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作为一套开放式的研究丛书,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分专题分批次,组织力量、研究撰写,由点而面、展开推进,传播成果、交流思想,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著作出版重要平台,力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理论贡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本书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国际影响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等几个重点问题入手,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

作者简介

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原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主题,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中标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整体,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分别论述作为文化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内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生产方式的视角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视野中的文化发展战略等专题,是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专著。

目录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第一章 从“四个自信”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8

三、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石/13

四、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支柱/18

五、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25

第二章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34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4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6

第三章 弘扬革命文化

一、弘扬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68

二、革命文化的内涵特质/84

三、弘扬革命文化的实践要求/99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深刻理解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实质/108

二、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脉络/112

三、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20

第五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130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共同价值追求/135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140

第六章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158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169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主要路径/180

第七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正确领导/192

二、高举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199

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04

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10

五、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17

第八章 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

一、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的理论依据及意义/22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的内涵及构成/230

三、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面临的主要挑战/234

四、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的目标任务与原则/246

五、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的实践路径/254

第九章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国际影响力

一、做好文化“走出去”这篇大文章/264

二、塑造国家文化良好形象/271

三、提高文化国际交流水平/279

第十章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世界文化和谐发展

一、世界文化和谐发展的实践基础/288

二、和谐发展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要求/298

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世界文化和谐发展的时代任务/305

第十一章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原则/31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发展的战略构想/32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发展的战略路径/328

后记 /333

精彩书摘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相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提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深入探索和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推进文化育人、文化强国、文化外交的部署更加有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阐述了文化自信的独特性质和力量。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前提。

(一)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到文化自信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明确宣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核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道路自信的基础。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我们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范畴,这是理论自信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开拓、理论创新与制度构建同步展开的过程,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制度自信的根基。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已有认识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概括为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道路、创新理论、完善制度,并且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功能、源流传承、精神内涵,充分发挥文化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强基固本、引领激励的作用,达到了文化自觉的新境界。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四个自信”应势而出。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反映了实践和认识的进展。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国家的精神世界、社会的精神标识、人民的精神生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始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文化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中。新时代,中国梦更加需要文化的激励和支持,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层底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汇聚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面对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复杂局面,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斗争、多种价值观念的对立冲突,必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抵御挑战,在更为根本、更为普遍、更为重要的意义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础。在“三个自信”中,文化自信存在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影响道路自信、贯通理论自信、支撑制度自信,支持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深化“三大规律”认识,我们党对文化的本源性基础性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确立更加自觉。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功能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本领域更加坚固,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相互作用、相互强化。

(二)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广泛性深厚性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关系。道路自信源于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道路自信这些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都包含着文化渊源和文化基础,内含着文化自信,而且更为广泛和深厚。我们党和人民坚持这条道路,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引领的,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崇高价值追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动力。我们党和人民坚持这条道路,是以伟大民族精神为底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励走出一条强国裕民之路。我们党和人民坚持这条道路,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源的,自强不息、大同和谐、集体意识等,构成这条道路的文化基因。

理论自信基于文化自信。理论内在于实践和文化之中,理论是实践和文化的产物,理论自信就是一种实践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出文化自信,表明要用更为宽阔的眼界看待理论与文化的关系,认识理论自信的根源。理论自信内含着理论所秉承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理论自信需要价值观自信的支持,价值观自信就是文化自信。我们讲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理论自信的表现,而之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根本的还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价值立场,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所彰显的文化精神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理论自信需要相宜的文化土壤和文化氛围,文化自信就是这样的文化条件。有了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才能建立起来。在提出理论自信之后,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既是理论自信的逻辑要求,也是理论自信的确立要求。

制度自信的灵魂是文化自信。制度是一定生产力的产物,也是一定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会形成不同的制度。制度自信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顺应时代潮流的制度、代表人民利益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制度自信,既是对制度效果的自信,也是对制度理念的自信。制度理念是一种文化,是制度自信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和财富创造者,理应成为国家主人的制度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而不同、民惟邦本的制度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法治信仰、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筹公平与效率的制度理念。

(三)文化自信创新文化理论

文化自信的提出,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相互依存。这是从社会结构、社会领域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中持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得出的宝贵认识,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结构中,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并列,并且有着更为重要的功能,这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不矛盾,而是在更为基础的意义上,在从基本领域到基本结构的过渡深化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定位,也就是本体的定位。由此,文化自信也具有本体的意义,而不是附属的、派生的意义。

提出文化自信,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是在传承有着5000多年文明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和主流的传统文化,包含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分,吸纳各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营养,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纽带。文化自信是对革命文化的自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革命事业,而且创造了以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创造了感召人民群众、凝聚党心军心、激励奋斗不止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即使岁月流逝,走在新的长征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有那样一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文化自信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创造的新文化。这一文化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与时代潮流相一致,与人民群众同心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显著标志和主要内容。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颜晓峰
译者
编者 编者:颜晓峰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137625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534
CIP核字 2018275824
中图分类号 G1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0
161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胶版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