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信息时代媒介受众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深入探讨和研究信息时代媒介与受众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变迁,研究大众传播参与主体的关系变迁、媒介的符号和意义生产中怀疑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探讨基于互动共谋的互信型传受关系的建立框架。对传受关系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怀疑的视角,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媒介的转型和新媒体的崛起本质,也能促进大众传媒机构在进行传播时,更好地理解媒介及其受众,恪守新闻道德和媒介责任,塑造健康、和谐、有序、互利的传播新秩序。 作者简介 马妍妍,女,传播学博士,副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间学者。现任职于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主要从事传播学理论。新媒体传播理论和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独立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多项,在《当代传播》《新闻界》《中国传媒报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 目录 导论 媒介怀疑:信息时代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媒介怀疑的现实意义 一 《大趋势》的预言成真 二 从敬畏到怀疑:态度转向 第二节 国内外宏观传播环境演变 一 全球在地化的社会趋势 二 媒介融合的传播趋势 三 大众传播进入日常生活 第一章 媒介怀疑的理论追溯 第一节 媒介怀疑的学理溯源 一 客观真实、符号真实和媒介真实 二 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研究 三 传媒公信力和社会信任理论 第二节 媒介怀疑的概念界定 一 信息与信息时代 二 媒介与怀疑 三 媒介怀疑的范畴 第二章 媒介与受众关系变迁 第一节 媒介敬畏 一 传播环境 二 传播表现和特征 三 关系实质:控制与被控制 第二节 媒介崇拜 一 传播环境 二 传播表现和特征 三 关系实质:引导和被引导 第三节 媒介怀疑 一 传播环境 二 传播表现和特征 三 关系实质:影响和反影响 第三章 媒介怀疑的主体分析 第一节 信源:媒介怀疑的原动力 一 线性传播模式与单一信源 二 互动传播模式与多点信源 三 社会性传播模式与多元信源 第二节 信道:媒介怀疑的催化剂 一 媒体对信源的怀疑 二 媒体对信息的怀疑 三 媒体对受众的怀疑 第三节 信宿:媒介怀疑的接收器 一 受众对信息的怀疑 二 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怀疑 三 受众对社会的怀疑 第四章 符号性与意义生产中的媒介怀疑 第一节 媒介主导的怀疑 一 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异化 二 媒介符号的偏向 三 媒介与受众关系的变迁 第二节 受众主导的怀疑 一 受众的心理变化态势 二 受众的媒介与信息选择机制 三 受众与媒介的互动模式 第三节 媒介怀疑背后的利益博弈 一 时间性的传受失衡 二 体系性的传受失衡 三 全球信息传播秩序中的传受失衡 第五章 媒介怀疑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 怀疑作为一种态度 一 怀疑的过程:去伪存真、去浊扬清 二 怀疑的状态:明辨是非、提高素养 第二节 怀疑的实践作为一种资本 一 大众传媒怀疑实践加速积累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 二 受众怀疑实践影响文化资本 三 符号资本的积累 第三节 怀疑作为一种力量 一 大众传媒对事实的追求 二 受众对真相的渴望 三 对社会和环境的反思 第六章 媒介怀疑折射出的传播病态 第一节 疑心病:信任大厦的崩塌 一 信任的概念解读 二 信任瓦解的表现 三 修复信任的可能性 第二节 势利眼:偏见与歧视 一 偏见和歧视的概念解读 二 当代媒介偏见和歧视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恐慌症:由怀疑引起的传播失序 一 恐慌和媒介恐慌 二 媒介恐慌引起的传播失序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中的反智倾向 一 求智到反智:大众传播怎么了 二 把脉:大众传播中为什么会反智 第七章 公共空间的重建和信任的修复:在社会性媒体上的实践 第一节 大数据视角下的信息面向:以南京持枪抢劫案的报道为例 一 宏大信息流迅速引发围观 二 海量信息背后的多面向 三 谣言和真相的角逐 第二节 充满善意和正义的传播者和受众:以微博“打拐”为例 一 意见领袖和自发性社团设定公益话语框架 二 专业媒体发挥刚性价值 三 政府和其他机构和个人将行动落到实处 第三节 新的舆论场的张力 一 开放系统:信息充分传播和交换 二 准稳态:形成答疑和释疑的动力机制 三 非线性作用:各种声音促成组织再生 四 涨落作用:在环境和内部共同调节中达到有序 第八章 走向未来的互动互驯共谋的互信型传受关系 第一节 人人时代的传播互动 一 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来临 二 多媒体、跨屏微屏融合传播 三 线上、线下的联动 第二节 互动、互驯、共谋的传播模式 一 互动塑造新型传受关系的基石 二 互驯构建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三 共谋达成传播效果的终极目标 第三节 “新世界主义”中人际、媒介和社会信任的良性循环 一 人际信任影响传受关系 二 媒介信任映射出人际信任的变化和社会信任的现状 三 人际信任和媒介信任加速夯实社会信任 结语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叙述了新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方式在涌现,带来的不仅是新的传播机制和模式,更是媒介与受众关系修复和重建的新场域。社会性媒体,作为新的媒介形式,带来新的传播方式,又搭建了新的传播平台,创造新的互动模式,塑造全新的传受关系。 受众与大众传媒之间,从敬畏到崇拜,再到怀疑的关系,形成、发展和转变于广阔而漫长的空间和时间内,受到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信息时代媒介受众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妍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457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0 |
CIP核字 | 2019115327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