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三儿
内容
前言/序言

作为导演,我从未想通过生活中阴暗的部分去完成自己的表达,然后以猎奇的方式博得大众的眼球。我和大三儿相识二十几年,这样做不是我们的初衷,也不够高级。我眼中的大三儿,是一个在不幸中解放自己,宽慰自己,然后通过努力获得那份来自社会温暖的人。其实相比绝大部分人来说,大三儿的日子过得很安逸:他想做车老板,就跟别人合伙买了车;他失业了,可以拿到社会给予的最低保障;国家给安排工作后,保险齐全,旱涝保收;想旅行就去旅行,单位也给批假。 生活中很多人,真不见得比他过得如意。在我们的交往中,我认为大三儿是一个无比正常的人。现在的世界从不缺少站在垃圾堆上骂街的,而那些美好的东西却经常被忽略,我和我的团队是“美好”的发现者。这也是我做阐述的必要,我们的作品是有温度的,那种温度源自真实的感动,这样我们才会发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然后呈现在作品中。下面我会通过这一页纸来说一说,真实电影《大三儿》的起源。

大概是五年前的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凌晨一点多的时候,我和大三儿站在马路边儿上,我说我要给你做个纪录片,他露出沾满烟渍的牙齿,笑着说:“我——我有啥价值,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误会和累赘。”

大三儿姓叶,单名一个“云”字,1970 年出生在内蒙古的昭乌达盟,也就是现在的赤峰。他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三儿”成了他的小名儿。为什么叫“大三儿”?那是与他一米一的身高有着直接关系。

我七岁就认识他了,前后院,和我这么大的孩子都叫他三叔儿。谁挨欺负了,他就会告诉你“打不过,就少惹事儿”,但每次他都给出头,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社会上的混混。后来大一点了和家里闹了矛盾,他也会给你宽心,比如“父母不容易,听话也是一种孝顺”。再后来我们这么大的都上了大学,有的去了别的城市,有的结婚生子忙于生计,也就没有后来了……在我十八岁的时候跟他之间有一个约定,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我俩都能在我们出生的这座小城市中,一高一低地轧着马路,直到他走不动那一天。所以每年回到那座城市,不管有几天,不管忙不忙,我们都会在一起坐上一会儿。五年前我和他也许心里都觉得,关于纪录片,只是在那个寒冷夜晚开的一个玩笑而已。时间很快又过了两年,依然是在春节的时候,我们在马路上溜达,他突然问我:“你的行业如果以后没了咋办,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在北京得早做打算。”那一刻我露出了不屑、可笑、觉得他幼稚的表情,可能只有一秒钟,但我坚信一定被他发现了。一瞬间,我意识到我和这个世界一样在忽略他,忽略他从武侠小说里知道的江湖义气,动摇他对人情的那份执着。我在外边太久了,久到已经没有耐心和一个相交二十多年的朋友聊一聊我从事的是一个不会消失的行业。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决定,我要把他留下来,我要让那个约定有价值,让我们继续活在一个世界里,或者说能让我活在他的世界里,让人的初心有可能回到那个温暖的窝儿里,让《大三儿》去践行所谓的知行合一。

文:佟晟嘉

故事 梗概

《大三儿》的故事主体两条大线索,一条线索为进行时态,也就是大三儿每天的日常生活;另一条线索为过去时态,大三儿个人的成长经历。在进行时态下,通过大三儿每天上下班的日常生活来追踪他心底的那份愿望。从故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大三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家人、朋友、同事、单位的领导以及旅途中陌生人的支持与帮助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在过去时态下,会看到大三儿的“前世今生”,时代的每一次更替会牵动着大三儿的命运,即便只是细小的变化,比如他如何买车,如何失业,又如何得到了工作。在大三儿看来,他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不同时代赋予他的机会。

大三儿在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铜业公司上班。每天凌晨五点钟准时起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儿是点着一根儿烟,不抽上一口感觉都清醒不了。然后穿衣服、洗脸、刷牙、梳头,整个过程需要三十分钟左右。大三儿的父亲这时通常都是坐在沙发上看着最早播出的新闻。他们基本上没有对话,只有大三儿背起他的那个黑色小包的时候才会开口,“我走了啊”,父亲低沉的呼应会淹没在关门的声音中。走到马路的对面,坐上公交车,经过四站后下车,再走上一站左右的路程。大三儿每天总是第一个到通勤车停放的地方,然后再点着一根儿烟。不等到烟抽完,同事们就会到来,有残疾的也有健康的,他们嘘寒问暖的同时,从不忘记调侃对方,车内充满了笑声与欢乐。当阳光洒在全是冰霜的车窗上,零下二十八摄氏度的冬天似乎并没有那么寒冷。

大三儿的父亲是当地运输系统的退休职工,四川人,落户在这里,八十四岁了,耳不聋眼不花,步伐矫健,他经常说:“我们家这个老三啊,身体要是正常人,那肯定了不得。”每天大三儿出门后,老爷子都会站在二楼的窗户那儿,直到大三儿被9 路公交车拉走。

大三儿上班的地方有几千名员工,残障人士大概有六百多名,根据身体状况不同,做着不同的工作。大三儿负责楼层的卫生。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工作服是单位给改过的,每次换衣服他都会跟摄制组说“我比别人慢一些”,但其实每一次他都是第一个出去。在我与他相识的记忆中,大三儿对时间特别在意,永远把迟到的机会留给别人。

和他搭档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金航。大三儿说他脑子有一些问题,轻度智障。也许是因为大三儿是副组长的原因,每次干活前,他都会嘱咐道:“你别老学人家,人家不高兴,有水的地方别过去容易结冰,慢慢扫。”他的搭档有超强的模仿能力,总是学别人看手机、喝水、走路,但他从来不会学大三儿,我们问过他,他说:“三叔说了,学别人不尊重。”金航的身体素质没有问题,干活儿的时候经常会多干一些,大三儿也是时常嘴角一扯,露出坏笑,“你能干,多干点儿”。偶尔他也会带着金航一起偷懒,大三儿说:“我们能工作就是因为政策好,领导们也不会跟我们计较。”一边说一边笑。他们工作的区域会穿过一条常有大货车经过的马路,每一次大三儿都盯着金航,总担心会有大车撞到金航。

一份菜、一个馒头、一杯牛奶,大三儿父亲的午餐一般都是如此简单,因为老爷子会把大菜留到晚上等大三儿下班的时候才做。

大三儿的中饭相比父亲选择就多一些,食堂的饭菜虽不比饭店,但也是荤素均有搭配,可大三儿总是一张烙饼、一份素菜,当问他“你不吃荤菜吗”,他眉毛一挑,还是那个坏笑,“荤菜可以蹭他们的吃”。在这里,大三儿似乎很开心,副组长的身份让他觉得自己有价值,但他也许不甘心,尽管他在这里看起来比周围的人正常。

午休过后,仍然要重复上午的工作,搭档还是在空气中摆弄着手机——好像他真的有手机一样,大三儿还是趴在窗台抽着烟。

五点多的时候,大三儿下班了,连续很多年他都会在自家楼下的彩票站买同一个号码,然后跟别人说“我的五百万就存这儿了,有合适的机会我就取走了”,嘿嘿一笑,周围人也跟着欢乐无比。从彩票站出来,往前一走,还没等他说话,“来了,三儿。”小卖部的老板先说。“嗯,大哥,两盒白红塔山。”大三儿回答。再然后他就回家,和自己的父亲吃饭,电视永远只是那几个台。

每一天大三儿都是这么过的,所以他经常问我:“有价值吗?”就这么重复,我无法解释,但我能肯定一点,只有在重复中发现的变化才有价值,只有在重复中保留的情感才会有温度。重复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他的父亲曾是当地运输公司的领导,身体现在也很好,大三儿说他从小看的玩的都是车,梦想也是当一名大车司机,像他大哥、二哥那样儿,不但可以赚钱,还可以四处看一看。他的大哥、二哥都是正常人,尤其是大哥,很有能力,在当地很厉害,对他也特别好,二哥也还可以,他们都是20 世纪80 年代就开始跑长途的大车司机。大三儿也爱车,他还曾跟别人合伙买了一辆小面。

2016 年4 月的一天,他突然跟我说,他想去旅行,他多年来的愿望就是和我,还有另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三个人一起去西藏。之前他不愿意说,是因为觉得自己是个麻烦,最近手里攒了点工资,觉得自己有了一些经济能力,才将这个想法说出来。我们的另一个朋友叫阿皮,是一名眼科医生,喜欢登山,西藏他已经去了好多次。有人说阿皮与赤峰这座城市格格不入,但他却是大三儿的窗户。就在大三儿和我俩说这个想法的时候,阿皮沉默了一会儿说了一句:“三儿,你想去看珠峰,你怕死吗?”……大三儿经常说,他很幸运,想玩车就去玩了车,没工作的时候拿低保,有工作的时候还领奖金,他总觉得自己的一生特别有计划,但在我看来,他活得更随性,生命中充满了即兴的音符。

《大三儿》是讲述个体生命的故事,他的故事张力在于从重复中获取信息,那些信息不强加给观众,那是一种共鸣。这个国家对这样一个群体的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大三儿和他的同事们还能上班,拿福利,休假期,就很能说明问题。片子中,人情大于故事,所出现的人物和大三儿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情”字之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影片《大三儿》非常核心的内容。

亮点展示

作者简介

胡赳赳 选编

胡赳赳,中国当代诗人、著名媒体人,曾任《新周刊》副主编、总主笔。诗文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著有《理想不死》《空,欢喜》《北京的腔调》《中国的倒影》等。文风老辣,性情单纯,眼明心亮,才情令人叫绝。

目录

前言 导演手记 / 1

故事 梗概 / 5

人的境况 我是大三儿,听我来说 / 13

影像的生成 导演的话 / 49

百感交集的旅程 执行制片人揭示内幕 / 77

电影的使命 拷问制片人 / 107

看出来的感动 侠义出品方 / 129

一部“普通”纪录片的院线突围 / 130

严路:“要保护他们的眼神” / 137

影评 别骗人了,《大三儿》才不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 145

行摄西藏 / 153

老友记 / 173

制片人手记 一头狮子到河边饮水 / 197

编辑推荐

《大三儿》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国产纪录片大电影,也是入选2018北京电影节展映单元的国产纪录片。业内人士认为,这部纪录片填补了一项空白,那就是为某一类型的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作传。

大三儿的本名叫叶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普通城市——赤峰。他在家里排行老三,他的头很大,所以外号叫“大三儿”;大三儿的身高只有1.1米,从这个角度来说,大三儿是名残疾人;大三儿的两个哥哥都因为车祸英年早逝,大三儿的母亲也在一年前过世了,大三儿跟84岁的父亲一起生活;大三儿在一个工厂工作,每天打扫工厂的楼道,提着拖布画着“s”,从走廊的这头到走廊的那头,每个月的工资不超过两千块;大三儿没有自己的家庭,也没有孩子,但有几个交好的哥们儿;大三儿是个普通人,他的梦想是去一趟西藏,看看布达拉宫,再看看珠穆朗玛峰。

从一开始,导演就将视角定位于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既不怜悯而俯视,也不拔高而仰视。无论是朝向西藏的天路,还是内蒙古小城上空的烟花,以及被困在躯体内的人性,都是我们面临的日常焦虑,正是在这样的焦灼中,观众获得了来自生活本身的馈赠和启迪。

内容推荐

   胡赳赳编的《大三儿》是同名电影的配套出版物。这是中国首个纪录小人物日常生活的纪录片大电影,将于2018年7月左右在院线公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2018年1月颁发公映许可证:电审纪字[2017]第032号。该片在试映期间获得良好口碑,是入选2018北京电影节展映单元的唯一国产记录片。本书将从电影理念、创作背景、故事访谈等方面揭示这一影片的出炉全过程,并且与电影形成互补和互动的关系。读者将从中获得关于电影的专业知识和对小人物的关怀与共鸣。“如果你没学会敬畏,是因为你的镜头不够低。”导演如是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三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赳赳
译者
编者 胡赳赳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29969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426
CIP核字 2018138021
中图分类号 J905.2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