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阅微草堂笔记(图文版)
内容
编辑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图文版)》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流放乌鲁木齐期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书中记述若真若假,似乎只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而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与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内容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的一本著作。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个方面的内容。本书继承了魏晋时期的志怪遗风,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同时本书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融记叙和议论为一体。以夹叙夹议,从容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阅微草堂笔记》在精心整理编辑的基础上,通过翔实准确的白话译文,百余幅精美插图,用现代的语言、今人的视角和标准为读者重新解读这本国学经典。

目录

滦阳消夏录一

滦阳消夏录二

滦阳消夏录三

滦阳消夏录四

滦阳消夏录五

如是我闻一

如是我闻二

如是我闻三

如是我闻四

槐西杂志一

槐西杂志二

槐西杂志三

姑妄听之一

姑妄听之二

姑妄听之三

滦阳续录一

滦阳续录二

滦阳续录三

滦阳续录四

滦阳续录五

滦阳续录六

试读章节

梁豁堂说,有位粤东巨商,爱学仙,招来几十个方士。方士们互相吹捧,都说成仙指日可待。养活他们花很多钱,而且他们还时时有些小灵验,所以巨商就更相信他们了。有一天,一位道士来访。虽然他穿着破衣、戴着破斗笠,但神态洒脱,像是独鹤孤松。和他交谈,觉得他神思妙远,多出于想象之外。请他表演法术,他驱使鬼神、呼风唤雨,都易如反掌。松江的鲈鱼、台州的鲜蘑、吴越的蜜橘、福建的荔枝,他随意取来好像是身边带的;召织女弹琴吹竽,召玉女唱歌跳舞,就好像指挥他的仆人一样。拿着他的符,可以梦游十洲三岛。他拿出米粒大小的一颗丹,点瓦块石头为黄金,虽经百炼也不损耗。巨商极为惊服,方士们也自觉不如,都叩头称呼圣师,愿意当他的弟子,请求传道。道士说:“那么就选个日子设坛,一一传授给你们。”到了这一天,道士登坛坐下。方士们拜完,道士问:“你们都有什么要求?”大家说:“想成仙。”道士说想成仙怎么来求我?大家说:“您这么灵异,不是真仙还会是什么?”道士笑了好久道:“这是法术,而不是道。所谓道,融合于大自然中,和元气浑为一体,哪有这种种法术?说起来,儒、道、佛三教已放任好长时间了。儒的本旨是明事理而通达有用,不是记诵文章,也不是谈天说物性。佛的本旨是无生无灭,不是布施供养,也不是散布神机微妙的箴言。道的本旨是清静无为,不是念咒用符,也不是炼丹服药。你们所见到的种种,都是念咒用符之类,离炼丹服药还隔着凡尘,何况长生不老?但是假如我没有什么法术,却贬斥法术,你们肯定会认为我褒奖我所能的,而诋毁我所不能的,只是说些大话吓人。今天我显示出种种所能,同时告诉你们这种种法术不能去学,或许你们能够迷途知返。儒、佛两家,虚伪的东西越来越多。由于门派不同,不必与他们辩论。我痛恨道家的虚伪也在滋生,所以借你们好道,以正视听。”于是道士指着方士们说:“你不吃饭,是因为吃了避谷丸;你事先知道有没有鬼,靠的是桃木偶人;你烧的丹,不过是性刺激药;你的所谓点金法,不过是缩银法;你的所谓能进入地府,靠的是茉莉根;你的所谓能召仙,不过是摄灵魂;你的所谓能返魂,不过是役使狐魅;你的所谓搬运术,不过用的是五鬼术;你的所谓避兵器,靠的是铁布衫功;你的所谓飞跃,不过乘的是鹿卢跷。名义是道家,实际上都是妖人,不赶紧解散,雷神就要来惩罚你们了。”道士掸掸衣服要起来,方士们拉着他的衣服叩头道:“我们沉迷其中,已知道我们的罪过了。幸好遇上了仙人,这也是前生有缘,能忍心不超度我们吗?”道士又坐下来,回看巨商说:“你听没听说过生活在富贵乡中的人,有谁挥挥手便成仙升天了?”道士又对方士们说:“你们听没听说过靠着小术卖钱的人,有谁脱离尘世而登仙了?修道的人必须谢绝所有尘缘,坚持一念,使自己的心沉寂如死去一样,这样之后就可以不死了。假如这种气息绵延不停,然后才能青春永驻。但这也不是枯坐了事。仙人要有仙骨,也要有仙缘。这并不是吃点药就能得来的。缘也不是感情好就能结成,必须积累功德,然后才能列名于仙籍之中。这样就能生出仙骨。仙骨既长成,真灵便从此感通,所以仙缘也便形成了。这一切全要靠你们自己去度脱,仙家哪有什么度脱人的法术?”道士要来纸笔写了十六个大字道:“内绝世缘,外积阴骘,无怪无奇,是真秘密。”写完把笔扔到桌上,声如打雷,道士已没有了。P265-266

序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人“修身”的两条基本途径,晋代著名史学家陈寿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卷楼”。此后,历代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项笃寿、杨仪、范钦等,清代有孙承泽、黄彭年等。可见,“读万卷书”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当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读“万卷书”不仅是古人的理想,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精神领域空前丰富。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万卷书”早已不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如何从这“万卷”之中,找到最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正是在阐述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而他所说的把我们“引到深处的”东西无疑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深度阅度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作品。

卡尔维诺对经典作出的定义之一是:经典就是我们正在重读的。的确,在对经典作品反反复复的品味中,人们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浅薄走向思考最后走到通达。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触,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一方面人们在向着功利性浅阅读大张其道,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深处又在不断地呼唤能够滋养自己内心的深度阅读。因此,经典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损失。反而更显示出其珍贵来。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乏这种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基础。我们把这种包蕴中国文化的学问称为国学。国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音韵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

包罗万象的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领会先贤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宏的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通晓文义、熟习经史、学问通彻,让我们成为博学之士,对各种事务应付裕如。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气质、改善性情、提高涵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厉行的谦谦君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也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毫无疑问,阅读国学经典。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先贤们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这些作品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阐述的“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论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所培养的温柔敦厚的情感,《道德经》所闪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范式。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触碰,进而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激浊扬清。

正是基于对国学经典的这种认识,我们精选了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以期引导着步履匆匆的现代人走近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最具代表性。在选目中,我们注重于最经典、最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那些最具影响力、最应该知道的作品提交给读者。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诗宋词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作品无疑是最应该为我们所熟知的,因此,我们首先推出的30种作品都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

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做出好读的经典。在面对国学作品时.佶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词常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所以,我们试图用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经典,使普通读者可随时随地以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速度来进人阅读。因此,我们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释和译文,使读者能够真正地“无障碍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部分作品中做了一些删减,将那些专业研究者更关注的内容略去,让普通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经典概况。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也许你会常常感慨,以前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读更多的经典,如今没有机会或能力来细读,但实际上,读经典什么时问开始部不算晚.“万卷楼”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重读或是初读这些经典,一样可以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

第三,我们希望呈现一套富有美感的读物。对于经典而言,内容的意义永远排在第一位,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因而。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对图片的说明也做了精心设计,此外,图书的编排、版式等细节设计都凝聚了我们大量的思索。我们希望这套经典不只是精神的食粮,拥有文本意义上的价值,更能带来无限美感,成为诗意的渊薮。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尔唯诺经典的评论让人击节叹赏,我们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彰显经典的价值,使读者在细细品读中真正融化经典,真正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同时,经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当我们走进经典之时,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也可用个人自我的方式进人经典,作精神的逍遥之游,对经典作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和阅读,在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获取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阅微草堂笔记(图文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纪昀
译者 夏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24973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92
CIP核字 2013128964
中图分类号 I242.1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55
18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