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作者李如东将这些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这类研究在与同时期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从一开始便与华西地区的人文一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而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协合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来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续。 作者简介 李如东(1985~),男,彝族,贵州六盘水人。201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民族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为历史人类学、中国西北与中亚民族研究、穆斯林社会与文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主要问题 第二节 西人在华(西)植物研究的相关论述 第三节 人类学史视野中的博物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说明与章节概要 第二章 传教士植物研究的区域及其依托机构概述 第一节 华西概况 第二节 教会大学与华西边疆研究学会 第三章 华西的植物研究 第一节 传教士的博物研究:“宇宙观”与智识行动 第二节 植物采集之旅:遭遇与见闻 第三节 植物研究:分类、功用、引种与园艺 第四节 植物研究的人文之眼:自然、宗教与文明 第四章 华西传教士植物研究的转向 第一节 知识与思想的社会互动 第二节 遭遇“非基督教运动”的教研机构 第五章 博物研究与华西人类学 附论 华西的社会学与人类学(1942~1945年)——以《学思》杂志为例 第一节 高校西迁与一个教育和学术中心的形成 第二节 《学思》其刊及其所载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章浅析 第三节 余论 后记 导语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以1920~1937年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传教士在华西展开的植物(博物)研究为主要考察对象,旨在探析华西人类学的博物学基础。全书内容由正文和附论两部分组成。正文主要探讨1920~1937年传教士的博物活动和华西人类学研究之间的关系。题目中“地方知识”、“自然阶序”、“植物研究”和“人类学”几个词的这种略显“不合逻辑”的非对称性错置,意在突出传教士植物研究与人类学研究中自然与人文、“正规知识”与“非正规知识”彼此交织的状态;而“华西”则既指涉传教士供职的“华西协合大学”,也指涉其展开研究的中国西部地区。附论则以1937年日本侵华之后东部高校内迁成都华西坝之后形成的学术群体在1942~1945年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其时华西坝学术活动与时局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前述两个不同群体智识活动的考察,笔者李如东试图讨论与中国人类学早期研究阶段相关的问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如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3261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5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58 |
CIP核字 | 2018185838 |
中图分类号 | Q9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