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雨北大水木清华
内容
作者简介
阿忆,男,1964年4月10日出生,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系副主任。
曾担任央视大型历史专题片《香港百年》策划人兼总撰稿,央视《实话实说》策划人,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和《世纪大讲堂》总策划,并为凤凰卫视撰写大型系列专题片《北大缤纷一百年》《水木清华九十年》《百年中美风》《百年大公报》。
书评(媒体评论)
实际上,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中国整个知识分
子精英群体都集中在北大,它所形成的“北大精神”
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某种
精神。或者说,北大精神代表了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
子,它树立了基本的范式。
——钱理群
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坠
落……我希望清华在学术方面应向高深专精的方面去
做。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
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
——梅贻琦
目录
北大:从京师大学堂起步
老园子的变迁
此时幸遇先生蔡
五四运动
巨星的陨落
国难当头
西南联大(上)
西南联大(下)
风雨中的红楼
有朋自远方来
50年代的那一批(上)
50年代的那一批(下)
恢复高考后的北大
走进80年代
最后的圣人
荣耀与危机
清华:从工字厅说起
遥远的清华园
先生之风
未树先荫
在民族危亡之际
千秋耻,终当雪(上)
千秋耻,终当雪(下)
风雨清华园
50年代的激情
我以我血荐轩辕
夺回失去的岁月
无阻我飞扬
精彩页
北京景山公园东门外有一条极普通的小胡同,不过你可不要小看它。人民教育出版社曾在这里办公多年,它的那扇铁栅栏门两百多年前曾是朱漆灰瓦,典雅尊贵,里面住着乾隆皇帝的四公主和驸马。一百年前,慈禧太后下令把这里划给了京师大学堂,这座大宅院于是成了北京大学的摇篮。
这里曾是驸马府,和嘉公主生活的地方,不知为什么,老北京一直称它为“和嘉公主府”。帝制时代,公主住在公主府,驸马想跟公主亲热必须请公主宣召,这种烦琐的君臣手续让大多数驸马与公主貌合神离。但乾隆的四公主与众不同,她像是革新派,直接住进了驸马府。她和驸马恩爱有加,生了好几个子女。但他俩命都不长,驸马活了不到50岁,公主只活了22岁。于是,这座具有革新气质的大宅院被冷落了一个多世纪。
当清朝由盛世转入末世,中兴祖业成了黄粱一梦。1896年,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光绪皇帝,第一次求设“京师大学堂”。两年后,光绪戊戌变法,任命自己的老师孙家鼐做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这便是北大第一任校长。那段时间,《京报》几乎天天登载孙家鼐关于京师大学堂的奏折,这所大学的营建成了文人圈中最热门的话题。
按照光绪的意思,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国家最高学府,还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它的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光绪还接受了李鸿章和孙家鼐的举荐,任命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博士做西学总教习。这个惊世骇俗之举让北大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浓重的西学印记。
不过好景不长,戊戌变法仅仅百天,慈禧便夺了光绪的皇权。孙家鼐先是进谏反对,随后托病辞职。也就是说,学富五车的孙家鼐只做了不到三个月的空头校长,连北大校址也没能选定。侥幸的是,慈禧废止了戊戌变法的一切,唯独留下了美国传教士担任西学总教习的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不仅被留下,而且加速筹建。后来,慈禧把沙滩后街空闲了一个世纪的驸马府拨给了京师大学堂。北大首次招生,在1898年最后一天正式开学。
戊戌变法失败,北大丝毫未损,直到八国使馆卫队进京,北大才第一次倒了霉。慈禧不得不下令停办大学堂,然后逃往西安,驸马府成了俄国兵和德国兵的兵营。谈判成功已是1902年,慈禧回到北京,恢复京师大学堂,任命重臣张百熙做管学大臣。
张百熙聘请了一批学问家掌管北大,桐城派名家吴汝纶是总教习。此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组成外务部,它四十年前创办的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改称“译学馆”。
严复因翻译《天演论》名扬四海,林纾翻译《茶花女》,名声更大。张百熙任命严复做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林纾做副总办。译书局就是北大出版社的前身。
1912年,帝制瓦解,为了让瘫痪的大学堂恢复生机,袁世凯提升严复做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文学院院长。三个月后,教育总长蔡元培呈报袁世凯,提议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总监督改称“校长”,并请严复继续担任校长。袁世凯当天签署命令,“北大”二字自此而成。
北大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蔡元培、严复、外籍教授们都显得格外高兴。不过,严复在北大工作的时间不长,他因与教育部的矛盾越来越大,不久便辞职了。
1916年,北大代理校长兼工学院院长胡仁源亲手设计了著名的红楼,地点就在驸马府西边不远的“沙滩儿”。两年后,红楼落成,校长已换成蔡元培。在当时的京城,四层的建筑格外显眼,因为楼身是红色的,老北京人管它“北大红楼”。
现代人已经不大知道,北大不止一座红楼,红楼只是老北大四个主要教学区中的一个。红楼前,笔直地横过一条碎石马路,过去叫“汉花园大街”,而红楼所在的院落过去一直叫“汉花园”,也就是北大文学院所在地。
红楼文学院建成后,驸马府只剩下北大理学院。
红楼东侧曾经有一条小河,刘半农教授叫它“北大河”,河的东岸叫“东河沿儿”,河的西岸却叫“北河沿儿”。不过后来,小河被填平了。58路公共汽车线路上还曾有一站叫“骑河楼”,可以想见,当年一定有一座独具匠心的小楼浪漫地骑跨在北大河之上,左脚站在东河沿儿,右脚落在北河沿儿。
坐落在骑河楼的民政部大院清朝时是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后来是北大法学院。蔡元培做校长时,法学院的拱形门里设有北大学生储蓄银行,目的是增进学生的理财能力,由经济系教授马寅初兼任学生银行顾问。
P4-10
导语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前央视与凤凰卫视知名媒体人阿忆倾情写作,讲述中国两所蕞高学府北大、清华的百年历史。
本书不仅讲述了大学的历史,更展示了大师的风采,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吴宓、鲁迅、朱自清,他们或在政界颇有建树,或是学术泰斗,在历史的洪流中发光发热,倾自身资源、能力,推动中国教育,启民智,将中国推向现代化。
本书展现的两所高等学府的教育理念为大学教育树立了典范。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术至上、男女同校,清华的德智体三育并进、重视通识教育的理念,都是极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当代依然有借鉴意义。
本书从北大红楼、清华工字厅开始讲述,涉及民国时期的学生运动,全面抗战时期风雨飘摇的西南联,内战时期各方势力的博弈,是有故事的历史,故事中有大师,有学子。
内容推荐
在中国,北大、清华是家喻户晓的高等学府。北大,起步于戊戌变法中改革派创建的京师大学堂。在20世纪20年代,它汇聚了中国几乎整个知识分子精英群体。“北大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某种精神。清华,最初是用庚子赔款建成的留美预备学校,经过历代校长的抗争和建设,终成独立大学。清华贯彻“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具备自然、社会、人文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可以说,自清末建校以来,这两所大学就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塑造了中国的近现代史。
本书从北大红楼、清华工字厅开始讲述,涉及民国时期的学生运动,全面抗战时期风雨飘摇的西南联,内战时期各方势力的博弈,故事中有大师,有学子。无论在什么时期,北大和清华的学人都以其洞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为国家的生存与民族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雨北大水木清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25624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36
CIP核字 2019149835
中图分类号 K820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5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