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修订版)/学衡历史与记忆丛书
内容
目录
导言
一、从生前到死后:孙中山研究的视角转换
二、事件:文化史研究的可能路径
三、政治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四、叙事与历史学的“修辞”
五、本书基本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再造民国:孙中山的政治遗产
一、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变
二、去世前后的多元评价
三、从安葬逝者到身后形象塑造
第二章 内部整合:葬事筹备处的沿革
一、葬事筹备处的构成与职能
二、党内权威重建与葬事筹备处的政治角色
第三章 工程政治:陵墓征地、设计和建造
一、征地:国家与民众,中央与地方
二、设计:一次文化传播事件
三、建造:国民党、专业人士与建筑商
第四章 建筑精神:开放的纪念性
一、选址南京的深意
二、建筑精神的构想与表现
第五章 党葬仪式:1929年“总理奉安大典”
一、“党国”与“党葬”
二、奉安大典的宣传
三、奉安礼仪和场面
四、“奉安”中的杂音
第六章 国之圣地:集体谒陵与政治日常化
一、“党国”高层集体谒陵
二、军公教和社会团体谒陵
三、政治规训与休闲观光的调和
第七章 新式偶像:从“总理”到“国父”
一、至尊的“总理”
二、无上的“国父”
三、“中山”之不朽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导语
本书细致描述了1929年的孙中山奉安大典,揭示了典礼背后的权力结构、宣传话语和手段,以及社会各方的反应,展现了这场政治大剧的绚丽外观和独特内涵。本书还探讨了中山陵建成以后的相关仪式行为,以及国民党人推行孙中山崇拜的种种努力,并结合世界范围内不同类型的领袖崇拜现象,分析了民国时期孙中山崇拜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全书特点在于,秉承中国史学的叙事传统,融会当代新文化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以中山陵这一个案为切入点,从陵墓、葬礼和纪念仪式等方面考察孙中山身后形象的塑造过程,并将之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民革命和“党治国家”体制建立过程结合起来分析,在叙事过程中展示现代中国政治文化变革进程中一个相对隐晦的侧面。
内容推荐
中山陵不仅是建筑史上的一处经典,也是现代中国“记忆之场”的范本。中山陵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由哪些人构思和建造出来的?究竟有何独具一格的建筑特色?孙中山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到1929年6月1日在南京安葬,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曲折?他的最终葬礼有何独特之处?中山陵建成之后,在当时的政治和公共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如何跟其他方面的政治仪式和传播手段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现代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政治文化风貌?时过境迁,这个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可以为后人提供什么启迪?本书融会“新文化史”的视野和手法,在平实的叙事过程中,带你穿越时光隧道,一一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修订版)/学衡历史与记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恭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66442
开本 16开
页数 4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8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626
CIP核字 2019139027
中图分类号 K928.76
丛书名
印张 2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2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