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微笑背后的心理学(信任谎言工作性爱及死亡中的笑)
内容
编辑推荐

《微笑背后的心理学(信任谎言工作性爱及死亡中的笑)》由拉夫朗斯所著,本书作者是世界级的微笑研究专家。在这本出色的著作中,她解释了为什么微笑能让我们了解人的灵魂。她也是一位出色的作者,带领我们在小说、实验研究和通俗文化之间优雅地流连。

在关于笑的研究著作中,这应该是涵盖成果最广、讨论最深入的一部作品,从愉悦情绪起源到肌肉的运动组合,从生物性笑容的意义再到社会性的笑容面具,确实让人感觉到这一表情的魅力。笑容是所有情绪表现中唯一一套被平移、固化为社会礼仪的面部运动形态系统,是连接人类社会的高级社交行为与人类个体基本生物行为的重要通道。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千万不能错过本书。

内容推荐

究竟是快乐让你微笑,还是微笑让你更快乐?如何分辨一个刻意的假笑?为什么男人倾向于把女人的微笑解读为挑逗?是什么使人在悲伤中依然展颜微笑?《微笑背后的心理学(信任谎言工作性爱及死亡中的笑)》由拉夫朗斯所著,作者运用其在耶鲁大学和波士顿学院的研究以及心理学、医药、人类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对微笑背后令人着迷的科学进行了探索。《微笑背后的心理学(信任谎言工作性爱及死亡中的笑)》让我们看到,微笑如何表达出我们所意识不到或不愿承认的心理内容:微笑是有着重要相应后果的社会行为,而不仅是愉快的表情。

目录

前言

生 活

 微笑科学

 出自婴儿之口

 不可或缺的微笑

 缺失的微笑,僵直的微笑

谎 言

 双面微笑

 微笑政治

 微笑服务

忠 诚

 纯爷们不微笑

 异国腔调的微笑

 对镜头微笑

 含笑退场

试读章节

多数人不会像达尔文这样描述一个“大大的微笑”。但那种高度详细的描述使得当时和现在的科学家有了一种用以工作的通用语言。如果人们发现微笑不止一种(而看起来事实的确如此),那么不同种类间的差异就需要用通用的术语和标准来描述和整理。

与此同时,在英吉利海峡的对岸,法国生理学家杜彻尼正使用电流来引发不同形式的微笑。他把电极固定在一个人的脸上,然后接通电流来一块一块地激活面部肌肉(大概是无痛的,因为他的被试已经丧失了面部感觉)。

其中一块肌肉——颧大肌(Zygomaticus major)的激活,能够引发微笑。这跟达尔文描述的是同一块肌肉。它固着在人的嘴角,能把嘴角以一个斜向角度向后向上拉起,形成我们所熟悉的上扬弧线。通过改变电流的强度,杜彻尼使得颧大肌做出各种程度的收缩——强度低的时候,嘴角会微微一动形成几乎不可察觉的微笑;而在高强度的时候,一个舒展的粲然露齿的笑容就会展现出来。

当杜彻尼用电流刺激其他面部肌肉的时候,有另外一个表情看起来很像微笑,但总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劲。这种表情也涉及颧大肌的收缩,会造成“同样的使双唇分开的曲线,同样的鼻唇沟延展,同样的面颊突起……”但似乎缺了点什么。

这种表情所缺少的是眼睛周围肌肉的收缩。这些肌肉像戒指环绕手指一样环绕着眼睛。当它们收缩的时候,面颊上提,下眼睑下面的皮肤收束在一起,眼睛熠熠生辉,外眼角处的皮肤形成人们所熟悉的鱼尾纹。杜彻尼把这块肌肉称为“友善肌”(muscle of kindness)。它的解剖学名称是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一般人们所谓的灿烂笑容实际上动用了两种面部肌肉:颧大肌和轮匝肌。

杜彻尼也操纵过自己的面部以产生各种不同表情。不依靠电流刺激,他试图每次只运动一块面部肌肉。当我们在某次重要约会、试演或者亡羊补牢的道歉之前对着镜子练习面部表情的时候,我们其实做了与杜彻尼类似的事情。布思·塔金顿在他的小说《爱丽丝·亚当斯》(Alice Adams)中写道:“她看到自己正跟他跳舞,看到她将展露给他的那半是苦恼的微笑;实际上她在清洗刀叉的时候就面带那种微笑。”

任何一个用“茄子”代替过微笑的人都知道,让带动唇角上扬的颧大肌运动起来是多么容易的事。这运动既可以像蒙娜·丽莎那样浅尝辄止,也可以一鼓作气发展成一个露齿的饱满笑容。

然而故意收缩眼睛周围的轮匝肌就是另一回事了。杜彻尼记录道,虽然他努力尝试,但却无法刻意做到。事实上,多数人都没法有意地仅仅收缩这一组肌肉。在一个大大的微笑中,轮匝肌常常随着颧大肌的收缩被不经意地牵拉。

目前为止我已经描述了两种微笑——仅由唇角收缩而产生的简单微笑(颧大肌),以及唇角升起和面颊升起的组合(轮匝肌)。关于这两种微笑,杜彻尼写道:“第一种服从人的意志,而第二种则只能被灵魂深处的柔情蜜意唤起。”也不知道从何时起,科学家不再用这样优雅的文字写作了。自发性的微笑现今被很多人称为“杜彻尼式”的微笑,以纪念这位首先发现这种微笑独特之处的学者。这种微笑是口唇和眼睛周围一系列变化的组合。非杜彻尼式的微笑或者社交性的微笑,则仅涉及嘴角的收缩。

许多人,尤其是公众人物,都会努力做出可信的微笑,虽然有时这种努力并不成功。作家乔纳森·弗伦岑曾经把这称为“虚伪微笑的水力学”。仔细观察一下照片上那些灿烂的笑容。有时候颧大肌似乎是唯一在“张牙舞爪”的肌肉。或者观察一张名人或竞选人微笑的照片。首先,把人脸的上边一半遮住,只看口唇;然后,把嘴遮住只看眼睛。乍看去,一排显眼的牙齿可能让人觉得这个人很开心。但把嘴遮住只能看到眼睛的时候,那种欢乐往往就不见了。如果只看口唇,许多微笑似乎都很完美。但如果眼睛下面看不到皮肤束在一起,眼角没有可察觉的褶皱,那么这微笑就很可能是伪造的。

参照一下哈代笔下盖伯瑞尔·奥克的微笑。他描绘了轮匝肌如何伴随着颧大肌的收缩而完美地运作。盖伯瑞尔的“眼睛眯得只剩一条缝:笑纹从眼睛周围辐散开去,在他的面容上延伸,好像一幅简笔画里初升的太阳放出的光芒”。他的微笑是真诚的。对于一些研究情绪的学者来说,真诚的微笑才是积极情绪的真实体现。

很多心理学家把情绪描述为多种成分的融合体:主观体验,身体变化,趋近或回避的行为,以及表情。你看到一条狗一边狂吠一边向你>中过来。你会感到恐惧(主观体验),你的呼吸加速(身体反应),你会呆立不动或者转身逃跑(行为),你的眼睛和嘴巴会大大张开(表情)。每一种成分都是同一个情绪系统里的组件。

想象一下某个更愉快些的情景。有人发邮件通知说你得到了你所梦想的工作,或者你心仪已久的人来电约你出去。你感觉欢欣鼓舞,你的心怦怦直跳,你兴奋得上蹿下跳,你禁不住笑得嘴角贴到耳根。如果你觉得高兴,你会把这心情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自发的面部表情是真实情感的一个核心元素。

微笑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种类这一事实,使得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这两种微笑是否各自与一系列其所独有的主观体验和行为相关联。换句话说,与杜彻尼式的微笑相关的情感和行为应该不同于非杜彻尼式的微笑。

P10-13

序言

新娘会微笑;作怪搞笑者会微笑;甚而老学究虽古板亦会微笑。你我皆如是,微笑是我们共有的财富。销售员、婴儿、政客及调情者、虐待狂,或社会名流乃至待人领养之孺子,他们或是粲然露齿,或是得意地假笑,或是一脸幸福的表情。遭遇焦虑、渴望、尴尬……每个人都曾微笑以对,更有些人会听从W.C.菲尔德斯的建议,以微笑开始每一天,然后硬着头皮把这一天过完。

每个人都能辨识并理解微笑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但对于微笑本身的作用却不尽了然。微笑远不只是一个欢乐的表情,它是能带来相应结果的社会行为。你的梦中情人嘴角轻轻上扬,你就心如鹿撞:你的竞争对手或仇敌对你露齿而笑,你也会毫不妥协地以笑容回敬。在某些情况下,笑可以救命:在伊拉克战争早期,攻陷巴格达之前,美军第三步兵师进抵纳贾夫。当士兵们向清真寺开进的时候,激动的居民开始聚集。面对逐渐紧张起来的形势,精明的美军指挥官命令部队枪口指地,面带微笑。那一刻,微笑——连同其他一些安抚性的表示——防止了一场潜在的>中突。

适时地上扬唇角可以化解潜在矛盾,而有时未能把珍珠般洁白牙齿借笑容展现却会导致你陷入争端。事实上,一个人越缺少微笑,就越可能表现得富有攻击性。在俄亥俄州某大学进行的一个实验里,男性本科生被分派到一个游戏中,同一位他们并不认识的对手进行竞争。实验员告诉他们,他们可以电击对手,并且可以任意选择电击强度的等级。游戏结束时,结果显示微笑较少的人往往会对他们的对手使用更强的电击等级。

微笑如此强大,能造成如此有力的结果,部分原因是由于它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我们身边的人。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和希瑟·斯科特(Heather Scott)的一语双关之言:“脸部有着全身上下唯一用来打动他人而非运动自己的骨骼肌。”  当有人微笑的时候,微笑的接收者往往受到积极的影响:或是郁闷的心情烟消云散;或是歉意被人接受;或是动摇的自信心得到支持;或是一笔交易一锤定音;或是相互吸引的两人彼此确定情意;或是一份贡献得到承认;抑或是在座的各位都可以松一口气了。

但是换了微笑的情境或是形式,结果就大不一样了:一个对手皮笑肉不笑地对你咧咧嘴;恃强凌弱的恶棍在面具之下得意洋洋。操纵者的表情都是为他们不可告人的动机服务的;伪君子则对任何人都满脸堆笑。

我说微笑是一种带有相应后果的社会行为,这并不意味着微笑总是刻意的,也不意味着微笑的人和接收者都会意识到,或者有意校验过微笑带来的影响。婴儿灿烂的笑能使得一个成人爱心进发并不意味着那是婴儿有意为之。然而微笑的确影响着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婴儿虽然不知道这种作用,也不知道该如何控制它:但我们的身体与脑进化出能确保我们生存的机能,微笑的作用也是其中一部分。

科学家曾经观察到婴儿在子宫中练习微笑。出生前一两个月,他们的微笑就依稀可辨。他们不自主地微笑,因为他们需要活动相应的肌肉以便吸引成人的照料。婴儿自己什么都做不到——他们甚至连头都抬不起来,更别提喂养和保护自己了。除非小孩子能得到别人的养育,否则他们就会死。即使生理上能够生存,无人养育的孩子在情感上也会受到极大伤害。孩子们通过微笑换来晚餐和其他呵护。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将学会有意地微笑,虽然起初他们的微笑是不经意的,但一样有效。这可能是他们最早的人际操纵手段,虽然最初的微笑是无意识的;但无意识的微笑并不止于婴儿期。

一次,在我的一场关于面部表情的演讲之后,一位女听众向我讲述了她在某一段时间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微笑的经历。她在一家餐馆工作,笑迎八方客。晚上回家的路上,她会顺便去一趟24小时营业的超市。在她购物的过程中,其他的顾客经常突然开始跟她交谈。她花了些许时间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下班之后仍然面带微笑。其他顾客把她和善的表情当作了无言的搭讪。

一个微笑能使看到它的人心潮起伏,不管微笑的人是否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也不管看到微笑的人是否分辨出自己情绪反应的原因。无论如何,相应的行为带来了相应的结果。微笑不仅影响看到微笑的人,同时也会影响做出微笑的人。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总体上倾向于微笑,你可能会更长寿。研究者分析了《棒球名录》杂志(Baseball Register)刊登过的二百多位职业棒球手照片。那些真心微笑的球员比那些照片上没有笑容或是笑得十分勉强的球员活得更长。

本书聚焦在微笑的实际运用上,并将解释为什么这小小的肌肉运动能产生如此重大的结果。运用微笑能够让一个人感觉更好些吗?为什么比起不受欢迎的孩子来,受人欢迎的孩子会展露更多假笑?经历丧亲之痛的人露出微笑,这是一个好征兆还是坏征兆?微笑服务,值得吗?

一个微笑远不仅是一个简单、令人愉快的面部表情而已。虽然微笑的恬静美好广为人知,但它团结彼此、化解矛盾的角色却常常被低估。微笑有着诸般作用,因为微笑本身分类很多,它产生的后果亦有很多。

人们很容易相信自发的微笑是真诚的,因为这种微笑的发生自然而然,而且我们往往能察觉到这一点。毫无疑问,刻意的微笑可能是虚伪的,并且昭然若揭;但它也有可能很真诚。我的一位好友,最近被诊断出危及生命的病症。他希望自己能保持乐观,于是要求他的伴侣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不要愁容满面。满足这位患病伴侣的希望,就要靠一些刻意的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想一想这个更普通的例子:一位客人送给你一件不起眼的礼物。如果你跟多数人一样,你可能会说“谢谢,您费心了”之类的话。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们一般都会认为这种虚假无伤大雅,因为其动机是为了使另一个人不至受伤害或者感到尴尬。并不是所有收礼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微笑——有些是因为他们不愿意遵循任何需要微笑的社交惯例;另一些则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没法做出虚假的表情,无论他们多么希望自己能做出来。

神经科学家已经发现,自发和非自发的微笑是由不同的神经通路来控制的。就正常人而言,两条通路都无意识地发挥作用。人们心情愉快的时候就微笑,或者通过微笑来展示愉快心情,即使他们实际上并不快乐。但是某些情况下,有人因为相应的神经通路受损而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非自发的微笑;但他们仍然能咧嘴露出自发性的笑容。对另一条神经通路的损伤则有相反的效应——自发微笑的能力丧失了,而刻意微笑的能力不受影响。

微笑的接收方未必总能确定对方的微笑是自发的还是非自发的。这使得对微笑的解读颇具挑战性。这是一个自发的微笑,反映出真诚及不可阻挡的温情,还是一个刻意的微笑,更多地表达了微笑者的想法和意图?如果你知道该从哪里寻找线索,就能够分辨这些区别。

由于某些尚不完全明了的原因,我们拥有两条达至笑容的神经通路。科学家认为,我们的祖先首先进化出微笑作为积极情绪的表示。后来,另一个系统发展起来,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情绪状态下微笑,甚至包括悲痛和愤怒。有些人认为,之所以进化出第二个系统是因为如果情绪总是显而易见,会使我们的感情容易被人幂J用或操纵,这对我们生存不利。这一系统使我们能够控制积极感情的表达——即使我们感觉并不好——为了掩盖失望与愤怒,在没有任何积极情绪的情况下,制造出一种往往是不真实的但很有用的积极表象。后文中我们将会看到,有些人格外擅长制造看上去很真诚的笑容,而有些人则更擅长分辨出个中机巧。

这是一本关于微笑科学的书,一本关于心理学、医学、人类学、生物学、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中最新研究进展的书,一本关于微笑的动机与后果的书。微笑与怒视,笑脸与鬼脸,紧锁的眉头与面部表情调节,我以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的身份研究这些课题已经很多年了。有时是在明处,研究真实的人际交往,更多的时候是躲在暗处——我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里(通过录像或者单向玻璃观察被试细一微的面部表情变化)。

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有:为什么男人倾向于把女人的微笑解读为挑逗,而女人则很少对男人的笑容做出同样的假设;当你犯了错误或者违反了规定,微笑如何让你“金蝉脱壳“;为什么权力小、地位低的人微笑得更多;是什么使得那些感到尴尬或者焦虑的人展颜微笑。这些研究连同很多其他研究的结果都囊括在你眼前的书页里,它们能让你对微笑的理解超越那些明显的含义,使你明白为什么我们偶尔无缘由地、有时是不小心地、又常常是刻意地上扬的嘴角,对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来说是那么重要。

这些关于人类微笑的知识——它既可以是有意的行为,又可以自发地绽放;它偶尔跳入意识之中,但又经常在无人留意的情况下发挥魔力;它出现在人们高兴的时候,也出现在人们受伤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使我们能够探寻为什么这种无所不在的表情可以如此轻易地爬上人们的脸庞。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是世界级的微笑研究专家。在这本出色的著作中,她解释了为什么微笑能让我们了解人的灵魂。她也是一位出色的作者,带领我们在小说、实验研究和通俗文化之间优雅地流连。

——保罗·布鲁姆 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任课教授

人人都懂得画一个微笑符号来表达善意,商贩也知道让玩偶的嘴角上翘以使它更讨人喜欢。而本书讲述的,正是这个我们都习以为常的表情背后的科学,以及你不曾深想的玄机。

——姬十三 果壳网CEO

初生就有笑容的婴儿,容易得到更多的照顾,更容易生存下去。所以,初生婴儿的微笑,是一种实用的、自我保护的、骗人的微笑。那么,人类的微笑背后,还有哪些秘密?本书用通俗的笔调,讲述了心理学对微笑的研究和理解。

——迟毓凯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在关于笑的研究著作中,这应该是涵盖成果最广、讨论最深入的一部作品,从愉悦情绪起源到肌肉的运动组合,从生物性笑容的意义再到社会性的笑容面具,确实让人感觉到这一表情的魅力。笑容是所有情绪表现中唯一一套被平移、固化为社会礼仪的面部运动形态系统,是连接人类社会的高级社交行为与人类个体基本生物行为的重要通道。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千万不能错过本书。

——姜振宇 中国政法大学教师,江苏卫视《非常了得》栏目专家观察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微笑背后的心理学(信任谎言工作性爱及死亡中的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拉夫朗斯
译者 路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994861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3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3248229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3: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