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华大IP(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的新生与反思)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张跃等主编的《中华大IP(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的新生与反思)》是一本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对传统戏曲进行有效保护和较好传承的论文集。书中收录了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刘翼、北京师范大学张燕教授、中国戏曲学院胡娜博士等专家学者的二十篇优秀论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传统戏曲遭遇互联网+时代 ;第二部分,跨文化与跨媒体:互联网+时代的戏曲传播新趋向 ;第三部分,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戏曲的发展;第四部分互联网+时代的戏曲教育。本书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传统戏曲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也对黄梅戏、豫剧、川剧等剧种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分别研究。 目录 启幕 全息性的“前世今生”——论中国戏曲和互联网的共同思维模式 唱传 “互联网+”语境下戏曲传播的意识变化 从“互联网+戏曲”到“互联网+戏曲动漫”——现代性与戏曲大众化传播问题探析 手机微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传播的三个路径 戏曲视频:作为“互联网+传统戏曲”之发展新路径之一 如何让青年人接触传统艺术 念旧 传统戏曲——历史与当下语境下的解读与坚守 当下戏曲电影的生存困境与发展路径——以港电影史上黄梅调电影热潮为参照/ 互联网时代的戏曲文化安全 做为 IP与戏曲创作——从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参评地方戏谈起 戏曲的旅行——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戏剧的状态 川剧海外传播之现状与趋势——以四川省川剧院为例 川剧现代传播与新媒体利用调查 “互联网+”背景下四川灯戏与乡村旅游错位发展研究 打造 吸引观众是戏曲创作的依归——从粤剧《璎珞传》谈戏曲创作的现代转型 “大数据”与“IP品牌转化”—一超级内容时代背景下川北灯戏发展策略论析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对戏曲数字化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川f剧的保护与传承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川剧教育创新发展策略 “一字诗”魂张伯行——新编廉政历史剧《张伯行》导演阐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华大IP(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的新生与反思)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跃//刘翼 |
| 译者 | |
| 编者 | 张跃//刘翼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90888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7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3 |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22 |
| CIP核字 | 2017271850 |
| 中图分类号 | J809.22-3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重庆 |
| 长 | 220 |
| 宽 | 147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