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致敬这座城
内容
后记
新作《致敬这座城》即将付梓,这是花了近两年时间
写成的一本书。如同以往每本书出版时的心情一样:心中
充满愉悦,坐在案前,望着书稿,慢慢回想着写书过程中
的一些事情,享受着温馨。
想到写这本书,是完成《坊巷格局——一个人眼中的
坊巷》之后的一日,去了长乐的琴江,听了有关这个村的
故事,心久久不能释怀——满族,马背上的民族,由草原
而向海,有着太多的故事。回来后,查了相关资料,以游
记的形式,融史料于文中,写出《琴江、琴江》一文。文
章发表后,遂想到用这一形式去反映福州这座城市厚重的
历史,于是,选定了从福州这座城市的起点——越王山顶
的屏山开始,沿中轴线铺陈开来,一个点一个点地走着,
一个点一个点地写着,便有了书本中呈现的这些散文。
在写作过程中,我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福州市的各级
政协组织和闽都文化研究院等机构以挖掘福州历史文化为
己任,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有如《冶山史话》《鼓岭史话
》《朱紫名坊》等书籍,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没有读过这些书,参考这些资料,就不会有我的这些文
章,或者说,这些文章就不会如此丰满。我向他们表达我
深深的谢意。
我如一名行者,走进文中的每一处。我深深感到,只
有走进了,才会被撩拨,才会思如泉涌。在走进中,福州
市名城委、仓山区文管委及闽都文化研究院的同志给予了
许多帮助,他们为我讲解,让我的认识从碎片变成整体,
解开了心存的一些疑惑。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难以写成
这一篇篇文章,在此向他们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感谢林飞先生,我的每一篇文章写就后,都有一种一
定要请他指正的冲动,他也都会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
悉心指导,给予建议,施予帮助。
如同我前几本书中写到的: “感谢亲爱的读者——
你们的阅读,让我感受到创作的价值。”这本书的价值,
同样是亲爱的读者——你们赋予的。
目录
中轴线,向江逐海
镇海楼遐田
冶山,不高却厚重
三坊七巷建筑表现出的伦理思想
从古诗中认识三坊七巷
朱紫坊
乌山于山
在上下杭,触摸榕商文化的根与脉
烟台山,老洋房
内河随想
彩虹飞架,跨江向海
鼓岭,在这里
马尾,吻江派海
琅岐:镶在海口的宝玉
琴江,琴江
庄寨:永泰的文化符号
永泰庄寨记
月上洲头
聆听石头厝唱歌
福州女人
短篇三章
后记
精彩页
中轴线,向江逐海
最近读了祝勇先生写的《皇城北京》,其中有一篇《正传:王者轴线》,写道: “中国的‘中’字,是对于古代城市中轴线最好的图示。从这个象形文中,我们看到了一座四方城池,和贯穿城池的南北的中轴线。”祝勇先生还对北京的中轴线做了这样的论述: “它不仅是空间的线索,也是时间的线索。从元代到共和国,几乎所有的历史都能从这条轴线中找到依据。这也是许多旅行者抵达北京后,最先踏访中轴线的原因。”
丁酉三月末,去了趟京城。清晨出发时,南方的榕城下着雨,到了京城,蓝天白云,阳光灿烂,视野极其开阔。下午办完公务后,与同事一道绕着故宫的外围走了一圈,整个故宫和不远处的景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沐着金辉,不少人在护城河边上拿着“长枪短炮”,留下阳光辉映下的故宫夕照。记得祝勇先生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景山并不高峻,但高度刚好适宜人们俯视这座古老的城市。景山制高点上的万春亭,是北京中轴线上唯一没有实用价值的宫阙建筑,然而它却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意义——这座突起的四角攒尖式古亭给人们观察这座古城提供了最佳视角。
景山上的这座万春亭,让我想起了福州屏山上的镇海楼。曾经在省档案馆编辑的《流年似水——外国摄影家眼中的闽江与福州》一书中看到一幅拍摄于20世纪初《亭中望楼》的照片,透过西湖的亭子,屏山的镇海楼隐约可见。那时的城市,没有像如今这样高楼林立,城市的民居静静地卧在这块开阔的土地上,让人体会到城市的宁静。如今的镇海楼,是2009年重建而成的,它雄立屏山之巅,以红色为主基调,飞檐翘角,白日里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端庄大方,夜晚灯火璀灿,格外引人注目。镇海楼给人们观察福州这座古老城市提供了最佳视角,从这里去触摸这条中轴线,不仅有空间的线索,还有时间的线索,似乎可以触摸到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感受到2000多年的脉动。
记得在福州工人文化宫一楼的长廊上,有一幅长达22米的国画。它是福州的十五位工人画家用时近半年联手绘就的一幅作品,取名为《福州中轴线》。伫立于画作前欣赏,感慨很多。画作南起屏山,一条长长的八一七路从屏山脚下的古榕树延伸铺展开去,经鼓楼、东街口百货,三坊七巷坐其右、朱紫坊在其左,穿南后街过中亭街,上下杭于街之右,直达闽江。站在江滨,可眺望对河烟台山,20世纪初,五口通商时,那里是福州的领事馆区,“洋人”聚集的地方。这条长长的八一七路,是20世纪50年代市政建设时,迁了城隍庙,拆了鼓楼及几座老城门,形成的以福州的解放日命名的道路,它让人记住了福州解放的日子。这条路,是50年代城里最重要的一条路,也是第一条横贯南北的道路,成了这座城的中轴线,集聚了福州的城市精华,可以触摸到福州城市发展的脉动。
且从这条中轴线徐徐展开福州城市发展的历史画卷。闽在周为荒服,“自无诸建国,都冶为城,是为冶城,设险守国,自汉始也”。“无诸建国古蛮州,城下长江水漫流”,可以想象当时山脚之下冶城的城市风貌。在挖掘福州地铁一号线时,在屏山车站附近挖掘出了古汉城遗址。今省财政厅家属区里,有一处山,称之为冶山。那里有一处欧冶池,立于池旁,依稀可以听到锻铁之声。 “冶城”为福州建城奠定了基础,往后的干余年间,这座城市从冶城一直往南拓展,先是故城,《三山志》言,“闽越王故城,在今府冶北二百五步。以势考之,当在今城隍庙迤北,至诸古岭等地也”。后是子城, “始为越王山之南”。再是罗城, “天复元年,王审知创筑罗城环子城外”。继而在梁开平元年,复筑南北夹城(亦称外城),顾名思义,是在罗城基础上往南北拓展。我粗粗地理了一下,福州在古时历冶城、子城、罗城、夹城、外城,城市就从屏山下,渐次地如浪似的向南拓展,向江而去。P1-3
导语
感谢这座城市,于岁月中谱写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奠定了自身的厚重。长乐太平港乃郑和七下西洋候风起锚之地,使这座城市成了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马尾设立船政衙门,创造了船政文化;烟台山上,留下的幢幢带着异域风情的楼宇,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对外交往……
感谢伟大的新时代,这座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起拥有了一张美好蓝图,福州人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怀揣梦想,建设幸福之城,不停地奔跑着……
序言
致敬这座城
长期生活在这座城市,越来越感受这是一座底蕴十分
丰厚、充满情调的城市,愈加爱上了它,而又因爱而更添
了对这座城的景仰与敬畏。
关注这座城市,从三坊七巷始。经常造访三坊七巷,
行走于南后街,穿梭于坊巷,漫步于院落,从坊巷格局到
庭院格局,我仿佛触摸到了一条脉,一条属于这座城市的
文脉,嗅到了弥漫于空气中一股浓浓的文气。在行走之中
,我体会到“中国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
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厚重。于坊巷间行走,我经常听到
百姓用“七遛八遛、不离福州”来表达他们的不舍。简单
的“不离”二字,包含着多少情感,他们把生活的这片土
地,视为有福之州,认为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都是有福之
人。楼适夷先生在1937年写的《福州有福》一文中写道:
“福州人有一句口头禅,叫作‘福州有福’,一句口头禅
,说明这句话已经很深入人心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读
到了清末时居住在福州的传教士卢公明的《中国人的社会
生活》,这本书主要描写150年前福州人的日常生活,开篇
第一句话便是:“福州——有福之州,是福建省的首府。
”当时,我读到这句很是惊奇,说出“有福之州”这句话
的竟是一个外国传教士。读宋代龙昌期写的一首诗“等闲
田地多裁菊,是处人家爱读书。饮宴直尝千户酒,盘餐喉
候两潮鱼”,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宋时福州市井图,风景宜
人,文气充盈,物产丰富,由此触摸到福州人从心底流淌
出的满满幸福感,看到他们微微陶醉的眼神,心底便有了
穿越时光隧道、用游记将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串联起来
的愿望:用眼所见去勾引出被岁月遮掩的历史,以游记散
文的方式将它们放在一个平面上。这个事,大约花了一年
的光景。
在写作过程中,思绪始终因城市的发展脉络跳动而活
跃,因这座城市的底蕴厚重而激动,数度为这个城市发展
的神奇停笔掩卷。
我感佩先人,将生息之地选择于三面靠山、一面临水
的开阔盆地之中。三面靠山成一个半环绕之形,城市依偎
在山的怀抱里;一面临水,是海水与江水的汇聚之地,让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既享海之利,又享江之便。北高南
低,山水从北而来,绵延缓缓,滋润了这片盆地后流入大
海。
我感佩先人,2000多年前,选择在越王山脉的)台山
筑了城。这座城由此发端,虽然历经子城、罗城、夹城、
外城、府城而面积不断扩大,但是鼓楼这片区域作为城市
的中心地位始终不变。
感佩先人,将屏山脚下定为城市发展中轴线的起点,
从这里,向江向海铺陈而去。登镇海楼,视线从屏山脚下
向南而望,如一条串珠的线,串起了)台山、鼓楼、三坊七
巷、朱紫坊、于山、乌山、上下杭,通达闽江,跨闽江而
到烟台山。这条中轴线,可以一窥灿烂的闽都文化——以
三坊七巷为代表的儒学文化,以上下杭为代表的商贾文化
。这个城市之所以厚重,其实就是文化的厚重;这个城市
之所以有自己的气质,是文化涵养的结果。立于镇海楼,
目光随中轴线延伸,耳边仿佛听到一种节奏由慢而快,令
我感到吃惊:改革开放的之前的2000多年,这条中轴线到
闽江边而停滞,而改革开放40年来,中轴线越闽江、跨乌
龙江、面江向海、东拓南进、波澜壮阔。由于当时的条件
限制,先人们选择了可利用海的优势又可避海之劣势的这
块地作为休养生息之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人
逐海而去。这座城市,从有海而看不见海到临海而筑、向
海而居,成了真正的滨海城市。福州啊,踏潮而来,向海
而去。
感佩先人,造就了纵横交错的内河,这是人类智慧与
大自然的完美结合。在城市的不断拓展中,护城河便成了
内河的一部分,加上为了浇灌阡陌的沟渠,在从农村向城
市转变的过程中,先人将用于灌溉的沟渠留下了,成了内
河。这内河,如一个人体的血管,有主动脉、支动脉;这
内河,在还没有汽车的时代,是城市最主要的路,称为“
水路”,达江通海,牵家联户。这内河,让这座城市“活
”了起来,于阳刚中添了柔美。不少外地人看了福州内河
,大为感叹:福州怎么会有这样多的内河啊!他们的眼神,
流露出的是羡慕。夜晚,漫步于内河河畔,赏着这座城市
的夜景,我慢慢地体会到这座城市的性格:奔放中又有些
内敛。
感谢上苍。闲暇时,我喜欢独自伫立于被称南台岛的
淮安头:闽江之水浩浩荡荡而来,在这里分为闽江(在福州
城区段称“白龙江”)和乌龙江。淮安头,不需要任何的人
工雕琢,自然调节着、分配着水量,被人称为“一处比都
江堰更神奇的地方”。我喜欢在夕阳西下时,站在洪塘桥
边,静静地欣赏余晖映照下的处于乌龙江心的金山寺,岁
月悠悠、江水潺流、日出日落,它总给人一种既置身于激
流之中,又身处于桃花源之外的感觉。我还喜欢将自己的
身躯整个儿浸泡于温泉之中,洗去疲惫……这是上苍赐予
这座城市和它的子民的礼物,是上苍的厚爱。
感谢这座城市,于岁月中谱写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奠
定了自身的厚重。长乐太平港乃郑和七下西洋候风起锚之
地,使这座城市成了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马尾设立船
政衙门,创造了船政文化;烟台山上,留下的幢幢带着异
域风情的楼宇,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对外交往……
感谢伟大的新时代,这座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起拥有
了一张美好蓝图,福州人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
怀揣梦想,建设幸福之城,不停地奔跑着……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止于她的颜值,还在于她的气质
:不止于触摸时的温度,还在于触摸时的厚度:不止于岁
月酿造出的风韵,还在于虽经沧桑而依然活力四射;不止
于今日的美好,还在于对未来的向往。福州就是这样一座
有颜值、有气质,有温度、有厚度,有风韵、有活力的城
市,这座城市,有情有爱,这座城市,我越来越爱。
关于这本集子的名字,我曾经想到了两个。一是“致
敬这座城”,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座
城市的人、事、物,都有无数让人致敬的理由。我致敬这
座城,这种致敬如军人般庄重而神圣,是由内而外的真情
流露。二是“城市厚度”,因为我以游记的形式将福州的
厚重历史勾陈出来,想让人们通过阅读,知晓这座城市是
那样的厚重。我以两个名字各写了一篇序,虽然选择了“
致敬这座城”作为书名,但还是留下“城市厚度”为自序

我虔诚地向这座城市致敬,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昨天、
今天和明天,这座城市的人、事、物,都有无数让人致敬
的理由。这种致敬如军人般庄重而神圣,是由内而外的真
情流露。当这篇文章搁笔之际又传来喜讯,福州成功获得
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权。世界文化遗产资源丰
富的福州,大踏步走上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重大决策
的前台。这足以说明这座城市正日益受到世界的瞩目。福
州明天更美好,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推荐
作品为作者抒写福州的散文作品集,包括有《中轴线,向江逐海》《镇海楼遐思》《琅岐——镶在海口的宝玉》《月上洲头》《琴江,琴江》《庄寨:永泰的文化符号》《马尾,吻江派海》《从古诗中认识三坊七巷》《在上下杭,触摸榕商文化的根与脉》《鼓岭,在这里》《聆听石头厝“唱歌”》《朱紫坊》《乌山、于山》《冶山,不高却厚重》等篇目。作者从福州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讲开去,谈城市的精神内核,咏民众的真情真意,文字质朴,情感浓烈写出了福州的历史厚度、人文厚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致敬这座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元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019206
开本 32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7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0
CIP核字 201912508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