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述神话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文化文本论与证据间性视角)(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叶舒宪主编的《重述神话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文化文本论与证据间性视角)(精)》从文学人类学提出的文化文本理论及四重证据法视角,按照不同证据之间的间性互动关系,对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的论文加以提炼、整合,分为五个部分。作为前沿交叉学科的文学人类学,经过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多年实践积累,走向以文化符号编码论与四重证据法为其特有内容的中国本土文化理论体系建构的方向,成为一种超越文字书写的小传统局限、具有深度解释力的人文学术新范式,承担着拓展超长时段文化视野、重述中国的学术创新使命。
本书适合文科师生和一般文史哲爱好者阅读,对跨学科研究和思考更多有启迪。
目录
导论
——当我们谈论文学人类学时,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第一部分
文学人类学的方法论篇
四重证据的升级改造与国学建设的当代价值 李永平
文学人类学的创新研究对高校中文教育的启示 柳倩月
文学人类学知识考古范式的建构与实践
——“四重证据法”十年志(2005—2016) 公维军
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方法论演进
——从“古史辨派”到“文学人类学派” 柴克东
活态之物:文化大传统对物的发现 胡建升
潜意识对第三重证据的建构 刘晓霜
第二部分
文化文本逆向问性论篇
从“神话中国”看民间美术与大传统传承 叶舒宪 公维军
中国南方民族铜鼓日纹图像与阴阳神话研究 安琪
第三部分
文化文本顺向问性论篇
萨满“跳进跳出”的文化密码 杨朴 杨旸
神话的考古学:鲧、禹的家事与天下事 田兆元
华夏建筑形态的大传统神话基因 熊承霞
神秘医学“祝南”的文化符号探究 章米力
第四部分
文化文本平向问性论篇
戏剧·仪式·生活
——人类学视野中藏戏的地域呈现及生活样态 李祥林
壮族口传巫辞文学的传承与叙事模式 黄桂秋
从演化论的视角看地方文化保护的意义 葛岩
禹妻“涂山”氏名称与“蜍蟾”同源考 吴晓东
神话旅行与救世情怀
——约瑟夫·坎贝尔及其神话研究 张洪友
文学表述与边疆多元文化重塑:民圈时期湘西板塘苗
文歌管窥 吴正彪
第五部分
文化文本复合问性论篇
龙血玄黄——大传统新知识求解华夏文明的原型编码 叶舒宪/26
生以身为:艺术中的身体表述 彭兆荣
从玉帛古围到干戈王围 易华
从梭坡如何去往东女国:藏彝走廊的传说、道路与地方空间 李菲
玉圭如何“重述”中国
——“圭命”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建构 唐启翠
附录
重述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新话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综述 徐新建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述神话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文化文本论与证据间性视角)(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舒宪
译者
编者 叶舒宪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206374
开本 16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57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790
CIP核字 2018284474
中图分类号 I207.73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7
175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