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树(精)/远近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唐克扬:树的逻辑在于它是自足的、线性的,它属于垂直的时间,不属于大地上水平相集的人群,它只有“起始”,没有“地方”,所以一根枝条也可以成为全部的生命。

巴士曼:若干年之后,一棵树死去,而近旁的另一棵树,同一种类的,便能继承传统意义上赋予死去的那棵树的全部能量,并取而代之,继续接受人们的敬仰。

《树》,是著名美学设计师唐克扬先生和法国的著名策展人巴士曼先生关于对“树”的阐释。

内容推荐

《树》,是著名美学设计师唐克扬先生和法国的著名策展人巴士曼先生关于对“树”的阐释,唐从哲学的意义上解释了“树”作为生命的空间和时间意义,而巴士曼先生则阐释出“树”能量继承的特点。

目录

唐克扬:树

五棵树的梦想

第一棵树:今又摇落

第二棵树:古花

第三棵树:树妖

第四棵树:木奴

第五棵树:南柯

建木-普提

巴士曼:树

第一章 树教给我们的

第二章 对树的崇拜

第三章 书写与记忆

第四章 从城墙到教堂

第五章 从艺术到战争

第六章 树发明了齿轮

第七章 从工具到音乐

后记 树与人

试读章节

不要以为这种命运只适用于严酷的北方,无论是朔方的荒原还是南国的密林,无论夏日的狂风或春天的苦雨,都一样是寒冬悲秋的消磨……那是类似于苏轼《寒食诗》里那样风雨萧瑟的时节:昨天还是一个阳光明媚的胜日,突然,天气说变就变了,细小的树枝经不起呼啸整日的狂风,终于纷纷坠落在地上,它们承载的娇艳的花朵,有些不过开放了一个上午,一转眼间也都葬身在泥污中,这些芳香的枯枝在沙漠中本可千年不坏,经不住雨水一泡,却很快就腐朽了……可是这还不算完,淋漓不断的雨水,总是一遍遍地从上游把造化淘尽的污物搜罗来,它们和动物的粪便,河底冲起的膏泥混合在一起,三春的胜景来得很快,剩下的就只有宛如残冬的一幕了……

树啊树啊,连它都这样了,那些荡涤在蒙蒙水云之中,守着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的无助的人们,究竟还怎么活下去呢?

云游僧,沉睡在五棵树的破屋里的云游僧,在银色的月光下,他的梦魇醒觉了,但种树人却渐渐安静下来,睡熟了……他知道,这些被他抛弃了许久的幻想却正在发酵,像那些在炕席上旅行的沙子们一样,它们正在绵绵不断地潜入种树人的夜梦里。

种树人做了五个梦,五个有关树的梦:毫不惊奇,第一个梦是关于摧折的,在第二个梦中,那棵树的朽死的枝条上果然长出了新的希望,第三棵树真的有繁盛的精魂,第四个梦里的树已经长成了种树人所梦想的良材,第五个关于“整个世界”的梦却是空无一片。

在不能安睡的这个夜晚,云游僧又翻开了那本被翻烂了的《种树经》,在这本书中,他可以看得到“养树”和“养人术”一起并称,前者的纯熟似乎暗示着后者的圆满;可是他知道,这通常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知道写作《种树郭橐驼传》的柳宗元坎坷生平的人,熟悉辛弃疾“换得东家种树书”的英雄叹息的人们,即使没有见过“五棵树”这个小村子,大概也不会被千百年来关于丰美“邓林”的传说所欺骗——良材以用,古代的官衔中有“柱国”这一说法,即便不大好看的树木也可以有“顺木之天”的好心种树人来看护,得以终年;可是事实是两种命运都并不美好,大风总想吹折那些敢于挑战重力的腰背,甚至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病偻者也终究难逃一劫,受到过分殷勤呵护的土壤里,只能长出“空桑”或“病梅”,却不能有传说中无比蓬勃的生命力。

——那并不奇怪。以苍生为刍狗的自然太严酷了,树们,或说人们,永远捉摸不透造化的心意,在它眼里,似乎只要是可以识别的生命,就会命定有这样那样使人挠头的缺憾;北方的原野固然太荒芜了,南国的密林,对于纤弱的个体生命来说又太丰茂了;人们喜爱的是岸柳即日的芳菲,可是,柔弱的垂柳提供不了木材,垂留千年,坚硬如铁的木材又是长不出那样娇美的花朵的。从在人的感性中勇敢站出的那一棵树开始,或者从人类对于树的各种不自知的想象开始,树们就不能被挽救了,它们丰盈,恣意,优美,有时又脆弱,混乱,空虚……

在这种普普通通的生灵的身上,集中了如此矛盾的命运。P8-10

序言

中国古话说“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朝夕相处的人尚且不相同,何况远隔重洋,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呢?事实上,就是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眼光来看,也全然不同;中国古代诗人苏轼(1037—1101)早就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封闭的自我是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一个封闭的民族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从而得到发展。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就是说,只有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的东西,才能取长补短,产生新的事物,而完全相同的东西聚在一起,则只能永远停留于原有的状态,不可能继续发展。因此,孔子一贯强调必须尊重不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智慧的人总是最善于使不同的因素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各自的特点,使之成为可以互相促进的有益的资源,这就是“和”。

要保持独特之处,就必须从每一个人自己的人生体验出发,而不是从已经形成的概念、体系出发。中国古人认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时间里,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种“情景”,这种“情景”随个人的心情,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周围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作为主体的人的体验,外在的一切就不能构成意义。

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动机就是想突出不同文化环境中人的体验和差异,并期待在这一过程中,遥远的地域环境、悠久的历史进程、迥异的文化氛围都会从这些体验和差异中由内而外地弥漫开来,相互点染。中国和法国远隔重洋,但两国的文化都被公认为是历史悠久、富有情趣、各具特色的。因此,我们首先选择中国和法国作为“远”“近”的两端,进行跨洲际、跨文化的普通人的对话。每一本书由一位中国作者和一位法国作者就同一主题同时撰写,然后用法文和中文互译出版。试图把两个全然不同的普通人的生活体验联结在一起,达到互相参照和沟通的目的,这种设计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法国都是第一次。令人高兴的是这一设计在中国和法国都引发了许多年轻人,一如年长者的兴趣。以后的各辑将会陆续出版。

另外,我们也希望这是一套供你欣赏,能为你提供美好心情的小书,因此文笔力求亲切活泼,版式也力求精巧玲珑,以便你在车上、船上、临睡时、等待时都可以得到阅读的愉悦。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孔子赞美的超越于功利的纯美的享受,也正是我们所想奉献给你的。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法国人类进步基金会、欧洲跨文化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法国DDB出版社的支持,没有他们,这个致力于普通人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了解的、面向未来的“创举”就不会有实现的可能。

后记

后记 树与人

在人的想象和日常生活中,树——所有生物中,人类遥远而又古老的朋友,尽管有些物种历经千百年历史存活至今——始终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树木所形成的祥和环境是维系人类精神世界平衡的必要因素,也是使我们的星球能永久居住的首要条件。得到或者失去树带给人类的一切——木材,还有火——都会对人类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

矛盾的是,树也常常会带来灾难——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的——还有战争,这些起初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而引起技术的革新。中世纪时,西欧多座城市接连发生的火灾虽然焚毁了许多宗教建筑,另一方面却促进了建筑的发展。在法国,由于人口猛增及其引发的生存问题,而农业产量又非常的低,大规模的垦荒成为完善建造技术的首要动力,改变了木材作为唯一原材料的状况,同时也促进了几何学的运用,几何学此后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工业的诸多领域,重塑了原有的生活结构。

自人类有史以来,以及在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若没有树为他提供木材,不产生火,那么很多情况下他都难以生存。木材为人类开辟了道路,陆上的、水上的、空中的,这些交通运输方式使人类改造世界成为可能。树产生了火这一能量的最初源泉,因此树也是使用金属的手段,是催生工业的原动力。

树保护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维护着人类本身的生存,也正因此,它才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树也是难得的指明灯。因人为毁林或沙漠化造成的树木的流失,这首先便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储存能力的减退。一片土地,若没有树和灌木,它将很快成为荒漠。要是不采取防止沙漠化的措施,超过三分之一的现有土地将难逃此厄运。倘若听之任之,最终将危害到5亿人的利益,到本世纪末这个数字将是原来的5倍。事实证明,相对于整件事的重要性而言,采取的措施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必须对症下药地改善对水资源的管理,改进农业和森林管理技术,最重要的是,在恢复阶段,为农民们提供足够的资金让他们能继续耕作。

没有树,人类便不可能认识地球,在此找到自己的居所,并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可以肯定的是,失去了树为人类带来的一切贡献,人类便不会存在,没有自身的进步,没有生活结构的变化,无论是好是坏。因此,今天,人类,即便出于自身的利益,也要好好地保护这位最古老、最忠诚的朋友。

R.B.

2008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树的逻辑在于它是自足的、线性的,它属于垂直的时间,不属于大地上水平相集的人群,它只有“起始”,没有“地方”,所以一根枝条也可以成为全部的生命。

——[中]唐克扬

若干年之后,一棵树死去,而近旁的另一棵树,同一种类的,便能继承传统意义上赋予死去的那棵树的全部能量,并取而代之,继续接受人们的敬仰。

——[法]巴士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树(精)/远近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克扬//(法)巴士曼
译者 沈珂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83687
开本 32开
页数 12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6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04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