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为权利而斗争(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耶林一生的思想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从历史法学派的捍卫者,到概念法学的追随者,再到利益法学的开拓者。耶林的法学作品中有三部特别引人注目:《罗马法的精神》、《为权利而斗争》和《法律目的论》,虽然它们并不一定称的上耶林最著名的作品,但却标志着耶林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本版译著:一.内容:以1913年德文版本译制而成,1913年版本相较德文第一版在少数段落与注释上有增删。增加了标题、说明性注释与附录。二.章节:《为权利而斗争》德文原著用空行隔开,区分为六大部分。为了便于阅读,便于读者快速把握不同部分的核心思想,译者将译文分为六章,并根据内容提炼了6个中文标题。此外,在原著32个注释的基础上,增加了6个说明性注释。在译文后,还增加了2个附录,一个是耶林1872年在维也纳的离职演讲稿,另一个是耶林的生平及思想简介。因而,重译本的内容和其他版本不同。三.翻译风格:本版更倾向于汉语阅读习惯,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目录 第一章 法律的产生 第二章 斗争是法律的生命 第三章 为权利而斗争是个人的义务 第四章 为权利而斗争是对社会的义务 第五章 为权利而斗争对国家的重要性 第六章 为权利而斗争和现代罗马法 附录一 为权利而斗争的离职演讲 附录二 耶林生平及思想简介 译后记 为权利而勇于依“法”斗争 导语 《为权利而斗争》是耶林在1872年春天在维也纳法律协会发表的获得满堂喝彩的告别演说稿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该书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英、法、意、俄、日、匈牙利、希腊、荷兰、罗马尼亚、丹麦、捷克、波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迄今已有五十多个译本,这部作品获得的国际承认非同一般,至今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因为正如耶林所认为,为权利而斗争不仅是个人的义务,还是对社会的义务。从为了利益这一低层次动机出发,经由为了人格的道德自我维护,最终达到协同实现权利的理念,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作为具有连带关系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站在守护国家法治的高度,积极主张个人权利,捍卫国家法律。为个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个人尊严而斗争,就是为国家法治而斗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为权利而斗争(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鲁道夫·冯·耶林 |
译者 | 译者:刘权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73254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9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60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78 |
CIP核字 | 2019044105 |
中图分类号 | D90 |
丛书名 | |
印张 | 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3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