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的花路(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林木编选的《童年的花路(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体制相一致,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字的魅力,每个单元里的第一篇文章都设计了相应的旁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试着静心品读,在精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而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例子,读者可以知一而反三。

内容推荐

林木编选的《童年的花路(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的单元设计都是紧扣语文课本而来的。我们希望这套读本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让学生把课本读厚。为此,这套读本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让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与自己投缘的读者。希望《童年的花路(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这些好文章来为我们的学生涂抹一点生命的底色。

目录

童年花路

 童年的花路/依然

 有一只蛐蛐儿不会叫/张锦江

 颜色女孩/王蔚

 纯真诗心

金色理想

 对岸/[印度]泰戈尔 郑振铎译

 理想和种子/方崇智

 奇异的碎蓝花布袋/肖定丽

 古代诗歌两首

秋冬之美

 济南的秋天/老舍

 秋景如水/常新港

 松坊溪的冬天/郭风

科学探访

 撒哈拉之梦/黎均

 神秘的星空/[美国]沈致远

 为生命而死亡/[法国]法布尔 王光译

 《梦溪笔谈》二则/[北宋]沈括

我的家

 我的家/汪曾祺

 父子篇/张贤亮

 外婆的歌谣/陈词

 江城子/[北宋]苏轼

奇思妙想

 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短文两则/

 希望戒指/[法国]弗里达·戴维森 乔长森等译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明]吴承恩

长大的日子

 我这样长大/华飞

 放学/龙应台

 上书院去的路/[西班牙]阿索林卞之琳译

 蟹酱字/琦君

脚下的土地

 小小的岛/郑愁予

 绵绵土/牛汉

 摇动过,但依然是我的土地/张晓风

 红心番薯/林清玄

有这样一群人

 三幅画/宗璞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

 工作着是美丽的/林杉

 夏完淳传/[清]王弘撰

艺术人生

 闻歌/张晓风

 艺途春秋/吴冠中

 学画回忆/丰子恺

 生命的舞鞋/王开岭

远足

 夏季的川藏线/杨新安 杨景云

 平沙漠漠夜带刀/三毛

 野人,你在哪里/王嵘 王力东

人与动物

 云雀/林斤澜

 小狗包弟/巴金

 贪污的猫/丰子恺

 松鼠/[法国]科莱特 谭立德译

 黠鼠赋/[北宋]苏轼

试读章节

有一只蛐蛐儿不会叫

张锦江

蛐蛐儿又名蟋蟀。

玩家称,一只蛐蛐儿为一头虫子。

我不是玩家,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是个十岁的男孩。

若干年之后,我的两条腿的膝盖上,有着永不褪色的疤痕,右腿膝盖的那块疤痕格外明显,像块白斑。这是玩蛐蛐儿玩的印记。每当看到这些印记,我就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候的光景。俗话说,七岁八岁狗都嫌,九岁十岁嫌半年。我正是令人半嫌的年龄。我喜欢玩,我想玩,我会玩,我玩起来真的不要命。我玩过下河游水摸鱼,我玩过在稻田里钓田鸡,我玩过钻在稻草堆中捉迷藏,我玩过打不死(一种用鞭抽打的陀螺),我玩过扯响铃,我玩过用竹竿装个小袋袋套知了,我还玩过竖铜板、笃砖头(儿童一种赌输赢的游戏)……我玩过的东西和玩法实在太多。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这座泰州小城,城里城外的男孩能玩的花样我都玩过。我住在城里,门前的这条街口U鼓楼街。那时鼓楼还在,但很破败的样子,剩下一堆很高很大的土墩子。我记得爬上去玩的时候被马蜂蜇了一家伙,脸都肿了。不过,我玩来玩去,觉得最好玩的还是斗蛐蛐儿。

斗蛐蛐儿实在太好玩了。

蛐蛐儿有男有女,有公有母,男的或者说公的会叫,女的或者说母的不会叫。其实,蛐蛐儿都是不会叫的。它发出的叫声,是两片凹凸不平透明的翅翼交叉摩擦发出的声音。公蛐蛐儿的两片翅翼几乎覆盖全身,只露出两根小尾巴,它头大,有会斗的牙;母蛐蛐儿的两片翅翼短小,也不透明,毫无光泽,肚皮圆鼓鼓的,很大,在两尾之间又长出一根长长的黑枪,头小,不会斗,它叫三妹子。通常我与我的小伙伴们捉的蛐蛐儿都是会斗的公蛐蛐儿,三妹子是不要的。

秋夏交际的时候,蛐蛐儿叫了。当然,我说的是公蛐蛐儿。夜深人静,或者清晨人稀的时候,蛐蛐儿会放肆地一起发出响亮的叫声,只有听到人的脚步声才会停下来。那时的蛐蛐儿好像特别多,到处是蛐蛐儿的叫声,断砖残瓦、墙根阶沿、树林草丛、河岸塘边、田头粪坑,蛐蛐儿的叫声无处不在。这蛐蛐儿的叫声能勾人的魂。这是一种何等的诱惑,这是一种抵挡不住的诱惑。在这座古老的小城里,有数不清蜘蛛网状的小巷,在两边低矮的青砖瓦舍之间,是一条陈旧的灰色的砖道,因年代已久,墙沿长满了青苔。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蹑手蹑脚,尽量放轻脚步,憋住呼吸,小巷内蛐蛐儿的叫声在招魂儿。我的耳朵很灵,我的判断很准,我像一个夜行侠,悄没声地潜行。小巷的两头各有一盏昏黄的路灯,中间的路黯黑得很,但很静。有一个行人匆匆走过,蚰蛐儿不叫了。那是一个瘦瘦的大妈,她从我身旁走过时嘴里咕噜一声:鬼一样,吓人……我站着不动,静候蛐蛐儿重新叫起来。我很有耐心,我不着急。蛐蛐儿耐不住了,它叫了。我几乎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了叫声响起的地方。蛐蛐儿一点儿没有察觉,它的叫声还是那般自然、流畅。我突然打开了手电,骤亮的光柱对;隹了叫响的地方。我蹲了下来,仔细一瞧,那里有一个墙洞。我正想用一根细细竹枝掏墙洞,但,我没有动手,我看到了一双眼睛,这是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个光亮的蛇头。我吓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落荒而逃。惊魂未定之际,我还在想,这一定是一只好蛐蛐儿,因为它与蛇相伴,有口毒牙,斗起来必定厉害。想归想,还是不敢去捉,听任那毒牙蛐蛐儿叫。我还记起在粪坑的砖墙内掏过蛐蛐儿,据说这样的蛐蛐儿是臭牙,对方蛐蛐儿一般嫌臭牙臭味,斗起来都会败下阵来。不过,我捉到那只臭牙是无能之辈,在对手面前,光会虚张声势地叫,还未斗,就发出“曜曜”的叫声,连牙都不敢张开,一斗就逃。我还捉过与蜈蚣一起在大石头底下的蛐蛐儿,与蛤蟆在一个洞的蛐蛐儿,与放屁虫在一个窝的蛐蛐儿。然而,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在黄豆地里的经历。  那是一天晌午,我冒着烈日钻进了一片黄豆地。我穿着短衫、短裤,赤着脚匍匐在地上,大气不敢出,竖耳静听,四周没有别的响动,唯有蛐蛐儿“嘀零”的“谈情”声。在那个发出声音的地方,是一片枯黄的黄豆落叶,掀开一看,是一公一母的蛐蛐儿。公蛐蛐儿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一扇一合着翅翼,发出好听的“嘀零”声:母蛐蛐儿一动不动地偎依在公蛐蛐儿的旁边。它们在“谈情说爱”呢。我翻了一片又一片落叶,发现蛐蛐儿都比较瘦小,没有中意的,就放它们逃生了。这时,我无意中翻开一片落叶,那片叶子底下并无“谈情”声,却跳出一只蛐蛐儿。这蛐蛐儿有点怪,翅翼短小,橘红色大头,双尾,这是一只被我们称为“烂翼”的蛐蛐儿。当时,我双膝跪在地上,前俯着身子趴了下去。“烂翼”跳来跳去,我在黄豆地里扑来扑去。几棵黄豆被我扑倒了。最后,这只蛐蛐还是被我双手弯曲合拢着抓到了。我满心满意地放进了随身带的一个竹筒中。突然间,一只大手拎住了我的右耳。这是一只强有力的大手。我的耳朵被拎得撕心裂肺地疼。一个赤膊壮实有着络腮胡子的农民大伯,拎着我的耳朵半提着走出了黄豆地,嘴里还不停地大声吼斥:叫你钻,叫你钻!我捂着耳朵逃离了黄豆地。

我的两个膝盖被划破了,我没有作声,找了点紫药水涂了涂,后来结了痂,却化脓了。我把结痂挖掉再涂紫药水,反复了好几次,直到初冬才好起来,以致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P8-10

序言

有书可读,真好。

我们有这样一个愿望: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让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与自己投缘的读者。我们希望用这些好文章来为我们的学生涂抹一点生命的底色。

然而,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览天下图书。发现与选择成了一种读书的需要。

有些文章,很美,只是你从未发现;有些文章,很富有哲理,只是你未能细细品读;有些文章博大精深,因为时间匆匆而没有静心揣摩……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能有人将自己发现的佳文推荐与我,那该多好;如果,这些佳文能聚集成册,那该多好;如果,我能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会,那该多好。

我们,愿意为此而努力。然而,当这项工作真正开始之时,才发现其中的不易。我们重新审视课本每个单元的编者意图,确立我们的拓展角度;我们回顾最打动自己的每篇文章,寻找最贴近学生心灵的感动;我们检阅图书馆里的各类文章、书籍,悉心筛选、比对;我们咨询其他行当的“有志”人士,拓宽读本的外延。有一位编者统计了一下,她为自己负责的几个单元共翻阅了207本图书,感觉自己也颇有收获。编者在编选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次例会的习惯,大家协调单元框架,挑选美文佳作,增补、删减、商讨、争论,持续到最后。因为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发现”的魅力,大家在这项工作中充满了激情。工作接近尾声,有的编者在我们的QQ群里这样留言:“从私人藏书到师大图书馆到省图书馆,过瘾。”“累并快乐着,对新书很期待呢。”因为付出,所以期待;因为心知它的价值,所以期待学生的阅读。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严谨来铸就文字的神圣。这不仅仅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基于以上,这套读本有了属于自己的性格与特点。

一、关于选文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任何时代都有流行的元素,但是,不是任何流行都能成为经典。留下来的总有它的道理.阅读经典,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大师对话,与心灵共通。我们甚至编入了一些名著的节选片段,《简·爱》《呼啸山庄》等经典都可以在这套书中见到踪影。我们在选择经典时也注意到了与学生年龄、心智的契合。比如琦君,我们纳入了她的《蟹酱字》一文,凡是写过作业、习过字的学生恐怕对此都深有体悟。

关注学生的心灵需求。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文字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没有找到打动自己的某种元素。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喜悦与烦恼,我们在书中也发现了这些贴近学生心灵的文章,如:小学卷中林海音的《窃读记》,初中卷中龙应台的儿子回忆自己的童年《我这样长大》,高中卷邵璞的《周末,我们去了女同学宿舍》。

纳入时代的流行元素。我们每天的生活是鲜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造就了不同的流行元素,而每一个“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的一次感动。这些感受,我们需要用文字来记录,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就这样被选录了。

延展阅读的宽度。这套读本在选文上还关注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甚至是其他领域的交融。法布尔对于小生命的关注,人类对于野人的探寻等话题在这套丛书中都有所体现。

二、关于编排体系

这套读本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体制相一致,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每册书的单元设计都是紧扣语文课本而来的。语文课本的编排是专家们精心而定的,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发现,一个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正是能把课本里的这些文章读透并拓展出去融会贯通的。我们希望这套读本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让学生把课本读厚。为此,这套读本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

我们没有把文言文“收拢”在一起,而是让它们跟着每个单元的步伐,惬意前行。这样,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不让其产生阅读的疲劳,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通过迁移阅读,锻炼能力。

在文体的选择上,我们希望百花齐放,但并不是完全的淡化。每册读本的文体在整体上是有调控的。值得一提的是童话。我们不仅仅把童话放在了小学卷中,中学生甚至于成年人在某种意义上也需要童话,所以同样的文体,我们结合了不同的心理年龄整体规划。

三、关于导读

阅读是个性的,是开放的。所以,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点切实的建议的话,目的也是希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激发个性化的思维和独特的心灵感动。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创造性阅读”的氛围,每篇文章前的导读就像给学生放置了一个法桐下的长椅,心儿忽然变得恬静了许多;就像给学生打开了时空对话的大门,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我们不赞成对选文标准化的迷信,提倡理解的多角度,鼓励个性化的解读。但是,阅读建议的开放性不等于盲目性,我们的导读注重了培养比较阅读的能力,提示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发现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字的魅力,我们给每个单元里的第一篇文章都设计了相应的旁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试着静心品读,在精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而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例子,读者可以知一而反三。

以上所述,仅是我们的拙见,聊以自慰的是我们静下心来尽了自己的努力。我们会捧着一份期待,静听方家和读者的见解与指教。

编者

2011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的花路(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58209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33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