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音乐修辞学原理 |
内容 | 作者简介 朱传迪,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研究员,作曲家。1936年农历正月初三生于武汉,祖籍汉阳横山朱湾。1961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学生时代即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以前,在专业剧团任作曲、指挥期间,写有歌剧、楚剧、曲艺、舞蹈音乐作品和声乐、器乐曲多部(首),但都是“猴子搬包谷——随写随演随丢”。唯一“幸存”者,只有20世纪70年代初挖掘、整理、创编并使之定型而成为一个新的曲艺品种的“宜都梆鼓”,至今尚在当地广为流传。1980年以后,转做音乐编辑,历任《湖北音乐》《流行歌坛》等杂志主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北卷》副主编。此外还应邀到各音乐院校做兼职教师多年。编、著有《中国风俗民歌大观》、《歌俗丛话》、《吉他乐理与弹唱》(与定正煜合著)、《音乐修辞学原理》,以及《民俗歌谣论》等多篇论文。 目录 绪论 修辞梗概 音乐修辞 走进音乐 A卷 语言习惯 第一章 乐语 音乐之声 声之点线 线之纵横 第二章 语法 基本语法 语法范畴 音响法则 第三章 主题 结构形式 主题类型 特殊称谓 B卷 修辞通则 第四章 警句 从“噫”说起 以类相归 轶闻趣事 第五章 比喻 基本概念 三种类型 明暗论辩 第六章 借代 换个名字 双重特征 一字之差 第七章 引用 音乐成语 震怒之日 民间曲调 第八章 摹绘 飞禽走兽 大河的水 天上的雨 第九章 比拟 别开生面 观赏拾零 借题发挥 第十章 讽喻 事理之比 古典别解 生前禁演 第十一章 移觉 戏的故事 诗的新变 画的升华 第十二章 示现 追述示现 预言示现 悬想示现 第十三章 物候 春夏之阳 秋收时节 冬咏雪橇 第十四章 反复 两种反复 配器反复 形象反复 第十五章 变序 语序之变 倒装再现 两种省略 第十六章 映衬 漫话映衬 主次之分 不是对比 C卷 纯乐例话 第十七章 体裁 勋柏格说 贝多芬改 门氏新风 第十八章 神思 幻象之声 印象之声 意象之声 结语 试验报告 听鲁迅说 耳学修养 附录 参考书目 内容推荐 怎样欣赏音乐?这是中外音乐家都很关注的一个命题。目前,就其著述而言,不外乎三种:一是从音乐史说起,顺便介绍名家名作;而是从体裁入手,分门别类地讲解名家名曲;三是从曲式(结构)出发,按小节诠释名家名作。 本书另辟蹊径,搬出祖传的修辞,以作欣赏体系的“添加剂”,使意会有所依,言传亦有其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音乐修辞学原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传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06052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首版时间 | 2019-08-01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0 |
CIP核字 | 2018231983 |
中图分类号 | J60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