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三夜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系日本明治中期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的小说集。
生于明治中期的樋口一叶,仅有二十四年的短暂生命,她实际的写作时间大约为期数年。身后遗留二十二篇中、短篇小说、七十余册日记,以及超过四千首的和歌咏草。就创作量而言,相当惊人。其写作对象,多取材于生前所接触的东京半下流社会,笔致则颇为细腻绵密。长于贫困死于恶疾的一叶,眼光犀利、观察入微,把她所熟悉的世态百相尽纳笔底,复以欢愁多感之情隐约贯穿虚设的男女众生间,遂创作出《暗夜》、《大年夜》、《比肩》、《浊江》、《十三夜》等震撼文坛、脍炙人口的名著。作品中的忧国之思、男女之情、民俗风尚,在在都反映着明治时代的日本文化思想与民众生活实象。
目录
古日本最后的女性——樋口一叶及其文学
暗樱
下雪天
暗夜
大年夜
比肩
檐月
浊江
十三夜
吾子
分道
与一叶对话——代跋
序言
林文月
翻译的目的,简单说,是把一种语文转换成另一种语
文。懂得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的人,时则会有需要为自己
,或为别人做这种“翻译”的工作。
三十年代出生于上海虹口江湾路的我,作为台湾人法
律上隶属日本公民,而闸北虹口一带当时为日本租界,所
以到了上学年龄,我就被指定去上海市第八国民学校读书
。那所日本人设立的学校,除我和我的妹妹之外,其余都
是日本孩子。说实在的,我们当时还以为自己也是日本孩
子,只是家里有些生活习惯和别的同学们略微不同而已。
我的启蒙教育是日语文。我读日本书,也用日本语文
思想,或表达心事,似乎是自自然然的;直到小学五年级
的时候,中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中国胜利,我们台湾
人的身份由日本籍变成了中国籍。次年,我们举家由上海
乘船回到台湾。台湾是我们的故乡,却是一个陌生的故乡

在陌生的故乡,我们开始了新生活。我听不太懂台湾
话,而且在推行国语的环境之下,校内是禁止使用日语的
。老师用台语解释国语。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我突然需要
适应两种新语文。如今回想起来,大概我的翻译经验就是
从那时候开始。我的脑中经常需要把中国语文翻译成日本
语文。这样的习惯,使我在读大学和研究所的时期,能够
驾轻就熟地为台北东方出版社的两套少年读物:“世界名
人传记”和“世界文学名著”译成了五本书。那些书都是
经由日本人改写为适合少年阅读的文体,所以几乎没有什
么问题和困难。
任职大学之后,教学与研究成为生活的主轴,除了有
限的一些日文的汉学研究论著之外,不再有空闲执译笔了
。至于再度促使我提笔从事翻译工作,实缘起应邀参加一
九七二年日本笔会主办的“日本文化研究国际会议”。依
大会规定,参加者需提出一篇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论文。我
以日文书成《桐壺と長恨歌》提出发表。其后,我将日文
的论文自译为中文:《源氏物语桐壶与长恨歌》,在台湾
大学《中外文学月刊》刊载,同时为了读者便利而试译了
《源氏物语》首帖《桐壶》,附录于论文之后,那篇日本
中世纪文学深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中文的读者感
觉既熟悉又陌生,产生莫大的好奇与期待,透过杂志的编
辑部鼓励我继续译介全书。我在没有十分把握之下,答应
下来,开始逐月在《中外文学》刊载的长期翻译工作。费
时五年半,共六十六期而译竟了百万言的《源氏物语》全
书。
那五六年的时间里,我教书、做研究、又翻译,过着
与时间竞走的生活,十分辛劳,却也感觉非常充实。翻译
遂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选择日本古典文学作
品为自己翻译的对象,是基于两个理由的:一者,日本文
化从中世纪以来深受我国隋唐文化影响,而且日本人早已
有系统地译介了中国的重要著作;相较之下,我们对日本
的文学作品则相当冷漠。虽然近二十余年来逐渐有人译出
日本文学,但以近、现代作品为主,古典文学的译介仍嫌
不够。再者,我个人具备日语文根底,其后从事中国古典
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或可在这一方面略尽绵薄之力,弥补
我们所当做而未做的事情,故自一九七三年以来,自我惕
励断续译出了《源氏物语》(一九七三—一九七八)、《
枕草子》(一九八六—一九八八)、《和泉式部日记》(
一九九二)、《伊势物语》(一九九五—一九九六)等四
本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学名著,以及十九世纪明治时代的樋
口一叶短篇小说集《十三夜》(二〇〇一—二〇〇四)。
以上五本书,前四本的著成年代都在千年以上,最后
一本也在一百多年前。每一个国家的语文都会随时间而有
所变化。现在的日本人阅读古人的这些文学作品,多数会
觉得很困难,所以与谢野晶子(一八七八—一九四二)以
降,已经有多种现代日语译的《源氏物语》等书出版了。
我的中译本诸书,虽然采取白话文,但是仍有许多地
方非译文本身所能传达清楚,或者表现原文的巧妙之处,
则不得不借助些注释。注释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原
著里引用日本的古老诗歌或隐喻,乃至于唐代以前的中国
古诗文,因此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
觉得既陌生而又熟悉,格外亲近动人。
《源氏物语》、《枕草子》、《伊势物语》和《十三
夜》即将在大陆以简体字横排出版。容我在此感谢南京译
林出版社所有帮助我促成此事的各位。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导语
古日本女性文学之绝唱,具有古典情怀的近世作品。
樋口一叶可能是日本文学最短寿的知名作家,但她寄居东京都市的一隅,冷眼看尽世态,将众生的欢愁化为笔底的人物言行,撰述唯恐不及似的与生命竞走。一叶兼具传统文学的修养与近代文学的表现。她的小说多取材于其居住的东京半下流社会,笔致细腻绵密,对世态百相刻画入微,陋巷中的庶民众生、男女欢愁莫不跃然纸上。
本书是中短篇小说集。林文月选译最著名的十篇,包括《十三夜》、《下雪天》、《浊江》等,详加注释,每篇附有译后小记,是一部规划完整,好看而重要的名著。
后记
与一叶对话
比约定的时间稍早来到,是怕万一迷路,给自己多一
些从容。午前十时的东京,除上班上学的人以外,对多数
人而言,还是悠悠醒来的时刻吧。茶室咖啡馆也多相继打
开铁门,准备营业。
我坐在文京区本乡一家挂着“营业中”牌的咖啡馆,
一个面窗的舒适位置。窗外的街景明亮整洁,高楼林立,
但毕竟有属于文教区的深雅,与新宿、银座的繁华不同。
等人时最适宜看书,遂打开新购的《樋口一叶集》。
这本岩波书店的精装本,是近年日本出版界为纪念明
治时代女作家樋口一叶逝世百年而隆重印制的出版物之一
。购买时,那家大书店的年轻伙计显然不熟悉作者,遍查
电脑书目未得;最后还是我自己在几乎失望离去时,于店
内转角堆积的众书内发现。明治时代的樋口一叶,对于年
轻店员,大概远不及吉本芭娜娜或村上春树耳熟能详的吧

打开《樋口一叶集》看目录。这本由菅聪子与关礼子
合作校注的书,共收一叶的十六篇短篇小说及日记。其实
,我早已收藏有小学馆与其他出版社的一叶全集,甚至还
在美国买到诺顿出版社印行的Robert Lyons Danly英文译
本In The Shade ofSpring Leaves-The Life of
Higuchi Ichiyo with Nine of Her BestShort Stories
。若能除了日文校注本外,再备妥英文译注本,对于译事
会有更大助益。这是我多年来从事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翻译
的心得。事实上,目录的十六篇小说里,我已经译出了十
篇重要作品:《比肩》、《浊江》、《十三夜》、《大年
夜》、《分道》、《暗夜》、《檐月》、《吾子》、《暗
樱》、《下雪天》。
临街的大片落地窗明净不着纤尘。映入眼中的是东京
本乡,在秋日里颇为赏心悦目。我的视线暂离书册,漫逐
经过玻璃窗前近处远处,了无负担地阅读着景象和行人。
究竟秋天了,甚有些凉意的样子。一个女子的裙摆被风扬
起,害她连忙用只手接着。几个中年男人走过,有人颈上
还围着格子图案围巾。对面书店或文具店悬挂着广告布幔
,正秋风中萧索起伏着,而水泥的步道上已然有些艳红的
落叶了。
我大概是这样子茫然地坐着一任景物经过眼前的吧,
以至于丝毫没有察觉她正从明亮的窗外一隅吃力地望入。
望入稍暗的室内的是樋口一叶。一个纤细的身影,梳着稍
稍隆起的发髻,朴实的和服装扮,双手托着民俗风味的包
袱。是因为太靠近稍暗的咖啡馆的缘故吗?她整个人在明
亮多彩的街景衬配下,竟像一张黑白老照片中的人物。
不错,她正是我在黑白老照片看到的樋口一叶。
确认我坐此等候,一叶推开旁边的木门进来。
“对不起,来晚了。让你久候。”她对着起身相迎的
我多礼而温柔地深深鞠躬,用手指拢一拢在街上被风吹乱
的发丝,然后才缓缓在我对面坐下。
“你包袱中是新近撰成的文稿吗?小说还是随笔?给
《文学界》?还是《读卖新闻》?”初见面的尴尬,想不
到自己会用一连串的问题来掩饰。但是我对于一叶实在有
一见如故的奇妙感觉。也许是用心译注过她的几篇小说,
也读过随笔与日记抄,当然还看过许多研究其人其文的论
著;也可能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识,竟是有某种不可测喻
的神秘能源导启?或者,这些因素混溶一体所促成也说不
定。她的声音倒是意外的柔和。看照片里的她,姿态于温
婉中有一种挺拔,面目虽清秀而眼神不可犯,尤其薄薄的
嘴唇分明是坚毅。我以为她说话时的口吻语调必定是倾向
清脆,甚或低沉的。然而,她正以令我感觉意外的柔和美
好的声音同我说话。
“是短篇小说《分道》。本来杂志社要派人来取的,
我自己把下半部耽搁了,不好意思。想跟你见了面后送过
去,顺便买些东西回家。”她咬字用词,则是东京文化人
的典型,简要、精准。
《分道》是我新近译成的短制,所以印象深刻。忍不
住想要谈谈感想。
“这一篇短篇小说,我非常喜欢。你写孤儿和年长女
性之间的陋巷人际关系,很能够浮凸人的孤寂。那少年淡
淡含蓄的爱慕之情,因为女方不耐长年为人作嫁之苦而自
甘屈身为富人之妾,便要与她分道离别。令我提笔追逐你
的原文时,深深感动又感慨!我尤其欣赏你最后结束处,
少年要挣脱从腋下抱住他的女方,含泪说:‘阿京,拜托
你放开我罢。’仿佛听见响在夜空中的那句话呢。这结束
处的对话,和故事一开始时,少年夜访女家,在她单身住
宿的小屋前敲窗:‘阿京,在吗?’那种期待相会的喜悦
,遥相呼应对比,真是神来之笔。当然也可能是你苦吟推
敲的定笔。做为一个译者,总是较一般读者多一层揣摩。

“谢谢你夸奖。其实,我自己也挺喜欢这个作品,虽
然篇幅短,情节单纯,我倒是很用心写的。我想要表现的
,也不是只限于故事中那个先天有缺陷的少年孤儿的情愫
而已。市井小民,尤其是我住的那一带贫民区里的生活百
态,真有一些令人心酸和无奈的事情……”
说这话的一叶,削瘦白皙的面庞上竟因亢奋而有些晕
红起来。我注意到她身上穿的和服是蓝底有细白条纹的手
织棉布。这棉布是极其寻常的料子,但
精彩页
暗樱

这两家之间,只隔着竹篱笆。共用的井水,既深且清。开在屋檐下的梅花,一树两家春,连香气都分享着。这两家是中村家和园田家。
园田家的主人前年去世,由二十一岁的年轻人良之助继承,据说是某学校的通学生。中村这一家,只有一个女儿。原来也是有儿子的,但早天折,就剩下这么个宝贝,如同掌中之珠一般宠爱着,唯恐风吹拂发簪上的饰花,但愿她能享鹤寿干岁,遂以“千代”命名。可真是天下父母心啊。人说:“白檀双叶已闻芳香”,当她三叶、四叶地逐渐成长时,世人纷纷都已经期待日后的姿色了。春山微雨花稍绽,更添增览眺的景色,那教人惊艳时节究竟在何时?犹如月影穿松叶,绰绰约约十六岁,梳起了成人高高的发髻,髻上系着一只扎染的蝴蝶结,真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在哪儿都醒目。“中村家的小姐”,人人争相谈论她。生为美人也是够麻烦的。
习惯真是有趣。当年,北风中放风筝时,电线杆老嫌它们碍事儿。那是过去从前的事情了;可良之助、干代这两个人相见时,总改不了往日玩儿布偶的心。虽然发型姿态都改变了,却仿佛也没怎么注意到,依旧是“阿良”、“阿千”地亲热叫唤着。谈谈笑笑,有时甚至还吵起架来。“你甭再来了!”“来干吗?不来就不来!”说着说着,互相赌气,却两天不见面又来道歉:“昨天,是我不好。以后不会再跟你那么使性子了。原谅我罢。”给她这样子一说,自是如春冰之化解,“不,是我不对。”结果不外乎如此。
虽然,自己没有妹妹,若有之,大概也就是这般可爱的罢。她笑容可掬地拉着他的袖子说:“阿良,昨天做了个好梦。梦见你学校毕业,不知道就的是什么职,戴了一顶高帽子,坐在一辆黑色马车上,要进洋房子哩。”“人家说,梦是相反的。可别被马车撞倒才好!”说着大笑起来。这边则是颦眉道:“说什么话呀!今儿礼拜天,你可是哪儿都别去。”这话,与受过当今现代化教育的身分很不相称,盖因为真情关怀之故。
这厢既然没有隔阂,那厢自亦不客套。所谓浮世忧虑,这两个年轻人晓都不晓得,尽是欢笑过日子。这一天是春日二月中,倒是尚有些料峭春寒,约好去赏梅,又值德大寺的祭日。两人手挽着手,倒是挺暖和的。
“阿良,别忘了跟你约的事儿哟。”
“嗯,没问题。不会忘记的。只是,……约的是什么呀?”
“瞧你。临出门还那样子拜托你的呢……”
“哦,对啦。想起来了。你想看卖菜阿七故事的西洋镜,是不是?”
“咦,胡扯!”
“不然,是那个乞丐扮野熊的把戏?”
“算啦,算啦。我回家了。”
“道歉,道歉。方才都是胡扯。中村家千代小姐交代的,怎么可能是这些。我,良之助所奉命的是……” “好,啥也不要了。”
“别生气。边走边吵,路人会笑的呀。”
“都是你,讲那种话!”
“所以不是跟你道歉过了吗?瞧,尽顾斗嘴,杂货摊儿都走过了。”
“哎呀,那怎么办。不知前面还有没有?”
“谁知道。刚刚说啥也不要的人,在哪儿呀?”
“不要再讲那些了。”
争来争去,终究还是和乐一条路。路旁有许多树。“来这儿。”一个招手,另一个就跑过去。木屐踩在地上,发出卡郎克隆的声音。那弹琴的盲女,可是今世的“朝颜”吗?“露未唏兮光照花,可怜微雨稍稍落。”“吃点儿甜品好吗?”那招徕顾客的声音倒也甜甜的。另一旁卖的是成烧饼。隔邻互竞,相安无事,可真有趣。
“阿千,你看看,那右边第二棵。”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三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樋口一叶
译者 译者:林文月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14754
开本 32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2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42
CIP核字 2011020522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4
出版地 江苏
210
15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