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内容
内容推荐
澳大利亚离我们如此遥远,在那儿究竟生活着怎样的人呢?
这一次,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带着好奇心来到澳大利亚。在布莱森的眼中,澳大利亚人的乐天性格被无限放大:无论遇到怎样糟糕的情况,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
在澳大利亚,人们极其容易遇到危险的动物,比如在昆士兰遭遇鳄鱼,差点儿踩上杀人蛇,醒来发现剧毒蜘蛛朝着脸上落下来……但当地人总认为这些都是新闻的夸张报道,不必如此忧心忡忡。“上次有人被鲨鱼咬死是多久前的事啊?”“哦,好久啦,至少两三个月吧。”
澳大利亚人从不担心在游泳中遇险,因为他们坚信救生员肯定能在上百个正在快乐嬉戏的身影中,发现遇险的自己。“脱险的诀窍就是别惊慌失措,然后等救生员来。”“如果救生员没看见我,怎么办?” “他会看见你的。”
有部分澳大利亚人选择在偏僻的小镇定居,是因为他们无法离开当地明艳夺目的落日,看不厌在空阔土地上自由跳跃的袋鼠。即便去一趟超市要花上六个小时,他们也会开心地将只能收到三个频道的电视机当作珍贵圣物向游客展示。 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
作者简介
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的作者。
比尔·布莱森曾获得詹姆斯·乔伊斯奖、塞缪尔·约翰逊奖等多个文学奖,更因文学贡献获得大英帝国官佐勋章,同时也是仅有的一位获得“英国皇家学会荣誉会员”的非英国籍人士。除此之外,他还曾任英国杜伦大学校长,取得两所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九所英国知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86年,35岁的比尔·布莱森从客居的英国回到故乡美国,开始了一场由东到西横跨38个州、长达13978英里的旅途。在此过程中,他考察了上百个美国小镇的风俗、饮食、娱乐和交通,写下了这本还原真实美国小镇文化的《全民寂寞的美国》。
目录
第一部分 走进内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部分 文明澳大利亚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三部分 边缘附近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附录:悉尼奥运会
导语
如果你觉得生活糟糕透了,那就来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无论遇到怎样糟糕的情况,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快乐幸福。
鲨鱼伤人报道频出;遭遇鳄鱼;踩上杀人蛇;差点触到夺命水母;剧毒蜘蛛迎面落下……
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
《全民发呆的澳洲》是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得意之作!
作者比尔·布莱森曾获得詹姆斯·乔伊斯文学奖、塞缪尔·约翰逊文学奖。
作者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精彩页
第一章
飞临澳大利亚,我发觉自己又忘掉他们的总理是哪位了,不由得叹了口气。我一而再地在澳大利亚总理是谁这个问题上犯这种毛病——记住他的名字,忘掉他的名字(往往就在须臾之间),然后自觉百般愧疚。依我之见,除澳大利亚人之外,总归得有个人知道他们的总理是谁吧。
然而,澳大利亚却是这么一个让人难以了解其情况的国家。多年前第一次去那儿,我读着20世纪澳大利亚政治史打发长途飞行的时光,翻到了一件让人吓一跳的事情:1967年哈罗德.霍尔特总理在维多利亚州某海滩溜达的时候,一头扎进拍岸的浪涛,就此消失不见了,再没人瞧见这个可怜家伙的一丝踪迹。这事对我的震骇是双重的——首先,澳大利亚平白丢了一个总理(我的意思是,居然会碰上这种事情);其次,这消息从来没有传到过我耳朵里。
当然,实际上,我们给予亲爱的对跖地。兄弟姐妹的关注少得丢人现眼——这当然也情有可原。毕竟,澳大利亚近乎荒凉一片,而且山高水远。依照世界标准,一千八百多万的人口是区区小数——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长数目都比这个数字大——因此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无关紧要;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和伊利诺伊州半斤八两。它的体育运动对我们吸引力很小,最近一部由它摄制并让我们看得带劲的电视连续剧还是《袋鼠四季宝》。。它时不时给我们送来有用的东西——蛋白石、美利奴羊毛、埃罗尔·弗林。、回力镖——但没哪样是我们缺了就过不下去的。最要紧的是,澳大利亚循规蹈矩。它稳定、平和、良善。它没有政变,没有胡乱地过度渔捞,没有去武装那些令人不快的专制暴君,没有种植数量引起争议的古柯,也没有粗暴鲁莽、不合时宜地耀武扬威。
但是,就算所有这些情况都考虑到了,我们对澳大利亚事务的忽视依旧耐人寻味。就在此番启程之前,我去了新罕布什尔当地的图书馆,在《纽约时报索引》里查了查澳大利亚,看看近年来它获取了我们多少关注。我从1997年那卷开始,不为其他,只因其正好摊在桌上。那年,在所有可能有关的领域里——政治、体育、旅游、就要召开的悉尼奥运会、食品与酒类、艺术、讣告等——《纽约时报》有20篇文章或专门谈及澳大利亚事务,或与之有关。与之相比,《纽约时报》在同一时期刊登有关秘鲁的文章120篇,阿尔巴尼亚150多篇,柬埔寨也有这数,朝鲜和韩国各有300多篇,而以色列则远超500篇。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地方,在引起我们兴趣方面,其排名跟白俄罗斯和布隆迪相当。在一般的话题中,我们对这些话题的兴趣远远高于澳大利亚:气球和气球飞行器驾驶员、山达基教会’、狗(但不是狗拉雪橇),巴尼斯百货公司和1997年2月过世的前外交官、社会名流帕梅拉·哈里曼——其丧事需要在《时报》上明白了然地提22次。用最残酷的话讲,1997年,澳大利亚对我们来说仅比香蕉重要一点点,但还不足以跟冰激凌相提并论。
后来我又发现,1997年实际上还是有关澳大利亚新闻的大年呢。1996年有关该国家的报道只有9篇,而1998年只有6篇而已。若澳大利亚人受不了我们这么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我也不会就此责怪他们。这的确是一个趣事迭出的国家。
瞅瞅其中的一起事件吧,尽管它被掩埋在以字母c开头的档案堆里,存放在那个孤零零的抽屉里,但它确实上过1997年的《时报》。那年1月,根据某位《时报》记者在美国写就的报道,科学家们正严肃认真地调查差不多4年前发生在澳大利亚内陆的一宗神秘地震事件,考察其是否可能是由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成员实施的核爆炸。
事情发生在1993年3月28日晚间ll点03分,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地震仪指针都颤动起来并大幅度地刷新了记录,反映出西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沙漠的班加旺牧羊场附近受到了很大范围的干扰。一些长途卡车司机和勘探者,也就是那片孤寂大漠中仅有的人,说看见天空突然闪了一下,听到或感觉到爆炸的隆隆声,威力强大却感觉遥远。有个人还提到,在他的帐篷里,一罐啤酒蹦跶着跳下了桌子。
问题在于这事儿没有明确的解释。地震仪的记录既不符合地震的特征,也不像是矿井爆炸。不管怎样,其冲击波比西澳大利亚州有记录的威力最大的矿井爆炸还要强170倍之多。震动同时产生巨大的气浪,其冲击力应当会吹出一个周长几百英尺的坑,可是找不到这样的坑。结果,科学家们疑惑了一两天,就把它作为解释不了的怪事归了档——这种事大概时不时就会发生吧。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比尔·布莱森
译者 译者:张颖//叶子//庄星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33763
开本 32开
页数 4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7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16
CIP核字 2019034653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5
151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