食物补营养、调平衡、通气血、保养五脏,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赚到了全世界,却赔掉了自己”的遗憾。

编者  2011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求医不如养五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湖德//鲁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02462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