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赶海的人(中宇集团史冶而创业风云传)/新甬商人物传记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面对供应科科长爱理不理的态度,史冶而观察到科长二指被烟黄的手指,毫无疑问,再次拿出“绝招”:牡丹牌香烟。从不抽烟的史冶而抽出牡丹牌香烟,给供应科长递上点燃之后,拉起了生意经。史冶而拼命地夸赞武汉百货大厦生意好,市面大,公司货源组织好等赞美之词,让供应科长听了感觉很惬意。看到供应科长语气已经可以缓和,史冶而立即为其点上第二支牡丹香烟,开始提出希望给武汉百货大厦供应的想法,看到对方也并没有一口回绝,史冶而立即将准备好的被面拿出来给供应科长查看。这些余姚产的丝绸被面不仅质量好,而且色彩、绣花都体现出丝绸之乡的高超工艺水平。

随后史冶而又给供应科长递上一支牡丹香烟,供应科长终于答应商谈由

面对肥皂采购无从下手的困难,史冶而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采购兰溪化工厂的肥皂,必须得到该厂供应科科长点头才行,而这位科长爱抽香烟。香烟和肥皂,似乎是毫无关联的两个商品,但却被史冶而神奇地联系到了一起。他的突破口找到了。

当时牡丹香烟算是国内最好的香烟了。有句话叫做“工资_一十三,香烟抽牡丹”,正是折射了上个世纪80年代烟民对体面的一种追求。为了跟李科长打上交道,从不抽烟的史冶而自己掏钱买了两包牡丹香烟。然后赶到兰溪化工厂直接上门拜访供应科科长。寒暄过后,史冶而给科长点上香烟,开始攀谈起来,顺利谈到了采购肥皂的事情。但当时肥皂供应非常紧张,货源紧俏,科长表示也很为难。虽然通过一包香烟打开了一条道路,但采购肥皂一事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没有完成任务的史冶而只能另谋良策。

轻易不言放弃,这是史冶而一贯的精神,也是让他屡屡抓住人生发展机遇的法宝。这次也不例外。在与兰溪化工厂供应科科长初次过招后,史冶而打听到李科长家里还缺一辆自行车,而当时自行车供应也非常紧张,即使有钱也没有货供应。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史冶而通过商业局领导特批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使得李科长买到这辆期盼已久的凤凰牌自行车。李科长买到这辆凤凰自行车真是如获至宝,万分感激。有了这辆自行车的“帮忙”,李科长批给了余姚信托公司足足五车厢的肥皂。史冶而找来五辆大卡车把肥皂拉到余姚。

货到余姚当天,整个余姚商业局的人都非常佩服。“这个史冶而怎么能够搞到这么多肥皂?真是有能耐!”由于肥皂是当时的急需品,这五卡车肥皂拉到余姚商业局之后,立即就被各乡镇的供销社直接“抢”走,连仓库也没进。而这五卡车的肥皂,让余姚信托公司赚到了6万多元。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万元户”的概念都还没有,一笔生意赚6万元已经是常人所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了。

史冶而不仅会做采购,也擅长做销售。有一次,史冶而在武汉出差时偶然在武汉百货大厦发现门口贴着一个精致的招牌,上面写着一个令史冶而非常惊讶的数字:当日销售23万元。

在20世纪80年代初,23万元无疑是非常惊人的。史冶而立即赶到商场里查看,发现这个商场里也在卖被面。而被面正是当时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江南的特产。商业嗅觉灵敏的史冶而立即觉察到这个商场是余姚被面拓展市场的好渠道。他赶紧准备了余姚产的各色精致被面,赶到武汉百货大厦找供应科科长洽谈供货生意。史冶而供应被面的事情。

几支牡丹香烟,就撬开了供应科长的嘴巴。而这些费用全部都是史冶而自掏腰包买单的,因为当时没有业务费这类的开支。只要能有生意做,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从未为了自己动脑筋向公家要好处,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一样,尽力而为把事情做好。

经过商谈,对方答应让余姚信托公司供货,进货价每条被面14元,先进l,000条试试,凭铁路运单托收付款。

史冶而在获得这个好消息后,立即赶回余姚向当地的几家社办厂下订单,让他们赶紧组织生产,确保质量。首批1,000条被单很快供应到武汉百货大厦,对方也很守信地将货款打入账户,并发电报来要求再发5,000条被面。这样做到第四批时,武汉百货大厦那边却突然不再来要货,也不及时将货款打人余姚信托公司的账户了。

史冶而立即追查,发现是社办厂的丝绸被面在做工上偷工减料,造成质量纠纷。武汉百货大厦的信誉受到了影响,因此停止了余姚信托公司的供货。经过商议,余姚信托公司最终降价结算尾款,双方停止合作关系。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史冶而出色的谈判能力,灵活的应对技巧和灵敏的商业嗅觉,仍然让余姚信托公司赚了一笔。同时,他也深刻体会到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这么大的一个商场业务的中断让史冶而倍感痛心,关键是生产企业缺乏质量诚信意识所致。

史冶而出色的采购和销售才能被余姚五交化公司领导相中,1982年史冶而再次被调到五交化公司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五交化公司是当时中国商业流通领域具有优势地位的国有商贸企业,五交化公司批发渠道多,经营领域广,销售网点往往位于各城市的商业中心地段,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在余姚五交化公司,史冶而领先的商业判断、敏感的商业嗅觉,出色的商业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屡有大手笔上演。1984年,在余姚五交化公司党支部书记朱小尧、总经理密维宁的极力推荐下,史冶而被商业局提拔成为五交化公司副总经理,分管批零业务。1986年,史冶而受到排挤,余姚商业局把史冶而调到余姚商业局系统内的百货公司。在百货公司经理的支持下,史冶而在百货公司搞起了五交化业务,生意越来越兴隆,严重冲击了五交化公司,商业局无奈,只好在1988年再把史冶而调回到余姚五交化公司担任业务副总。由于业务能力出色,此时他已成为五交化公司实际上的全权经营决策者。

“做生意是我的兴趣,能够纵横天下,感觉非常好。”史冶而对于能够在五交化公司打开一片天地非常高兴,“这个并不是挣钱的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做生意来证明自己的判断、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是一个享受和非常令人回味的过程。”

3.凤凰冰箱的价格战

从1982年起,经过了七年的历练,1988年史冶而从一名仓库主任被提拔担当余姚五交化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989年5月,史冶而主导上演了一个商战史上的奇迹。实事求是的分析、出色的商业嗅觉是史冶而得以获胜的关键。

商业形势跟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史冶而的商战故事首先要从经济形势说起。

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启动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1984.年起,我国价格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重工产品、轻工产品等价格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政府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三者并行,以市场调节价为主的价格管理体制。价格自主权向微观经济主体和市场下放,使商场搞好自主经营有了更大的空间。

1985年起,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尤其是1986年之后开始加大政府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导致物价水平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6.O%,1987年上涨13.7%,1988年上涨34.8%。P38-P40

目录

总序:他,时代的代言者

自序: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引言:起步太守房

 

第一章 灰色的

 1.“名门”之后

 2.灰色的街道

 3.卖水果的小男孩

 4.我的理想泡汤了

 5.一封“检讨书”

 6.农村的天地

 7.工农兵学校

 

第二章 听海

 1.一封决心书

 2.“输”掉的前途

 3.仓库保管员

 

第三章 看海

 1.广交会:一张广告牌

 2.牡丹香烟=肥皂和被面

 3.凤凰冰箱的价格战

 4.辉煌的五交化

 5.体制内的挣扎

 6.下海

 

第四章 赶海

 1.成功男人的背后

 2.“下海”后的短暂彷徨

 3.开创先河招募大学生

 4.脱颖而出成行业翘楚

 5.知未来者先天下

 

第五章 弄海

 1.一腔热情交了学费

 2.这会是我的惊叹号

 3.行业冠军的财富密码

 4.从余姚进军杭州

 

第六章 走向蓝海

 1.想戴小红花

 2.超常规“搞大”锂电板块

 3.政策助推订单飞来

 4.面向未来培养接班人

 

第七章 慈善领头雁

 1.敏于见微

 2.诚信王道

 3.财富能手=纳税标杆

 4.“上善若水”的胸怀与“滴水穿石”的执著

 5.从“经济人”到“社会人”

附录

新中宇集团发展大事记

序言

为“新甬商人物传记丛书”作序,甚为感慨。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精英,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在宁波,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群体的精英,也看到了这样一种蓬勃的精神。

改革开放为新的宁波商业群体,打开了广袤的市场,精明善贾的宁波商人开始把握时机,创新突围。这两种潜质在今天仍然成为宁波新的商帮最为优秀的品质。我们在下海的大潮中,看到了宁波商人独有的勇气和智慧,从学生到军人,从普通职工到厂长,从厂长到公职人员,纷纷开始抛弃“铁饭碗”,从零资产、负资产做起,搬运工、技术工、水果贩等等,都义无反顾地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他们,一直领跑在市场的前沿。

宁波历来是商业文明的发祥地。闻名全球的宁波帮在世界经济史上大放异彩。董浩云、包玉刚、邵逸夫等一大批声震寰宇的名字,都成为宁波乃至所有企业家学习的楷模,他们的精神至今仍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创业者梦想的脚步。

宁波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宁波,有一大批在国内各个行业都可以成为翘楚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有的已成为中国某个产业的领军者和先行者,有的默默地成为某个行业的隐形冠军。在建筑行业,在小家电行业,在机械电机行业,在新兴产业,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财富、尊重财富并利用财富价值。

宁波是一个有着这种创业激情的土壤的地方,这里不仅风景优美,善于养人,更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赋予了一种灵秀之气,让他们善于谋变,善于把握机遇,善于开拓,并形成了一种浓郁的商业气候。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商业气候,宁波的历史上才会出现、不断辉煌的宁波商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些第一代的创业家思进思变,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创造了丰盈而和谐的财富价值。如今,“创二代”开始活跃,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叱咤风云,他们创业创新,立足草根,放眼全球市场,崇尚责任,塑造企业品格,“宁波智造”开始引领现代企业创新潮流。

我希望,这些案例,作为一堂生动的教案,能够为宁波12万家民营主体,指明前行的方向。

内容推荐

《赶海的人(中宇集团史冶而创业风云传)/新甬商人物传记丛书》编著者魏玉祺、殷浩。

《赶海的人:中宇集团史冶而创业风云传》主要内容包括:灰色的、“名门”之后、灰色的街道、卖水果的小男孩、我的理想泡汤了、一封“检讨书”、农村的天地、工农兵学校、听海、一封决心书、“输”掉的前途、仓库保管员、看海、广交会:一张广告牌等。

编辑推荐

《赶海的人(中宇集团史冶而创业风云传)/新甬商人物传记丛书》编著者魏玉祺、殷浩。

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精英,

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在宁波,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群体的精英,也看到了这样一种蓬勃的精神。

改革开放为新的宁波商业群体,打开了广袤的市场,精明善贾的宁波商人开始把握时机,创新突围。这两种潜质在今天仍然成为宁波新的商帮最为优秀的品质。我们在下海的大潮中,看到了宁波商人独有的勇气和智慧,从学生到军人,从普通职工到厂长,从厂长到公职人员,纷纷开始抛弃“铁饭碗”,从零资产、负资产做起,搬运工、技术工、水果贩等等,都义无反顾地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赶海的人(中宇集团史冶而创业风云传)/新甬商人物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玉祺//殷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406917
开本 16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76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