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这本论文集的初版、再版以及增补版记录了现代法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十五年来制度变迁的曲折历程。时至今日,“法治中国”终于成为基本共识。但是,如何在权力、规范、具体机制等层面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仍然是一项尚未完成的浩大社会工程。结构转型或秩序重组的客观需求,正在呼吁着法学理论创新。因而有必要梳理既有的思路,比较不同的主张,从现实的断层和隙缝里发现别开生面的契机。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所提出来的很多概念、命题以及学说的确具有某些承先启后的意义。作者通过一系列叙事和诠释,确立了新程序主义的建构法学立场,把中国社会特有的多层多样性、关系网络性、局部与整体的同构性、互动性都嵌入改革机制的理解和顶层设计之中;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关于法治秩序生成、塑形、改造、规划的复眼式动态分析框架,观点新颖并富有挑战性,却又不失稳健的衡量。 目录 第一编 制度创新的关键 法律程序的意义 ——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一、序言:作为制度化基石的程序 二、现代程序的概念与特征 三、现代程序的结构与功能 四、程序与现代社会 五、中国法律程序的缺陷 六、结语:程序建设的程序 法律解释的真谛 ——探索实用法学的第三道路 一、两种法律解释观 二、关于议论的法学理论 三、怎样解释中国的法律解释 四、结束语:分析判决理由 法律编纂的试行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反思机制 一、法律试行的概念和类型 二、法律试行的实践和问题 三、法律的反思化与试行的理性表露 四、结束语:试行与思考实验的结合 法律职业的定位 ——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 一、现代国家中的职业法律家群体 二、科举信仰与法律家的地位 三、法律教育和学识的价值 四、管理体制改革的起点——司法权合理化 现代市场经济与律师的职业伦理 ——法律人文主义话语的比较分析 一、经济伦理、法治以及律师的职业信念 二、法务市场中的二律背反 三、中国律师事务所国营化的逻辑 四、共同体自律与伦理的话语空间 五、结束语:多样性的伦理观与合法性的正义 第二编 实践与争鸣 第二次思想解放还是乌托邦 一、批判的基础与基础的批判 二、中国人是崇拜制度还是轻视制度 三、在制度创新的背后 四、以日为鉴看中国 亦论制度的创新、移植以及自组织性 一、与“新左派”之争的实质问题 二、自组织性与思想方法 三、自发创新的代价与后发者利益 四、关系社会中的法制建设 批判者的千虑与一失 一、关于中国市民社会论的问题的商榷 二、最重要的是自由权利的法制保障 哈耶克的法治悖论:有机体与自由 ——兼与邓正来教授商榷对自生秩序观的学术评价 施米特宪法学说的睿智与偏见 一、也许是“政治成熟的”,但绝非自由主义的同路人 二、魏玛宪法文本的最佳反面教师 三、人民决断的神话:整体同质性和意志表达 四、从“最大限度的代表”到“没有人民的国家” 五、多元化、分权以及法律程序的意义 六、直面制度性妥协的真决断 为法理大辩论提供两个分析框架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法治的顶层设计 一、推行法治的两难与范式创新 二、从“零判决”到“无责任”的陷阱 三、司法民主化诱发“众愚政治” 四、法治的基本维度:应然和调整 五、从调整的视角重新认识审判权 六、立法应然与司法调整以及作为媒介的律师 七、金融危机下的民主航海图与法治之锚 中国司法改革的现状与目标 一、现行司法体制的特征和问题 二、地方党政机关干涉经济案件审判的若干实例 三、政治制约与司法审查以及律师的作用 四、最近十五年来司法改革路线的宏观分析 五、责任与程序的结合:案件流程管理制度 六、排除法官裁量权的尝试:电脑量刑 七、监督法官裁量权的尝试:舆论审判 八、怎样走出限制裁量权的中国怪圈 以“三审制”落实法治 一、两步骤重塑权威 二、“三审制”落实法治 三、“预算议会”化 四、“问责审计”模式 五、“司法审查”激活宪法 六、地方“法治竞争”红利 第三编 法学前沿的景观 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 一、伯克利学派 二、法律的三类型论 三、改革的纲领与实践 法律秩序的传统与创新 一、法意识及其制度性条件 二、现代法的意识形态性 三、在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之间 现代法治国的条件 一、传统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法治之路 二、法与社会的深层结构及研究方法论 三、法与社会变革中的批判与建设 法的根源与效果 一、法的文化多元主义的先声 二、法的结构与法行为 三、法与社会的镜像中折射的学术谱系 “应然”与“实然”的制度性结合 一、法律系统:实践性推论的制度化 二、制度正当性的条件 三、法律决定从“一言堂”转向“群言堂” 追求效率的法理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倾向 二、经济分析与实践推论 三、对于法律解释的认识 法律变化的定量分析和预测 一、法的科学与法的技术——方法论之争 二、法的运作机制的理论结构 三、怎样理解法律预测中的客观性问题 私法秩序与经济的发展 一、财产权观念的演变 二、现代契约法的基础 三、法律家在经济中的作用 关系契约论的启示 一、契约法的程序化 二、关系网与关系法学的关系 三、市场组织和关系中的交易成本 当事人在法院内外的地位和作用 一、从制度分析转向过程分析 二、合意与不合意之间的纠纷处理 三、个人在法律实施中的能动作用 面向21世纪的法与社会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季卫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674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98 |
CIP核字 | 2018249324 |
中图分类号 | D90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2 |
高 | 2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