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
内容
内容推荐
《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以问题为纲,提炼出了小读者关心、兴趣浓厚的一些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深究《三国演义》的文学魅力及背后丰富的蕴含。这些问题串连在一起,就涵盖了《三国演义》的世界观、思想观、主要人物、核心故事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一种提高挈领、高屋建瓴的解读《三国演义》的方式。作者用一种活泼、生动“接地气”的口语化演说形式来对《三国演义》进行解读,幽默、有趣、好读,并且能把生动活泼的解读和严肃认真、一板一眼的学术考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引起小读者的兴趣。除此,作者对《三国演义》的解读并不停留在作品本身,更是挖掘出了阅读名著在当今时代的意义,既贴近孩子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还能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构成和千百年来凝结传承的精华。这也是我们鼓励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的目的。
作者简介
李天飞,作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硕士,曾在中华书局担任编辑。有《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为孩子解读(西游记)》《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等专著。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为“中国诗词大会”等知名电视节目出题人,并担任北京电视台“故事大会”等节目的演讲嘉宾。亦工诗词、书法。《为孩子解读(西游记)》入围“桂冠童书”终评,获《中国教育报》“教师喜欢的100本书”,并入选百道网好书榜、中版好书榜等榜单。
目录
“三国”是怎么回事?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符合史实吗?
《三国演义》是谁写的?
《三国演义》里谁武功最厉害?
《三国演义》里都有哪些智谋?
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
为什么说煮酒论英雄比武将排名更深刻?
曹操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
刘备是不是《三国演义》的主人公?
人们为什么崇拜关羽?
人们为什么喜欢张飞?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周瑜是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
武功天下第一的吕布为什么会灭亡?
三国时代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得胜?
赤壁之战是怎么分出胜败的?
七擒孟获的故事隐藏着什么奥秘?
街亭之战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三国演义》里武将都使用什么兵器?
《三国演义》里是怎么攻城和守城的?
《三国演义》里的阵法到底管不管用?
《三国演义》存在哪些问题?
《三国演义》在今天的价值和影响是什么?
后记
导语
语言活泼有趣,视野切中当下——讲解孩子们关心的《三国演义》话题,符合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三国演义》里谁武功厉害,谁智谋厉害等等,拉近了孩子与《三国演义》的距离;
史料扎实可靠,分析宏阔深广——引经据典地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人物特色、主要情节等,帮助孩子读懂《三国演义》和《三国演义》背后的内容,全面感悟名著的持久魅力;
立意高远,积极向上——全书用一股驰骋纵横的英雄气贯穿,让孩子在阅读《三国演义》时感受到历史的风云变迁和豪迈的英雄气度,涵养一股昂扬向上的内涵;
解读名著,传承古今——作品定位为“解读”,目标是关注名著阅读的现实意义和经典文化的古今传承,在解读中让经典的价值持续传承下去;
插图精美,装帧考究——优秀青年艺术家黄箫力作,感受绘画的绝美震撼。
后记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鲜活的人物。这本小书很大一
部分,就是在分析人物。
一提到分析人物,你一定皱眉烦躁,觉得又要上语文
课了。其实你不妨这样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或者说,怎么才能
区别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呢?
不是戴不戴眼镜。比如你戴眼镜,你同桌不戴;但是
哪天他近视了,你的眼睛却治好了,情况也许就换过来了
。况且,写古代故事,还不能出现眼镜。
也不是外貌。你长得瘦,你前排同学长得胖;哪天他
减肥了,你吃胖了,也许又反过来了。
也不是衣着。你喜欢穿长裙,你的好朋友喜欢穿短裙
,但如果你们都穿校服,那又全都一样了。
人和人最大的差异,是人格。刘备、关羽、张飞、诸
葛亮、曹操……能被我们记住,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
者成功地创造了他们的人格。
外貌、衣着、喜好,只能表现这个人人格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还有他说的话,他做的事和他的心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家就是人格的创造者,其实就是
人的创造者。
所以,如果你把“创造人物形象”换一个说法——当
一回上帝,造一个人,是不是就有趣多了呢?
这是文学极大的魅力所在。它允许每个人成为“上帝
”。
面对文学,我们每个人,你、我、你的同学们,都是
上帝,都有创造人格的权力。只是,你未必有这么高超的
法力而已。但是,《三国演义》做到了,《水浒传》做到
了,《红楼梦》做到了,《西游记》做到了,鲁迅做到了
,金庸做到了,巴尔扎克也做到了。
当上帝的感觉是很爽的,真的。我最先只是研究小说
,后来,不由自主地开始写小说。因为我觉得,在我的笔
下,可以任意设计不一样的世界,写出不一样的人物,让
世界这么运行一段,然后再那么运行一段,这感觉比玩游
戏强一百倍。
当然,上帝有上帝的难处。你需要为里面的人物设计
每一句对话、每一个行为、每一件道具。如果设计错了,
那就不像他了。比如你忽然看到一句“张飞悄悄地说道:
‘讨厌。’”那这一定不是《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可能
是某个故事里叫张飞的女生。《三国演义》里的张飞一出
场,只能是大喝道:“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
死战!”
所以,张飞有张飞的行事风格,刘备有刘备的行事风
格。风格之间绝不混淆,这要看每个“上帝”的法力。
写了删,删了改,不满意再来,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有时候写了几万字,一下子都删掉。有时候憋一天,也
憋不出一句话。
除了人物,你这个上帝还要管你的世界的运行。在写
作里,这叫“推演”。
比如说,“三顾茅庐”只是历史上一个模模糊糊的事
情,《三国志》上只有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
往,乃见。”这三次是怎么去的,还是说这三次只是表示
多次而已,都没有细说。
但是作者就为我们推演了长长的一大段的“三顾茅庐
”,从刘备跃马檀溪开始,遇见司马徽,一顾,二顾,三
顾,第三次去的时候还赶上诸葛亮午睡,刘备要等待,张
飞又着急……
这是历史上完全没有记载的事,全靠作者一步步推演
出来。
但有一点是铁律:世界运行的核心是“逻辑”。这在
任何一个“上帝”那里都一样。二顾茅庐的时候,刘备遇
到大雪,张飞不耐烦地说:“风雪甚紧,不如早归。”这
就是符合逻辑。如果张飞说:“不惧风雪,才是英雄。二
哥,我与你在这雪中比比武艺。”就不合逻辑。虽然这貌
似也符合张飞的性格,但即使张飞再好勇斗狠,也没这份
雪中比武的闲心。
因为张飞的催促,刘备才不能再等,而是留了封信。
诸葛亮看了信,才对刘备的第三次造访有所准备。不然他
怎么会一见刘备,就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套“隆中对”来?
驱动着故事前行的,是逻辑。逻辑,是连上帝都要低
头屈服的更高存在。
这样就回答了,为什么语文课上左一个分析人物,右
一个分析课文,其实都是在帮你积累成为“上帝”的法力

有一天,你也会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你的大朋友 李天飞
书评(媒体评论)
《三国演义》的解读既有严谨深入的学术考证,
又有通透广阔的现代眼光,其风趣幽默、睿智练达的
语言风格也独具一格。经典是常读常新的,李天飞对
《三国演义》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每个读者都会受
益匪浅,体会到《三国演义》的无穷魅力。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三国演义》研究专家
傅承洲
如果说李天飞老师的《为孩子解读(西游记)》风
趣幽默、观点独到,那么他的《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
)》在延续这一风格的基础上,更加贴近青少年读者。
不仅深入浅出,一张图分析天下之势,更教给你多种
玩转名著的有趣方法:三国英雄武功排名、“故事三
支柱”、为张鲁说一段“汉中对”……这不仅是中小
学生的阅读策略导引,更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设计整本
书阅读课程的生动教科书。
——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教研员、语文学科
带头人、高级教师 吴琳
天飞兄不但是我很尊重的文化学者,还是凯叔公
司合作很多的专家之一。在《凯叔·三国演义》中有
个子栏目,叫“三国博物学”。主人公是“三国小兵
”。当小兵完成使命时,很多孩子都哭了。孩子们是
这么爱小兵。但他们并不知道,为小兵提供知识军粮
的就是天飞兄。在这本书中,天飞兄会给您讲述一个
真实的三国,一个演义之外的三国,一个罗贯中都未
必了解的三国。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主持人 凯叔
精彩页
“三国”是怎么回事?
我们就从《三国演义》开头第一句话讲起。
《三国演义》第一句话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自然认为《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是汉朝统一了几百年,然后分成三国;三国分裂的时间久了,然后又被晋统一。
其实这个认识,是有一点问题的。这段历史实际上是这样的:
公元二世纪末,东汉开始衰落,中国又开始分裂,二三十年间,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
又过了七八十年,也就是公元280年,中国总算被西晋统一了。不过,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刚刚过了三十多年,西晋又被北方民族匈奴灭掉。西晋皇族跑到南方,也就是吴国的老地盘(包括蜀国的一部分),建立了东晋。北方则是一堆小国乱打一气,这就是十六国。
后来,南方的东晋和北方的十六国,又各自被新的政权取代,南北仍然分裂,这就是南北朝。直到公元六世纪的隋和唐,才把全国重新统一起来,建立了稳定的大一统王朝,这时候,离东汉衰落已经过了四百年。
如果真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话,更应该认为,隋唐的“合”,持续了三百年,才算真正的“合久”。西晋那种“合”,根本不“久”,各种问题都没有解决,只是三国的问题拖延到晋,所以晋很快就又“分”了。许多三国时期的人,还没等到老死呢,又赶上了大分裂。
所以,历史学家经常把三国和晋连起来,叫“魏晋”。因为这段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没有发生断裂;或者干脆把三国、晋、南北朝时期合起来,当成一个大分裂时代来看,叫作“魏晋南北朝”;甚至把吴国和后来在吴国地盘上建立的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政权合起来叫“六朝”。
“魏晋”或“六朝”的意义,其实不亚于“三国”的意义。如果你想查一些历史材料,去查“魏晋”或“六朝”,得到的结果,比光查“三国”靠谱。
另外,我们常说的“三国时代”和“三国政权”是两回事。三国成立的时间分别是公元220年(魏)、公元221年(蜀)、公元229年(吴),你喜欢的许多热闹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不管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时代背景其实都是三国政权成立之前,是汉末的故事。
如果这样算,很多你熟悉的人物,关羽、周瑜、吕布、袁绍、郭嘉、庞统,甚至曹操,都死在了公元220年之前。严格说,他们其实都算汉朝人,都不曾真正经历过三国。
但是,汉末的各种事情,又和三国政权的建立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常说的“三国时代”,一般从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或者公元189年的“董卓之乱”算起,到公元280年吴国灭亡结束,一共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这一百年的时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当时就到处流传,到了宋朝,说书先生有一种专门的节目,叫“说三分”,专门讲三国时代的故事。这些故事流传到明代,就慢慢形成了《三国演义》这部大书。
除了《三国演义》,你还应该知道一本书,这本书叫《三国志》,这是三国灭亡后历史学家陈寿写的。这个人曾经在蜀国做过官,很会写文章。蜀国为魏所灭,很快,魏国又被晋取代。晋武帝听说这个人很有才华,就请他来做官,其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编史书。后来晋灭吴,陈寿就把三国的历史编成一部大书,名字就叫《三国志》。
《三国志》记载的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历史,而《三国演义》是文学故事。《三国志》不允许有虚构(或者编者认为他收集到的史料不是虚构),《三国演义》却可以虚构。
但是,《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它和《三国志》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等你读这本书时,会慢慢知道。
翻一翻《三国演义》,你就会发现,一部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有一大半讲的是汉末二三十年的事,直到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写到曹丕、刘备称帝,才算汉朝灭亡,三国正式开始。直到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才写到孙权称帝,三国的名号才全部出现。然后剩下的二十二回,竟然一口气写了六十多年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头重脚轻呢?是作者写到后面变懒了吗?
当然不是。这涉及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文学要写得好看热闹,而史书要准确全面。三国故事好看,不在于三国政权建立之后乏味地过日子,而在于建立之前的龙争虎斗。
龙争虎斗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会发生,有压抑和奋斗,有背叛和结盟,有绝望和反扑,有无奈和惊喜,这些,都是故事的绝好材料。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天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615025
开本 32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4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6
CIP核字 2019053250
中图分类号 I207.413-49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