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修订本)(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清末民初,古今中外各种时空因素多歧互渗,变动与中断的一面是历史演变中显而易见的特色,但实际上不变与传承的一面也与之紧密关联。更通常的状态其实是传统的中断与传承并存,断裂与延续交织。例如注重继往开来的历史眼光并非只存在于不特别激进的士人心中,就是那时被认为非常趋新的知识分子,也分享着类似的观念。当年不少士人的共同期望是让中国像欧洲一样通过复古的手段而“复兴”,同时相当一部分趋新士人又怀有将中国的传统送进博物馆的持续愿望。这些曲折微妙的现象都提示出一个与既存认知不甚相同的近代中国。本书正着眼于此,以深入的分析和细腻的笔触,揭示出20世纪中国传统的传承与更新之真相。
作者简介
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新墨西哥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新书有《经典淡出之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三联书店),另《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即将出版。
目录
修订版序
原序
一 异端的正统化:庚子义和团事件表现出的历史转折
1.思想的竞争者与社会分野的盟友
2.义和团事件后“子不语”从异端走入正统
二 包容儒学、诸子与黄帝的国学:清季士人寻求民族认同象征的努力
1.诸子学的兴起及其与儒学的竞争
2.孔子与黄帝:民族认同的象征之争
3.集各学之大成的国学
三 中国文艺复兴之梦:从清季的“古学复兴”到民国的“新潮”
1.清季的古学复兴
2.文艺复兴与诠释清代学术
3.余论
四 送进博物院:清季民初趋新士人从“现代”里驱除“古代”的倾向
1.清季的滥觞
2.民初的发展
3.古董化的“故”与现实的“国”
五 读书与传统:清季民初士人一项持续关怀的演变
1.损之又损:以简化的方式保存传统
2.以新存旧观念在清季的延伸
3.民初关于留学生读什么书的讨论
4.留学与传统
六 温故可以知新:清季民初的“历史眼光”
1.以日新全其旧
2.推陈出新与温故知新
七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
1.“科学”与近代中国的学与术
2.科学怎样走向整理国故
3.国学向史学转移后唯物史观的兴起
八 文学的失语:整理国故与文学研究的考据化
1.白话是否中国文学史的主流
2.欧化、文言化和大众化:白话文的走向
3.文学革命语境下新红学的突破与继承
4.礼失求诸野:传统的现代表述
5.结束语
九 物质的兴起: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倾向
1.晚清思想言说中的“物质”与“文质”
2.形上与形下:从“精神”走向“技术”的“科学
3.文化也是国力:社会的功利化及反对的努力
十 探索学术主体性:近代“道出于二”语境下学科认同的困惑
1.学问标准的转变
2.学科名称与学问归属
3.学术主体性的探索与反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修订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志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36340
开本 32开
页数 388
版次 3
装订 精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03-05-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666
CIP核字 2018282083
中图分类号 K257.03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28
158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