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刑法解释的基本原理
内容
内容推荐
刑法解释根本上是说理,而说理离不开论证。随着后权威时代人们价值判断的多元化,法的正义性、有效性逐步成为在法的安全性之外新增设的价值标准,这使单一的“法寻找”面临困境之同时,又使“法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客观必须,这就蕴含着实质解释论的合理性及存在的制度空间。当然,实质的刑法解释只有在形式的刑法解释结论与刑法的正义性、有效性存在根本性的冲突而又无法获得妥当性结论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中,立足于处罚的妥当性之考虑,运用现代方法论探究刑法解释的制约因素及模式选择,是破译刑法解释绩效之谜的刑法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刑法解释的基本原理》并没有沿用传统的研究路径——只是对实质解释论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如何运用等进行研究,而是立足于刑法解释“是什么”“做什么”等基本范畴,以及刑法解释的目标、方法、限度等逻辑体系,超越法条及法条内部的逻辑分析,借助于法哲学、法教义学、法社会学、法政治学等分析工具,不仅分别探讨了刑法解释的概念、功能、方法与运作机理等,而且详细论证了其与刑事政策、基本原则、刑罚目的、后果考察、人之图像、法学家法、规范保护目的、法益保护位阶、法秩序一致性等十几个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支撑理由。
作者简介
姜涛,1976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第四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兼任江苏省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港澳台法律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等,入选校首届“百名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333工程高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和江苏省“社科青年英才”培养对象等人才计划。著有《劳动刑法制度研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的基本原理》《走向知识化的法学理论》等,在《人民日报》《中国法学》《伦理学研究》《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和重点项目各1项、青年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江苏省省级本科、研究生教学改革课题各1项,研究成果获得第二届董必武优秀青年法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二等奖、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主体间性与刑法解释
一、反思现代刑法解释论的自我理解
二、视角的转换:从主客观性到主体间性
三、刑法解释的目标诉求:主体间性
四、刑法解释之主体间性实现:法律论证的视角
五、主体间性的法律实践:重视刑法解释的可接受性
第二章 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
一、说不清的刑法解释论
二、刑法解释的政策家门
(一)法条主义的困境与刑事政策的入场
(二)社会效果与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化
三、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化
(一)轻罪的犯罪构成与从宽相济刑事政策
(二)重罪的犯罪构成与从严相济刑事政策
(三)量刑情节的解释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第三章 基本原则与刑法解释
一、问题之提出
二、基本原则对刑法解释的证立价值
(一)作为规范导向的基本原则
(二)基本原则对刑法解释的规范意义
三、刑法解释中的规则困境与原则导入
(一)规则困境:刑法解释不能承受之重
(二)原则导入:刑法解释的“旧装换新颜”
四、三大基本原则在刑法解释论上的适用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构成要件明确性对解释方法的限制
(二)罪责刑相适用原则与“以刑制罪”解释思维的适用
(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重强、轻弱”的刑法解释
五、简单的结论
第四章 后果考察与刑法解释
一、作为刑法解释论证规则的后果考察
(一)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的梳理
(二)后果考察对刑法解释的意义分析
二、后果考察之理论范式的初步建构
(一)后果考察在于确保刑法解释的合理性
(二)后果考察在于补足开放构成要件
(三)后果考察呼唤结果取向的刑法解释
三、把后果考察作为刑法解释的基准
(一)刑法解释规则的多元与刑法目的解释的出场
(二)刑法目的解释的难题与后果考察的入场
(三)后果考察与刑法目的解释的两个向度
第五章 人之图像与刑法解释
一、从当代刑法的归责体系解释切入
二、理性与实证:刑法中“人之图像”的双重再塑
(一)刑法中的人之图像:扬弃秩序中心主义刑法立场
(二)刑法中的人之图像:在“具体人”与“抽象人”之间
三、定罪和量刑:多重人之图像下的刑法解释
(一)被害人像与无被害人犯罪之入罪标准的从宽解释
(二)弱势群体与“重强、轻弱”之刑法解释实践
(三)个体主义与秩序维护型犯罪入罪标准的限制解释
(四)人性尊严与死刑适用标准的从严解释
第六章 刑罚目的与刑法解释
一、定罪与量刑之间的关系定位
(一)定罪与量刑是以刑事责任为中介的因果历程
(二)定罪与量刑是以刑法解释为调适的有效对接
(三)定罪与量刑是以刑罚目的为依循的一体运作
二、量刑公正实现的出路:刑法解释
三、刑法解释的几个相关问题
(一)在罪刑法定原则的边界下进行刑法解释
(二)刑法目的解释之“目的”应是刑罚目的
(三)重视“以刑制罪”思维对刑法解释的意义
第七章 法学家法与刑法解释
一、面对双重危机的深思
二、法学学说:定义、定位与知识属性
(一)法学学说:定义与定位
(二)基于知识的信任:法学学说的知识属性
三、法创造与正确性:当代刑法解释学中的论证规则
(一)法创造:刑法解释论证的前提
(二)正确性:刑法解释论证的目标
四、法学学说对刑法解释的影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展开
(一)法学学说影响刑法解释的理论诠释
(二)法学学说影响刑法解释的制度实践
五、法学通说:刑法解释的“隐性法源”
(一)法学通说:奉为经典的法学家法
(二)法学通说:刑法解释的“隐性法源”
六、简单的结论
第八章 法理思维与刑法解释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法解释的思维区分:法律思维、法治思维与法理思维
(一)法律思维:刑法解释的最低形态
(二)法治思维:法律解释的中间形态
(三)法理思维:法律解释的高级形态
三、法理思维:规范论的价值判断来源
(一)规范论中的价值展开:以犯罪论体系为中心的思考
(二)法理思维:规范论之价值判断的来源
四、情理论的理论逻辑与理论创新
(一)情理论的理论逻辑
(二)情理论的理论突破
五、情理论在刑法解释实践中的运用
(一)情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情理论在刑法解释中何以可能
第九章 规范保护目的与刑法解释
一、问题的提出
二、规范保护目的之学理诠释
(一)规范保护目的:客观归责论的核心范畴
(二)规范保护目的:刑法规范之内在体系
(三)规范保护目的:基本范畴的界定
三、内外交织型规范保护目的与空白罪状之违法要素认定
四、内部协调型规范保护目的与兜底条款之合类型化解释
五、总分结合型规范保护目的与犯罪成立之定量要素的判断
六、简单的结论
第十章 法益保护位阶与刑法解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刑法解释的基本原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736125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8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558
CIP核字 2019129610
中图分类号 D924.0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5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