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家重任
内容
编辑推荐

美丽的少妇面对吸毒丈夫爱恨交织,斩断情网却坠入毒枭的陷阱。“白色通道”里游荡着一个扭曲的灵魂。法网下,一团烈焰宣告了玩火者的下场……

也许这是个不算完美的故事,但在毒品这个狂魔面前,苏江礼、曾晖之流付出了必然的代价。他们为什么与毒品拥吻?答案很简单,却万分沉重。由此,一个声音如巨雷般响彻寰宇:摒弃毒品,这是国家重任,民族重任!

内容推荐

《国家重任》是一部情节曲折、引人人胜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的感情波澜起伏,可读性很强。书中虽说有贩毒、枪战、追捕等一个又一个惊险场面的描写,但是,这部作品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侦探小说或警匪格斗故事,它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人物感情纠葛的主线,说它是一部凄美的爱情悲剧也不为过。书中共涉及二十几个主要人物,多数都刻画得合乎各自的身份,性格突出,形象鲜活,精彩的章节时有呈现。尤其对齐凤瑶、苏江礼两个主人公的塑造更是有血有肉,人物的性格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逐步形成,自然合理,艺术的真实感很强。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尾声

《国家重任》后记

试读章节

2005年6月2日凌晨1:02,一列客车驶进中国北方滨海旅游城市——永平市时,天上响起了几声闷雷。

雷声离永平火车站月台上的旅客很远很远,没有人为此惊慌,只是海洋性气候特有的夹带着潮湿水气的风使人们感到了阵阵寒意。虽然是在暑期,但在大雨将至的深夜,寒冷总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一阵兜头风,旅客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穿过灯光昏暗的地下通道,向出站口走去。杂沓的脚步声和着人们或大或小的说话声、咳嗽声仿佛一支无主题变奏曲在空气中振荡。

并排走在长长的旅客队伍尾部的是两个身高不足1.70米的男子,走在左边的穿红色体恤衫,走在右边的穿深色西装,手里拎着一个淡蓝色皮箱。他们南方特征明显的脸庞上没有什么表情,晃晃荡荡地向前走着。

这个时候,在出站口值班的警察是车站派出所的小李。小李的目光扫视着从面前走过的每一位旅客,一扭头,发现灯火通明的车站广场上不知什么时候停放了一辆普通小型面包车,三个警察站在车旁一起往出站口这边张望着。

“是同行在执行任务呢。”小李很自然地这样想着。他的职责是把那些可疑人员堵在出站口内,而出站口外的不法之徒就得由地方同行来“照顾”了。

一个个旅客从出站口的铁门里鱼贯而出,很快消失在了夜幕中。

就在旅客快要完全走出出站口的时候,那两个南方男人出现在了小李的视线中。蓦地,经验带来的直觉使小李感觉到,这两个人看起来若无其事可神态却不怎么自然。小李决定把这两个人列为可疑人员。

事实上,小李的直觉非常准确,这两个南方男人并非普通旅客,他们是从云南来永平市进行毒品交易的,那个淡蓝色皮箱里就装着足有十公斤的海洛因!在他们动身来永平之前,永平的买方就告诫他们要以巧妙的方式把“货”运进来。但是他们执意要以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带“货”来永平,并嘲笑对方是“没见过大世面的缩头龟”,对方便让他们“好自为之”了。

“外面有人接咱们吗?”穿红色体恤衫的男子悄声问同伙。

穿深色西装的男子把皮箱倒了一下手,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也小声说:“他们就是不接咱们也得接‘货’……注意,那个警察在看我们!”

两个人目不斜视地接近了出站口。

小李拦住了他们,冷峻地说:“对不起,二位,请出示一下有效证件。”

穿红色体恤衫的男子“惊讶”地望了望小李,脸上现出了无辜的神情,问道:“凭什么让我们出示证件?”

穿深色西装的男子往后退了两小步,以一副老板的派头冲小李笑了笑,说:“警察兄弟,你很敬业,但这样做太浪费时间。”

小李的目光迅速在他们身上打量了一遍,最后落在穿深色西装的男子手中淡蓝色皮箱上,不卑不亢地说:“请你们配合我的工作,把证件出示一下!”

穿深色西装的男子拍了拍衣袋,故作惊慌地说:“证件?我们的证件……哎呀,忘在火车上了……”

小李严厉地说道:“先把皮箱打开,我要依法检查!”

穿深色西装的男子眼里闪过一丝阴冷的光,他轻轻把皮箱放在地上,右手伸进西装贴胸衣袋里握紧了里面的手枪。如果这个比他年轻五六岁的警察真的打开皮箱的话,他就立刻开枪打死他,然后夺路而逃,到预定地点进行完毒品交易后马上离开永平市,把一个枪击警察的惊天大案留给永平警方——作为贩毒路上的“老手”,他不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的老板赚钱了。 

万万没有料到,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小李刚要弯腰打开皮箱,几分钟前站在车站广场上的那三名警察闯到了出站口里面,把那两名男子围了起来。

为首的警察显然听到了刚才小李说的话,用公事公办的口气对小李说:“不用查了,这两个人是我们正在通缉的逃犯。”

小李直起身子,冲为首的警察问道:“你们是……”

不等小李的话说完,为首的警察抢先说:“我们是市公安局刑警队的,今天晚上奉命来抓这两个逃犯!”然后冲那两个警察一挥手:“把他们带走!”

面对四名警察,身份的暴露使穿深色西装的男子在一秒钟之内就作出了鱼死网破的决定,那名为首的警察摁住了他掏枪的胳膊,同时把一个羊状的钥匙链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同时厉声喝道:“你们都落入法网了还不老实?走,跟我们去刑警队!”

看到那个精致的羊状钥匙链,穿深色西装的男子悬起来的心一下子落地了,他把手从西装内衣袋里拿出来,拎起脚边的皮箱,和穿红色体恤衫的同伙一起,在另外两名警察的推搡下,乖乖地走出了出站口。

一行人向车站广场上那辆面包车走去,小李也跟着走出了出站口。目送着那三名警察。

那两名男子先被带上了面包车,就在为首的那名警察弯腰上车的时候,和他不足十米远的小李忽然发现他后腰上露出了一截红色裤带,和那身笔挺的警服极不相称。

P1-2

后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丁爱敏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文艺刊物上,我是读了他发表在《海岳》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猎枪》之后,才记住他的。后来,又陆续读到了他的一些小说、散文、故事等作品,对他印象进一步加深,感觉他的作品不仅结构严谨,人物形象生动,且语言流畅、洗练,因而对我有一定的吸引力。

那时,我与他并未见过面,除了读他的一些作品以外,对他的其他情况一无所知,从名字上看,还以为他是一位女性作者呢。后来在一次文朋诗友的聚会中,才有幸与他相识,见了面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瘦瘦的,甚至有些土气的小伙子。

生长在普通农民家庭的丁爱敏,也许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缘故,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淳朴的气息,他不喜张扬,待人谦和友善,交往时间不长,我们便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我年长他二十来岁,和他也算是忘年之交了。

最初来城市里打工时,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写作,十分勤奋,对文学创作表现出来的坚韧秉性令人感叹。他面对拮据的生活条件从不悲观失望,经常是两个馒头一棵葱,草草地用完一顿晚餐,随后立即铺开稿纸,灯下耕耘……后来,生活终于有了转机,他有了妻室,还幸运地被市文联保送到省内一所高校的作家班进修。莫非是命运之神对他的付出给予了回报?不管怎样,“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毕竟是一个可以讲得通的硬道理。如今,他在秦皇岛广播电视局视听之友报社做编辑、记者,自己所学所热爱的写作专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物质条件自然是改善了,可他的性格未变,勤奋的劲头未减,不但相继问世了一批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电视连续剧剧本等作品,而且一部近28万字、根据他独立创作的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危情代价》(该剧已由河南南阳影视制作中心、北京康通伟业影视策划有限公司、天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音像制品改名《毒计》)改编的长篇小说《国家重任》也即将与读者见面。

《国家重任》是一部情节曲折、引人人胜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的感情波澜起伏,可读性很强。书中虽说有贩毒、枪战、追捕等一个又一个惊险场面的描写,但是,这部作品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侦探小说或警匪格斗故事,它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人物感情纠葛的主线,说它是一部凄美的爱情悲剧也不为过。书中共涉及二十几个主要人物,多数都刻画得合乎各自的身份,性格突出,形象鲜活,精彩的章节时有呈现。尤其对齐凤瑶、苏江礼两个主人公的塑造更是有血有肉,人物的性格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逐步形成,自然合理,艺术的真实感很强。如:齐凤瑶面对苏江礼表达的爱慕从最初理智地拒绝到后来对其有了好感,却用酒后装醉的方法考验对方,而苏江礼面对梦寐难求的机会竞将欲火强抑,在齐凤瑶面前表演出一副正人君子的风范……这些情节,对于表现齐的纯洁与机智,苏的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均细致入微、恰到好处。全书如此精彩段落并非少数。其他人物亦不乏亮点,如:马三儿虽是杀人凶犯,却能打抱不平,挺身救助身陷魔掌的女孩……这些情节使人看到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具有立体效应。此外,几个反面人物杜桥、苏江礼、曾晖等人的最终结局也顺理成章,给人以真实感。

当然,我喜欢《国家重任》这部长篇小说,并不是说它完美无缺,达到了无可挑剔的高度,书中个别人物的行为略带概念化倾向,仍有进一步推敲的余地;某些情节带有因剧情需要而人为设计故事的痕迹。我想,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作者是不会对玉中微瑕掉以轻心的。

丁爱敏身为青年作家,对于当今社会的总体把握与细致观察做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他驾驭素材的能力使人欣慰,更使人欣慰的是他从事创作的严肃态度。他没有“玩文学”,并不刻意“赶时髦”,笔下的作品也丝毫没有先锋派的味道。然而,这种写实的创作手法并没有过时,而且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艺术创作并不像操作技术那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假如人人都是“先锋”,就等于没有先锋,这一道理有识者不难理解。读过《国家重任》,不难看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在创作过程中直到了应有的作用。当今世界灯红酒绿,各种诱惑令人眼花缭乱,人们该怎样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维系本真的良知?长篇小说《国家重任》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在将要结束这篇短文时,我心底难免泛出一层忐忑的涟漪,生怕自己上述的一孔之见妨碍了读者朋友对这部作品的公允评价。为了给自己一颗“定心丸”,只得这样想:好在作品明摆在这里,有识的方家是不会被误导的,因为我相信读者朋友的眼力。

愿再能读到作者的下一部力作。

2006年春于秦皇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家重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爱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42285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51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