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简说天文学(外星人为何保持沉默)/通识简说科学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对星空的仰望,对神秘宇宙的探寻,象征着抽离日常生活的庸常,接续了哲人亘古的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向何处去?您已经错过很多繁星了,还要再错过《简说天文学(外星人为何保持沉默)/通识简说科学系列》吗?
作者简介
赵洋,科技史博士,中国科学技术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学传播、科普创作等工作。参与中国科技馆新馆设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的主要设计者。参与多项科学传播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从事科普创作十余年,发表科普文章300余篇。著有图书《太空将来时》《航天巴士》等。
目录
1 天赐芳邻
第一章 月亮消失会怎样
第二章 都是月亮惹的祸
第三章 撞击月球为哪般
第四章 月球基地:开拓 第八大陆
2 太阳系速写
第五章 星陨如雨话流星
第六章 如何防范小天体撞击的威胁
第七章 水星在缩小,铁核是罪魁
第八章 追寻火星生命
第九章 向土星前进
3 你在哪里
第十章 茫茫太空觅知音
第十一章 离家最远的“旅行者
第十二章 寻找“ 第二地球
第十三章 外星人五大设想
第十四章 外星生命:答案在风中飘
4 天地悠悠
第十五章 夜空的图案
第十六章 星空争夺战
第十七章 开天霹雳:宇宙大爆炸
第十八章 宇宙岛:远在天边的世界
第十九章 时空的涟漪:引力波
第二十章 太阳熄灭了怎么办
第二十一章 超新星纪元:生命的创生与毁灭
序言
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我每晚都怀着敬畏之心仰望
苍穹,只是有时能看到璀璨星空,有时会遇到乌云蔽天,
更多的时候,星光都被城市的光晕掩盖了。
无论我们看到与否,繁星都在那里。繁星之间曾是人
类的起源之地——构成地球生命的重元素都源于古老恒星
爆炸后的碎片,甚至地球上的最初生命都可能来自星际有
机分子;群星也将是人类的归宿——当地球表面再也没有
无人踏足的区域后,当太阳系发生灾变之时,太空毫无疑
问地将成为“新边疆”,激励着充满拓荒精神的人去探索
、开拓。
当然,这一切能否发生,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于星空的
认识水平,也就是天文学研究的水平。天文学是一门古老
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中各式各样的天体。几千年
来,人们主要是通过接收天体发出的辐射来发现它们的存
在,测量它们的位置,研究它们的结构,探索它们的运动
和演化的规律,从而一步步地扩展对宇宙的认识。
今日的天文学不仅包括测定恒星位置、记录行星运行
、编制历法等传统内容,随着天文学与物理学、化学、生
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还诞生了天体物理学、天体化学
、天体生物学等新的天文分支学科。得益于航天技术的进
步,人类不但可以把天文仪器发射到太空中进行观测,甚
至可以发射星际探测器,接近过去可望而不可即的研究对
象。
这样一来,人们看待天体的方式也不同了。以月球为
例:两千年前,月亮是神话传说的想象源泉;两百年前,
月球是制图家的最爱;如今,月球、水星已经成为地质学
家研究的目标。同样,大气学家在火星、金星上也有了用
武之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月球上将建立长期有人照料
的科研基地,火星上也会出现人类的足迹。
至于神秘莫测的“外星人”是否存在,会是什么模样
,这属于天体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天体生物学家通过观测
与计算,可以推测出何种组成物质、处于何种位置的星球
更可能存在生命。
由于天文学家研究的信息大多是遥远天体在过去发射
出来的,所以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学家”,研究
着天体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天文学家并不满足于仅
仅研究宇宙过去是什么样子,他们还试图成为“未来学家
”,尝试预测各类天体乃至整个宇宙未来会变成什么模样

天文学家探寻的目光经由射电、红外线、可见光、紫
外线、高能射线、中微子、引力波等扫描着宇宙,试图勾
勒出宇宙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面貌。他们更多的是在电脑
屏幕前工作,而不再像过去的同行那样需要“仰望”星空
了。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天文现象还是在头顶上发生
着。对星空的仰望,对神秘宇宙的探寻,象征着抽离日常
生活的庸常,接续哲人亘古的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我要向何处去?
导语
在《简说天文学(外星人为何保持沉默)/通识简说科学系列》这本书里,宇宙一百多亿年的历史被压缩为二百页的篇幅,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解答了一个个有趣的为什么——“月亮消失会怎样?”“为何要寻找‘第二地球’?” ……还有一系列怎么办——“小行星撞地球怎么办?”“太阳熄灭怎么办?”……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问题其实反映了千百年来人类对于星空的认识水平,也就是天文学的研究水平。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通识简说’,特点就是简明扼要、生动
有趣,一本薄薄的书就能打开一个学科殿堂的大门。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
要将纷繁复杂的科学“简而言之”,从来不是件
简单的事情。本丛书为年轻读者删繁就简,虽从“简
”开始,但并不止于“简”,字里行间、图画笔墨都
凝结了巧妙心思,更是建立了一套爱上科学的“快捷
方式”,将求知的内心与人类的智慧无缝对接!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科学节目主持人,中国新
闻奖一等奖得主 段玉龙
青少年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从科学的角度重新理
解自然世界, 正是对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好的科
普作品能够起到激发兴趣、提供科学学习支架的作用
,这套书正是用化繁为简的方式, 为孩子们的科学学
习铺就了一条趣味盎然的大路。
——北京市特级教师,青少年科幻科普阅读推广
人 周群
“简说”并不简单,“简”代表着简明扼要、直
接明了,让我们可以很容易就知晓一些知识。地质学
、古生物学、天文学等都是很复杂的学科,但在这套
书里却可以用一个个故事简单地讲述。往往难的不是
将简单变复杂,而是将复杂讲得简单。你可以试一试
, 是不是就这样简单地知道了呢?
——广东省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 李祖文
精彩页
“当你不在看月亮时,它是不存在的”——一位唯心主义者肯定地说。其实无论月球存在于38万千米以外,还是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它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和地球上居住的人类。
月球与生命
水是大自然对地球最慷慨的馈赠。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距今35亿年前)就诞生在早期的海洋中。随后的30余亿年里,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几次大灭绝,但每次又都在海洋里顽强地重生,再次繁盛。与此相反,陆地一直是条件恶劣的不毛之地,连最原始的细菌也无法在上面生存。
月球以它柔和的引力(大约是1.98×1020牛顿)轻轻牵扯着地球,就像是小朋友依恋地拽着妈妈的裙角。地球上直接朝向或背向月球的区域被这个力拉起来。如果这里是海洋,就会形成潮汐。地球每自转一周,海洋都会有两次潮涨潮落。月潮把富含有机物的海水带到陆地边缘。在海陆交界处,一些喜氧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成了最早的陆地生物。4亿年前的一天,一条长相古怪的鱼被潮水留在岸上。它拼命地张着鳃,扭动着身体,终于跳回了海洋。后来,它的后代渐渐能适应短暂的陆地生活,直到有一天它们深入岸上太远,以至无法返回海洋。这些早期的两栖动物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的直系祖先。
可以说,是月球直接促成了生命从海洋到陆地的发展。时至今日,月球还在影响着地球生命,人类自己的心理和生理也不断受到月球公转周期的影响。
月球与历法
很明显,“月”这个词在汉语里有双重含义,至于英语中的“month”和“moon”是否也有此渊源就不得而知了。一万年前的游牧民族为了确定季节以决定是否迁徙时,就已经有目的地观察天象了。起初他们只有“日”和“年”的概念,后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人们所注意,一年便被人为地分为12等份。人类可以精确地把握播种时间后,农业文明产生了。
公元前19世纪,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帝国已经用“月”来计时,每月平均为30天。为了使历法年与回归年等长,他们还设置了闰月。不但如此,今人所用的“星期”也是古巴比伦人发明的。月球与太阳及五大行星各自代表星期中的每一天。
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在其历法中都有“月”的概念,古代天文学家还依照月球的月相周期编制了诸多大同小异的太阴历。现在中国民间流行的农历就是一种充分考虑了月球周期的阴阳合历。
月球与科学进步
作为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自然吸引了人们最多的注意力。很早以前的古希腊人就从月球的形状出发推测出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
1609年12月的一个夜晚,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对准月球,惊奇地发现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根本不像教会所说“天体都是完美无缺的”。作为一个坚定的哥白尼学说的信徒,伽利略不知不觉地从他所观察到的月球阴影区内的亮点和黑斑中,得出了有关月球表面情况的结论。他设想,月球的表面与地球的表面是相似的。因为他通过新发明的望远镜注视月球时, “看到了”与地球上类似的情况。天和地是统一的,这一发现给了他驳斥宗教谎言的勇气。
几十年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时,月球同样帮了大忙。他为了验证自己关于“引力随距离的平方而减小”的想法,只能从天体的运动中寻求支持。无疑,只有月球能担此重任。当地月距离和月球公转周期被精确测定后,万有引力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没有月球这个可靠的邻居,在当时的条件下,牛顿将没有任何办法验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科学的发展恐怕要延迟许多年。
又过了两个多世纪,月亮帮忙验证了另一位科学巨人的理论,并使之扬名天下。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简说天文学(外星人为何保持沉默)/通识简说科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817070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296
CIP核字 2017083255
中图分类号 P1-49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