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西弗斯的神话(精)
内容
内容推荐
《西西弗斯的神话》是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收集了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深入、最透彻的考察与分析。在书中,加缪提出“我反抗故我在”的论断,其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勇气,足以为加缪“在荒诞中奋起反抗”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本书文笔简洁、明快、朴实,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西西弗斯的神话
地狱中的普罗米修斯
序言
对我来说,《西西弗斯的神话》标志着我在《反叛的
人》一文中追寻观点的开始。《反叛的人》试图剖析谋杀
的问题,而本书试图解析自杀问题。二者同出一辙,分析
的过程都没有借用永恒价值观,因为在当今的欧洲,这种
价值体系可能暂时缺失或被扭曲了。《西西弗斯的神话》
的基本论点是:了解生命是否有意义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直面自杀问题亦合情合理。而且该问题的答案就隐含在诸
种悖论之中,只是后者掩盖了前者的存在,即:即使一个
人并不信仰上帝,他也不应该自寻短见。本书写于十五年
前,正值1940年法国和欧洲历经灾难之际,但本书认为,
即使当时受到了虚无主义的种种约束,我们也应找寻道路
,走出虚无。在我写过的所有书中,我一直尝试着以此为
方向探索。尽管《西西弗斯的神话》提出的是各种道德问
题,但它的结论对于尚处荒漠之中的我来说,是一种鼓励
我继续生存并从事创作的邀请。
因此,我认为可能应在哲学思辨之后加入一系列的散
文。散文我从未停笔过。因此,尽管相对于我写的书而言
,这些散文显得有点另类,但它们皆以一种更加诗化的形
式例证了从赞同到拒绝这种本质上的波动。在我看来,这
种波动界定了艺术家和他艰难的呐喊的界限。我希望美国
读者能够和我一样明晰:本书的统一性存在于冷漠与激情
交替的反思之中,这是一位艺术家为了寻求他的生活和创
作的缘由而放纵的反思。十五年来,我已经走出了书中曾
经记载的某几种境遇,虽然对我来说,我看似依然停留在
往昔,但我依然忠实于那些推动境遇改变的迫切需要。从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本书为什么是我在美国出版的那些书
中最为私密的一本的原因。因此,这本书比其他书更需要
得到读者的宽容和理解。
——阿尔贝·加缪。巴黎,1955年3月
导语
厌倦了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又忙又穷又丧的生活总也望不到头,层层叠叠的人生困境令人泥足深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反抗绝望奠基之作。“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一句话改变了世人对存在的思考。蔑视“小确丧”,当面把绝望嘲笑,没有什么厄运不能被克服,加缪说:此生是因为有意义才值得一活的吗?不。人是因为洞悉无意义才能幸福地活着!
精彩页
荒谬与自杀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这便是自杀。判断人生是否值得活下去就意味着回答了哲学的根本问题。所有其他的问题——世界是否是三维的,思想可分为九类还是十二类——都在其次。这些问题不过是游戏,但人们必须要先行作答。如果真如尼采所说,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哲学家布道,必须举例证明之,那么你必会领悟答案的重要所在,因为它先于决定性的行动。这些皆是众人心中感知的事实;但这些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为心智所明晰。
倘若扪心自问,如何判断出这个问题比那个更紧迫,我会回答说,人做出判断是基于问题所包含的所有行为。一方面我从未见过有人为本体论的争辩而死。伽利略持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真理,但当其威胁到他的生命时,他便轻松自如地选择发誓放弃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做得对。这一真理不值得他放弃生命。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只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说实话,这个问题也毫无意义可言。另一方面,我倒看到许多人自寻短见,因为他们觉得生命不值一活。我还看到另一些人自相矛盾,某一观念或幻念给了他们生存的理由,但他们却为此寻死(所谓生的理由亦寻死的绝佳借口)。所以我便得出结论,生命的意义是众问题中最为紧迫、亟待回答的问题。那怎样回答呢?就所有实质性问题(这里我指的是那些有导致死亡风险的或那些劝人积极生活的问题),可能只存在两种思考方式:拉帕利斯②式的思考和堂吉诃德式的思考。只有实证和抒情之间的平衡才能使我们同时获得情感和理性。讨论如此平凡却如此情感丰富的主题,你会发现,迂腐的古典辩证法必须让位给更加谦逊并来源于常识和相互谅解的态度。
自杀一向因被人视为是社会现象而从未引起人们的探讨。相反,我们这里一开始便要关注个人思想和自杀的关系。同伟大的艺术作品一样,如此的行为酝酿于心中的沉寂。人本身对此一无所知,某天晚上,他扣动了扳机或从高处跳了下去。据说,一位自杀身亡的公寓管理员自五年前失去了女儿后郁郁寡欢,变化极大,丧女之痛逐渐“蚕食”了他。我想象不出更加精确字眼,但思考之初即蚕食的开始。社会与此关联甚少,那虫儿就在个人的心中,心中定能找寻它的存在。你却必须理解并继续这个让人从神志清醒面对存在,到逃离阳光、奔向黑暗的致命游戏。
自杀的缘由很多,最显而易见的缘由往往不是最有力的。深思熟虑后很少人会自杀(当然这一假设不一定能够被排除)。引起危机的缘由几乎常常无从查证。报纸上常说是“个人忧伤”或“不治之症”,这些解释似乎在理,但是人们一定会知道这个绝望之人的朋友那天有没有对他冷眼相加。如果有的话,那个人便是罪人,因为这足以使所有悬于半空的积怨之气、厌世之情,化作千钧急坠而下了。
但倘若很难确定人一心寻死的确切刹那,那一小步,那么我们就可以相对容易地从行为本身中推导出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杀如通俗剧一样,相当于忏悔自己不知一生为何物,碌碌而为之。然而,我们不必给出太多的相关类比,不如回到日常用语当中。忏悔只是一句“人生不堪如此多的苦难”。活着当然不容易。因诸多理由,你继续做出受到生存支配的姿态。第一就是习俗。自寻短见表明你甚至已经本能地发觉习俗的可笑特征,生存缺乏深刻的理由,每日焦躁令人疯狂,忍受折磨却毫无意义。
那么,那种能够把生命不可或缺的睡眠从心智中剥夺,却又难以捉摸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呢?即使理由不够充分,只要能够解释,这个世界依然是一个熟悉的世界。然而,相反的,身处于一个突然失去幻象和光明的宇宙中,人便感觉被疏远,如同陌生人一般。既然他失去了故土的记忆,也不再有对应许之地的希望,他的放逐便是无药可救的。人与生活的背离,演员与舞台的脱离,正是这种荒谬之感。你会能够发现,任何曾想过自杀的健康人无须解释都能了解,这种感觉和求死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的主题正是探讨荒谬和自杀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精确到何种程度时自杀成了荒谬的解决之道。我们可以做出一个论断:就一个诚实可信的人而言,他信之为真的事物必然决定了他的行为。如果他相信存在是荒谬的,那么他一定有所行动。那么,得出这样重要且冷酷的结论,是否就意味着需要尽快放弃一个难以理解的假设条件呢?显然,对这个抱有怀疑是正常的。当然。我是说,那些倾向于与自身和睦相处的人理应会思考。P6-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西弗斯的神话(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加缪
译者 译者:闫正坤//赖丽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24440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6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13
CIP核字 2018141554
中图分类号 I565.65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7
154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