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什么时候需要我(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大文艺时代”的集体回忆,郝为——70年代最后一颗金子!

《你什么时候需要我(附光盘)》让你了解最先在中国接触“文艺”的一批人,了解文化产业在中国发展得最好的那个年代,以及剖析正统文、文艺给人生带来的改革。

内容推荐

责编在策划中考虑到作品以文化地标、代表人物访谈、文艺事件回顾、名人故事等来还原一个“大文艺时代”的真实情况。深感《你什么时候需要我》可引起一类人的关注,其中包括书中涉及人物的粉丝、有实践经历的人群、时代研究者、关注文艺圈的人群等,让读者了解最先在中国接触“文艺”的一批人,了解文化产业在中国发展得最好的那个年代,以及剖析正统文化、文艺给人生带来的改变。可以说,对“大文艺时代”的集体回忆中,郝为及他的作品是70年代最后一颗金子。

《你什么时候需要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发行。

目录

“在你18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姑娘”!/1

太阳——你在那里!

——音乐先锋唐朝老五刘义军/11

张元——有种/25

你什么时候需要我/40

泄露天机的诗人/46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你们不懂的大仙/53

北京娃娃——春树/65

中国摇滚乐的奠基者

——唤醒我们精神之灵的音乐家梁和平/75

我们都爱“猜火车”/95

文化媒婆

中国平面设计大师当代艺术家——旺忘望/103

中国现代音乐的开启者

——永不停止探索的刘索拉/115

骄傲不可放弃

中国意识流写作鼻祖——徐星/131

摇滚“半仙”/141

我眼中的郭路生

——致敬中国当代诗歌先驱者诗人“食指”/149

爱嗑瓜子的冯小刚/163

别人在梦里,你在另一个世界!

——摇滚骑士峦树/173

中国摇滚神话缔造者

著名摇滚经理人——郭传林/187

再《宽容》一点

中国爵士乐领军人——刘元/205

理想“不倒翁”/221

愈严肃愈放纵,愈堕落愈深刻

——“猜火车文化沙龙”创始人老贺/235

摇滚,摇到猪圈里!/243

他的吉他在舞蹈!

——中国伟大的吉他手李延亮/255

幸福并痛苦的信仰者

——予新生代最优秀摇滚鼓手大伟/267

文艺女青年——叶三/277

“一万个快乐也比不上一个痛苦”

创新女作家——桑格格/287

艺术无角色

当代艺术家——蒋志/301

独立电影的“SB论”

——80后独立导演李睿珺/309

中关村大街上的情种们/318

试读章节

“在你18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姑娘”!

上中学的时候,哥们儿小宇爱上了我同桌宁宁,天天让我帮他给宁宁传纸条,但又不敢当面表白。总是在放学后,拉我去北大第一教学楼的空教室里问我宁宁看过纸条后的反应。

为了贿赂我,他有时会给我买一包“高乐牌”的香烟,有时也会借给我听一些他收藏的国外乐队的磁带。要知道这些磁带,在当时可是有钱也买不来的宝贝。小宇可真算得上是磁带收藏家了,他家里足有两抽屉的磁带,大多是他爸从国外给他买的原装货,我们去他家玩的时候,他总是把抽屉紧锁,生怕我们看到了里面的东西。

于是,我很享受他的“贿赂”,从那时起也开始爱上这些虽然听不明白,但总能隐约打动我的音乐。收完“贿赂”,我们也少不得要在北大捣鼓点事儿。因为我们都是北大老师的孩子,所以管理员也根本管不了我们。

这所全国著名的高校当时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天堂,第一教学楼就是我们的根据地。几乎每天放学我们这帮子同学都会在那里聚集,看书、聊天、打牌、泡妞、捉迷藏无所不干。当时的北大校园跟现在很不一样,没有那么多难看的新建教学楼,更没有那么多游客和汽车,校园好多地方还很荒凉,建筑大多都是“文革”前的苏式建筑,高高屋顶下是一群群带着各种度数眼镜的青年学生,个个单纯朴素。当时他们流行的打扮是,下身穿破牛仔裤,脚踩一双拖鞋,上身穿一件白色或红色T恤,上面印着“北京大学”四个大字。

说也奇怪,印着“北京大学”四个字的T恤衫在当时如同海魂衫一样走红,虽然很多高校都有印着校名的T恤,可就是流行不起来,唯有北京大学的T恤是当年的最牛时尚,甚至社会上很多人都来北大买。就连我自己在政法大学上学的时候,好多同学都让我给他们带北大的这款T恤,却没人穿自己印有‘中国政法大学’的T恤。以至于有几次在进校门时被保安质问他们到底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这仿佛就是北京最早的文化衫了,我虽住在北大,但从未穿过。直到后来,又流行一种文化衫,才让我喜欢,就是印有崔健歌名的文化衫。当时最常见的是印有“一无所有”和“一块红布”字样的文化衫,街上穿的人很多,但大家并不惧撞衫。

当时,我也在海淀图书城里淘了两件,一件写着“快让我在地上撒点野”我自己穿,一件送给了小宇,他的那件写的是“朋友请你过来帮帮,在你18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姑娘”。

小宇很喜欢这件T恤,但不敢穿,怕老师和家长骂他。我们这代人尊重师长的概念很深,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虽然现在孩子们也许不这么想,有一次我在路边的公交车站上看到穿着校服的一男一女中学生在接吻,走过一个老头上去跟他俩说:“小伙子,这样影响多不好呀!’’两个孩子头也没回地给了一个字“滚!”,气得我真想上去给他们一顿重拳。唉!看来还是老崔唱得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呀!”

出于对这些音乐的迷恋,很快我开始学弹吉他,当时我们学校比我高三届的学生朴树弹得很好(他后来唱一首歌叫《白桦林》),记得我经常看到他在北大图书馆门前的草坪弹琴唱歌,老跟他在一起唱歌的还有刘恩(后来的“麦田守望者”乐队的吉他手)。刘恩虽然是101中学的学生,但经常到我们北大二附中来玩,我们几个老碰到,所以当时混得很孰。P1-3

序言

这本书将如何定位,是随笔?回忆录?访谈?毋庸置疑这本书有三分之二的文字是由访谈编辑完成的。但作为访谈它所涉及的领域与人物又太杂太广,按现代时髦的话说叫跨界,粗略地分有搞音乐的,写诗的,写小说的,拍电影的,做当代艺术的,但同时在年代上也是跨越的,这里有徐星、刘索拉、梁和平等文艺前辈,有张元、唐朝老五、蒋志等中间代的领军人物,有春树、叶三、桑格格、李睿瑁等新生代作家与新锐导演,也有旺忘望、大仙、李季等跨越几个时期的艺术老将与时代见证者。所以这本书也完全不同于前一时期流行某某时代的精英怀旧录。要说是当代文化史的一个侧面,作者显然没有这个动机与野心。我想准确地说是一个人的成长的印迹。一个北京孩子,北大子弟,摇滚歌手,独立音乐人讲述与自己精神成长息息相关的故事。

我有幸与作者郝为、汪聪一共同采访了几位艺术前辈,当作家徐星讲起当年在北京烤鸭店扫地的时候,一个兜里揣着二锅头,一个兜里揣着猪耳朵,当时还在上高中的那日松(现为映画廊艺术总监)骑着车拿着哥哥作家兴安刚写完的手稿迎面而来。你马上会感到80年代那种晃晃悠悠,藐视一切,文化起于草莽的强烈气息。当艺术家旺忘望讲述80年代在他新街口的两居室的房子中经常高朋满座,有一次梁和平去他家里打开灯一看,里面有歌手、先锋戏剧家、画家,还有好几个法师——你会觉得当年那种开放的、混乱的、渴望交流的,生活在精神世界里的文化氛围。我与郝为同为70年代出生,同样没有经历过的80年代文化的风雨洗礼,但我们觉得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这种感觉、这种氛围关照与参与了我们的成长,是我们成长背景重要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这本无法定位的书是音乐人郝为对自己的成长经历、生命体验以及记忆的一次梳理与致敬。

不要说我们没有传统,在这个缤纷斑驳的时代,只要有心参与,不能不成为一个被传承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什么时候需要我(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79226
开本 32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8
15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