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鸟艺术人生(精)
内容
作者简介
京·麦克利尔,小说家、散文家、童书作家。英国伦敦出生,四岁时随英籍记者父亲与日籍水墨画家母亲迁居加拿大。她的父亲是一名驻外记者和纪录片导演,母亲是一名画家和交易员。
麦克利尔的散文及评论常见于北美、欧洲、亚澳地区的报刊媒体,处女作《The Letter Opener》2007年入围加拿大小说首奖,第二本小说《Stray Love》入围编辑年度选书。2009年,她被授予K.M. Hunter艺术家文学奖。
本书中所有插画均由麦克利尔亲自绘制。
书评(媒体评论)
麦克利尔对于自然以及我们自身的洞察,犹如一
曲复杂而精巧的鸣唱,挑战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这
一年的观鸟之旅也是一年充满激情的自省。她于城市
中发现了美,带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我们身边的
事物。而她深爱的鸟儿成为了吟唱失落与希望的使者

——美国“创作教母”,朱莉娅·卡梅伦
犹如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学宝盒,满载着富有意味
的等待、宁静与灵思。以优美简浩的叙述、行云流水
般的节奏,触探人性的核心问题。《鸟,艺术,人生
》在城市生活中观摩自然微物,在大自然韵律中反恩
人类生活,并且积极探索束缚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出版人周刊》
麦克利尔的细想与灵思,定能让热爱于自然中寻
找纷杂世界意义的你享受其中。
——《书单》
简洁而精准的笔触之下,麦克利尔的这本书犹如
冰山一角,而她字里行间暗藏的深度与厚度,恰似海
平面下隐匿的宏大。
——《科克斯书评》
目录
冬 序言
12月 爱
1月 鸟笼
2月 微小
春 3月 等待
4月 知识
5月 蹒跚
夏 6、7月 间歇
8月 漫游
秋 9月 遗憾
10月 疑问
11月 结束
冬 12月 尾声
致谢
精彩页
鸟儿们忽然出现在我的世界,而且无处不在。我听到它们的声音从树上、从屋檐下传来:叽叽喳喳的颤音,听起来像是乱糟糟的合唱,有时候挺悦耳,有时候很烦人,不过听着总能打发点儿时间。一天下午,我和儿子滑冰时看到一只鹰栖息在冰场上空的树枝上。在基督教青年会的泳池仰泳的时候,我透过天窗看到了一群迁徙的大雁,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箭头,划过苍白无云的天空。
一天晚上,从医院探望父亲回来后,我蜷缩在丈夫工作室的沙发上。他是个作曲家。在医院忙碌了一天,我浑身散发着消毒液的气味和汗臭。这个工作室是我能找到的最舒适的地方了。墙上挂着蓝色的布和消音板。这些波浪状的、灰色泡沫制成的消音板能消除回声并吸收声音。浮动地板也进一步减少了冲击噪音。我感到仿若胎儿在母腹中般的舒适,完全放松下来。
丈夫播放了一首他为某个电影制作的音乐,是幽灵般的钢琴曲。我从他的衣帽架上取下一顶帽子,戴在头上,然后把自已裹在他祖父传下来的一件羊毛衫中,把脚搭在他从旧货店买来的咖啡桌上。他又播放起天鹅银调乐团的唱曲,唱诗的节拍和完美和谐的乐声顿时充盈了我的身心。我们一起看了一部名为《生存的十五个理由》的纪录片,改编自一位加拿大作家的书,还只是初剪的版本,他正为之配乐。影片分为十五个故事,大致代表了书中的不同章节,探讨的是生命价值的问题。
例如,“爱情”一章记载的是一个魁北克人在周游世界中寻得慰藉,并从精神崩溃中得以康复的经历。“身体”讲述了一个因愤怒而不断衰弱的人是如何转而追求岩石平衡艺术的故事。在影片过半的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的音乐家出现在名为“意义”的片段中。在经历了数年创作障碍抑郁的折磨之后,他最终戒除了酒瘾,并通过观察城市中的鸟类找到了安宁。“我甚至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我只是觉得更轻松了,心里不再沉重了。”他说。他发现他的喜悦受到鸟类的影响。这位音乐家很有趣,笑容很安静。他对鸟类充满热忱,但并未达到崇敬的程度。
那天晚上,我在音乐家的网站上浏览他的鸟类照片。他的收藏种类繁多,不同寻常。在贺卡上或是那些光鲜亮丽的鸟类日历上可看不到他的那些照片。
这些鸟生活在钢铁、玻璃、混凝土和电网的花园里。有一只鸟的头上套着一个塑料袋,上面印着“冰冻芒果”的字样;另一只鸟把巢筑在一个破碎的灯具里。这些鸟散落在发粘的灰泥墙上、成捆的螺纹钢筋上、巨大的钉子和铁丝网上。它们活得像其他鸟类一样,栖息、飞行、梳理羽毛、猎食、筑巢,但毫无疑问,它们就是那个堆满砂砾和垃圾、乱糟糟的世界的一部分,并非只是从它的上空飞过。
这些照片传递的信息并非是通常所说的环境破坏或地球毁灭。它们所传递的,如果可以称为信息,是关于爱的信息。这不是指对一个漂亮女孩的爱,或是把所爱之人供奉在石座之上或是陈列在玻璃橱窗之中的爱。这也不是那种让你失去理智、让你渴望却又羞于表达、让你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爱。它既不理想化,也无关占有欲。我在那些照片中感受到的爱是对不完美和在困境中挣扎的爱。这是一种对那些肮脏、简陋,却又美丽而充满乐趣的地方的爱,我们很多人把这样的地方称之为“家”。
看着那些鸟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我不禁心跳有些加速。
在等待世界安静下来的过程中,我逐渐变得孤独了。我的父母,两个日渐衰老的移民,他们逃离了自已的祖国,来到这个没有家庭血脉的新大陆。他们书写了自己的历史,然而就像两盆盆栽的植物,他们无法将根扎入大地。作为他们唯一的孩子,我已变得孤独。作为一名作家,我的工作需要我独处,这也使我变得孤独。难道这就是我在那些鸟的生活环境中看到的东西吗?我看到了自己的孤独?
我跟音乐家取得了联系,相约一起去观鸟。我希望自己能沉醉其中,并且感觉自己还可以受到启发。我并未将大自然当作自己的朝圣之地或是疗愈的旷野。
又或许,我正是如此。
在十二月某个寒冷但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见到了他。当时我正站在一个很大的池塘边,天很冷,呼出的气马上就凝结成一团团的白雾。“你好!”音乐家跟我打招呼,他挎着沉重的相机,朝我大步走过来。他身材粗壮,穿着厚厚的、毛茸茸的棕色衣服。“你好!”我回答道。人们在池塘边的小路上遛着狗,鸭群在我们身边缓缓游过。
我突然有些迟疑,有点害羞。我究竟在想什么?
P19-22
导语
本书是加拿大作家京·麦克利尔的回忆式散文集,讲述了作者在经历父亲病危及疲于看护的日子中,偶然地结识了一位观鸟的音乐家,并跟随他踏上了一年的观鸟之旅。作者于城市中探访自然,于细微中体会生命的博大内涵,以优美的文字和插画记录下一年的所观所想,并从观鸟中反思与父母、与艺术和创作的关系。作品记述了一段私密、丰富、关于自然与哲理的灵思过程,以四季流转和人生遭遇为节奏,探触每个人在生命中必然会经历的爱、等待、寂寞、失落、圆满,或者遗憾。
序言
不久前的一个冬天,我遇到了一位爱鸟的音乐家。他
当时三十五六岁,作为一位大城市的音乐家,他觉得自己
总是无法应对压力和失望。他喜欢像胖子沃勒。那样弹奏
钢琴,但表演和自我推销又让他感到焦虑和沮丧。忧愁偶
尔也会带来弦外福音,让他写出寂寞惆怅的情歌,但大多
数时候只会让他愈发消沉。当他爱上鸟儿并开始为它们拍
摄照片时,他的焦虑消失了。鸟儿的鸣唱提醒他,应该去
看看外面的世界。
那年的冬天提前降临,雪下个不停。我记得一位广播
主持人曾说:“全球变暖?哈!”也是那年冬天,我发现
自己有点不太对劲。但我不知道是什么出错了,只知道自
己做起事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条不紊、顺顺当当。看看周
围的人,仍旧都那么成功,家庭、事业、孩子都安排得妥
妥帖帖。我很希望有人能告诉我问题出在哪儿,我已经乱
了方寸。
父亲最近经历了两次中风。那时,树叶还没有飘落。
他跌倒了,再没能站起来。第二次发作特别可怕,伴随着
败血症导致的高烧,情况危急。我不知道他能否撑下去。
核磁共振显示,他脑部微小血管的破裂引起了脑微出血。
核磁共振还显示,父亲的脑部有一个未破裂的脑动脉瘤。
神经学家说,这是一个“偶发瘤”,看着我们一脸焦虑,
他解释道,鉴于父亲的年岁已高,不建议做手术。
那年秋天,父亲的病况极不稳定,我也只能默然以对
。我未曾向人提及普通病房监视器发出的哔哔声,和清洁
工将装满脏污床单的盆子推过走廊时发出的节奏清晰的吱
呀声。我还记得床位极其短缺(有两天,父亲只能躺在走廊
的担架床上,一条薄薄的毯子覆盖着他光秃秃的小腿和苍
白的脚),医院食堂飘散出来的气味,以及候诊室里那些模
样奇怪的长椅——光滑的塑料制品,浅绿色,看起来很柔
软,其实不然。对于这些,我当时都无暇顾及。我也未曾
向人提及深夜回家后,放松自己的感觉:寂静的房子、装
满水的浴缸,闭上眼睛,让自己淹没在泡沫中,体会身体
被肥皂液清洗时的舒适,而不用去清洗他人;一个习惯于
抚慰他人的女人,此时得到了安抚。即便是开始时的失落
感,我也不曾说起。我不知该如何去思考疾病,它变化缓
慢却反复无常,有可能在瞬间将人击倒。
我的生活和写作都有过这种无法言状的经历。常常在
本该写作的时候,我却睡着了。将词语组成句子、段落,
最后又编成故事的过程让我疲惫不堪。这似乎是一个过于
复杂、让人捉摸不透的工作。而这个工作现在提醒我:我
的父亲,那个曾经引导我爱上语言,并指引我开始写作生
涯的人,正在迅速地失去他的语言能力。
尽管最严重的危机很快就过去了,我仍然不敢放松警
惕。我担心如果一时放松,将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损失,
而这会让我崩溃。父亲曾是一名战地记者,也是一个“职
业悲观主义者”,我从他那里继承了一个信念:做最坏的
预期,这本身会给人提供一种保护。我们都有一种预防性
焦虑。
也有可能我正在经历一种被称为预感性悲哀的情绪,
那是一种在某种不幸发生之前就会出现的哀伤——能预见
,意料之中,令人恐惧。这种湿漉漉的忧伤并未将我完全
淹没,但它像一朵苍白的云悬在空中,逐渐稀薄,却从未
完全消散。这种忧伤如影随形,我也渐渐地习惯了透过它
看世界。
……
我们坐在靠窗的座位,看着路人经过时脚下扬起的雪
,和鸽群突然飞向雪白的冬日天空时扑扇着的翅膀。光的
角度、阴影的强度、天空中云朵的变幻方式,还有有轨电
车里上上下下的乘客,我可以感受到那位艺术家全神贯注
地凝视,时间悄然流逝。
我看了看街对面折扣店门口挂着的牌子:
不要只看不买哦!
买啥都不如买鞋子!
每个客人都可免费获得一套十二只装的浣熊小公仔!
那一刻我知道,我不会跟这位女士上绘画私教课。说
实话,她沉静的注意力和僵直的坐姿让我感到不安。
回到家,我拿出了老旧的画笔、钢笔尖和几瓶旧墨水
,又花了点时间削尖绘图铅笔,清洁粗短的灰色橡皮擦。
找到一摞绘图纸后,我看着那支削尖的铅笔,有那么一会
儿,它们在我眼里就是箭,指向所有不能用文字描述的东
西,指向其他可能的生活、潜力、方向甚至回溯原路。我
在等着线条的指引——此时此刻,是铅笔线条的指引。
在那个安静的时刻,我意识到我的悲伤可能会持续更
长的时间,远远超出我能回归日常生活的极限。
坐在那里,拿着那些画笔,我意识到疾病和照顾他人
已经进一步将我的日子压缩成了细小的时间碎片。我越来
越觉得,由于生活中的新情况和新需求,我需要重新安排
时间,不能让日子过得那么军事化。如果我不再去争取大
块时间了会怎么样?我只有在大块时间里,才能够不被打
断,热切地沉浸在一个大作品中。如果我把自己交付于时
间碎片,又会怎么样呢?我能把时间碎片看作是比“次级
时间”或是丢失的时间、或是破碎的时间更有价值的东西
吗?我能找到一种优雅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继续前行吗?
我希望可以说在之后的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我不再与
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是一名自由职业
作家,要停下脚步谈何容易(看看那些不断奔跑以逃脱捕食
者阴影的羚羊就明白了)。我仍努力地保护强化自己,以免
我的时间被掠夺;我仍奔波于这个世界,似乎永远重任缠
身,努力专注于我脑中所想和力所能及的事,其他什么都
不想。
然而,我确实开始慢慢与我的时间碎片和解了。
内容推荐
踏上一段追寻灵感、美善与心灵慰藉的观鸟之旅,在私密却又生机勃勃的灵思中审视创作与生命,记录四季流转间、生活角落中的微小与宏大。
作家麦克利尔因缘际会地结识了一位热爱观鸟的音乐家,她感到好奇,是什么驱使一名年轻的都市音乐家突然间拥抱自然,在城市里热切地追逐鸟儿的身影?
正处于人生低潮的她决定跟随音乐家的脚步一探究竟。
在这个野心勃勃的“大时代”,她将眼光凝视那些被忽视的微小,发现城市角落里隐匿的自然之美。两位艺术家的结伴之旅没有跌宕起伏的大冒险,而是在充满瑕疵的嘈杂城市走走停停,探索夹缝中的自然。张开双眼、打开双耳,钢筋水泥间竟也充沛着诗意与灵感。
穿梭于微小与宏观之间,观照自我与自然,这段四季之旅叩问的是关于生命的种种议题,重新思索人类在天地间的定位,探索我们如何因热爱而成长,去保护自然,更去保护我们居住其中却充满瑕疵的城市空间,并探触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必经的爱、等待、遗憾与告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鸟艺术人生(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京·麦克利尔
译者 译者:胡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1609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2
CIP核字 2019041202
中图分类号 I711.6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36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