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丛书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李玮,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及省部级项目3项。于包括《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在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参与撰写著作1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曾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创新型人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人生道路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辛亥革命前期鲁迅的“从文”道路 第二节 政治文化与北伐后鲁迅放弃教职 第二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文化立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鲁迅对“尚武精神”的态度 第二节 政治文化与1920年代鲁迅的“大学观 第三节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学术观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代际想象 第一节 “新政治”的社会学载体:鲁迅的青年观 第二节 民族政治与鲁迅的儿童观 第四章 政治权力:鲁迅看文学机制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鲁迅对于1920年代“新文坛”建设的态度 第二节 政治文化语境下的鲁迅与1930年代文学出版 第五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文学选择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鲁迅文学观中“思想的标准 第二节 政治文化与1930年代鲁迅杂文风格的转变 第六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逝世前后对鲁迅的阐释 第一节 论1936年周作人对“鲁迅”的叙述 第二节 论1936年-1942年毛泽东对“鲁迅”的“引用 第七章 政治文化与1980年代“鲁迅”的“重建 第一节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 论》中的政治文化 第二节 《心灵的探寻》论述框架体现的政治文化立 第三节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政治文化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李玮著的《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引入“政治文化”这一视角对鲁迅其人其文的特点进行研究,揭示出鲁迅其人其文特点背后潜在的政治文化影响,给鲁迅的特质找到新的依据,提供新的解释;从“政治文化”视角研究“符号化”的鲁迅是如何参与后世文学建设之中,凸显不同时代由政治文化的变动带来的文学思路的“交错”“转换”和“对话”,来探讨现代文学“文学建构”的规律性,丰富对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通过对“政治文化”视角下鲁迅这一典型个案的研究,分析政治文化变迁和作家思想方式、文学策略之间的关系,揭示政治影响下文学建设的规律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0272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5 |
出版时间 | 2018-05-01 |
首版时间 | 2018-05-01 |
印刷时间 | 201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26 |
CIP核字 | 2018046123 |
中图分类号 | I210.97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34 |
宽 | 166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