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精)/中国现代文论史
内容
内容推荐
本卷为总论,综合考察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的由来,深入分析“世界之中国”时代中国我者与西方他者之间的持续的层累涵濡状况,叩探中国现代文论的独特品格。
本卷认为,中国现代文论传统不是来自对西方文论的简单照搬,而是有着自身的现代性缘由:它是中国自我与外来他者之间的层累涵濡的产物。由此,本卷从层累涵濡的现代性探讨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变迁,分析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方式,考察其知识型的建立、核心范畴及其位移,剖析其外来他者状况,探明其双重品格,梳理其现代美学Ⅰ与现代美学Ⅱ的分化与联系,透过大海形象的阐释透视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的独特风貌。
作者简介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艺术理论、美学、影视批评、中国现代文艺等。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修辞论美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中国现代学引论》《第二重文本》《艺术公赏力》等。
目录
导论 通向中国现代文论传统
一、“传统”的古今中西演变
二、传统与中国现代文论
三、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的论述框架
第一章 层累涵濡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论的变迁
一、涵濡理论
二、涵濡中的中国历史景观
三、涵濡中的中国文论长时段
四、中国现代文论的涵濡方式及其革命性
五、中国现代工文论的层累涵濡特质及其时段
六、生成中的中国现代Ⅱ文论
七、层累涵濡的文论现代性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方式——以“诗界革命”论为个案
一、从全球化向东涵濡看“诗界革命”
二、王韬:“奇境幻遇”与“地球合一”
三、从王韬到黄遵宪
四、黄遵宪:“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五、梁启超:新意境、新语句和古风格
六、全球化向东涵濡的本土诗学投影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建立——兼论西方文论知识型的转向
一、西方文论“知识型”及其转向
二、中西文论的相遇方式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转向
三、以中为镜看西方
四、中国现代历史视野中的文论知识型
五、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革命”背景
六、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与“世界学术”
七、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内涵和特征
八、以曹丕与陈独秀为案例
第四章 中国现代文论核心范畴的位移:从典型到感兴——兼谈兴辞在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中的存在
一、典型在西方及其向东涵濡踪迹
二、典型在中国的兴衰及其启示
三、中国现代文论传统三层次及其若隐传统
四、感兴在现代的若隐若显及其原因
五、中西比较中的感兴再生
六、感兴论与21世纪中国文论现代性传统建设
七、汉语文学的兴辞性
八、兴辞在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中的存在
第五章 中国现代文论中的外来他者
一、外国文论在中国六十年
二、四次转向的动力与特色
三、外国文论与中国现代文论走向
第六章 中国现代文论的双重品格
一、中国现代文论的品格
二、中国现代文论的现代型品格
三、中国现代文论的现代型品格之特征
四、未来:从显西隐中到以中化西
五、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型品格
六、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型品格之特征
第七章 心化美学与物化美学之间——简论中国现代美学Ⅰ与现代美学Ⅱ
一、长时段视野中的中国现代美学
二、中国现代美学Ⅰ:革命年代的心化美学
三、现代心化美学的传统渊源
四、生活论与中国现代美学长时段
五、现代美学工与现代美学Ⅱ:从革命年代的心化美学到改革年代的物化美学
六、反物化的物化美学范式:兴辞美学
第八章 中国现代文论中的文艺美学形态
一、文艺理论美学化的学科之花
二、古典诗教传统与现代美学的合力
三、学科归属:交错还是特殊
四、有限度的自由之花
第九章 中国现代文论的新趋势——兼谈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教育
一、“理论之后”的理论
二、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三、“理论之后”文学理论的特征与选择
四、文学理论与兴辞化臻美心灵的养成
五、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教育问题
六、文学教育的现代角色及其当前危机
七、重新召唤诗意启蒙的幽灵
第十章 现代型文学:中国文学的新传统——兼谈大海形象中的现代性问题
一、中国文化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
二、审美现代性与汉语现代性及二者的交叉点
三、中国的现代型文学传统
四、中国现代型文学与中国现代学
五、大海形象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分析《你见过大海》
第十一章 当代文学语言状况
一、政治整合、语言俗化与大众群言
二、思想解放、语言雅化与精英独白
三、文化认同、语言多元化与奇语喧哗
四、角色认同、语言分合与多语混成
五、片语博笑与文学语言新景观
结语
一、涵濡中的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
二、中国现代文论产生方式中的两种过程及其交融
三、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核心范畴、我他关系模型及品格
四、中国现代文论的分化与联系
五、中国现代文论传统与中国现代型文学传统
后记
导语
本书为中国现代文论传统,概要地阐述中国现代文论若干方面的特征。
要了解中国现代文论传统,就需要对传统、文论传统以及现代性传统本身做出大致的阐明。
聚焦于大海形象而探讨中国现代型文学传统的特性,有助于回头反思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的特性。探讨当代文学语言状况,可见出中国现代文论对语言这一文学基础层面的反思情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精)/中国现代文论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一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211418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98
CIP核字 2016179152
中图分类号 I206.6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4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