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想象的共同体--思考红字的符号诠释机制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意义的生成:埃科的符号学一诠释学模式
第一节 符号、谎言与虚构
第二节 “意义”的诠释
第三节 本质、想象与符号
第二章 复杂的作者:霍桑与《红字》
第一节 经验作者:纳撒尼尔·霍桑
第二节 叙述者:海关官员“我”
第三节 标准作者:霍桑式文学风格
第三章 互通的文本:《红字》的符号系统
第一节 符号“A”的词汇变体
第二节 红字的“显露与拒绝显露”
第三节 “介于真实世界与仙境之间”
第四节 海丝特·白兰的两面性
第四章 多元的读者:《红字》的增殖
第一节 经验读者:“空白”的填充者
第二节 “听叙述者”:理解“我”的少数人
第三节 标准读者:霍桑式风格的知音
第五章 动态的互制:《红字》的诠释边界
第一节 《红字》的开放性
第二节 误读与诠释的界限
第三节 “秘密坐在其中知晓一切”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百余年来,凡是听过、读过、学习过、研究过《红字》的人总是无法抗拒思考小说中字母“A”的隐藏涵义。针对这一问题,自小说面世以来便注家蜂起、诠释繁多。读者和评论家的这些努力最终使得关于“A”的诠释多到几乎可以与英文字典里所有以字母“A”开头的单词并驾齐驱的程度。《红字》中的“A”也由此成为美国文学中最具统领性的象征。本书旨在对这种文学符号不断增殖、衍生以及迭代的现象进行探究,从意义的生产、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以及动态的诠释互制等五方面加以剖析,继而得出结论:符号“A”本身虽然无法将本质赋予读者,但是它超越了被指示的客体,超越了能够明确说出的真理;其诠释既是有界限的,但又是向一切能够读懂其语言的人敞开的,目的就在于促成一个既开放又有界限的诠释循环,在想象的共同体的协作下,揭示本质与终极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想象的共同体--思考红字的符号诠释机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毕文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延边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867030
开本 16开
页数 1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18
CIP核字 2019078430
中图分类号 I712.074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69
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