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小说/名家精品阅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灿烂星空中,群星闪耀,其中有一颗明星最为光彩夺目,放射出恒久的艺术光芒,这就是鲁迅及其文学创作。 鲁迅的作品,承载着他的精神,是我们民族血脉中最鲜活的血液。让我们共读鲁迅的作品,去悉心感受来自灵魂深处那痛苦的警醒与坚韧的批判。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名家精品阅读”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本书为《鲁迅小说》,由高长春编著。

内容推荐

鲁讯(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白话文学的倡导者与示范者,蜚声世界的文艺大师。在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文体的创作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整理研究方面,鲁迅先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特别是其杂文,犀利深刻而又灵活诙谐,被誉为直指各种反动势力心脏的“匕首和投枪”。

《鲁迅小说》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头发的故事》、《故乡》、《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兔和猫》、《鸭的喜剧》等。

《鲁迅小说》由高长春编著。

目录

批注式阅读范例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一件小事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故乡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幸福的家庭

肥皂

在酒楼上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离婚

弟兄

补天

奔月

铸剑

试读章节

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打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地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大,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P13-15

序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灿烂星空中,群星闪耀,其中有一颗明星最为光彩夺目,放射出恒久的艺术光芒,这就是鲁迅及其文学创作。20世纪中国作家创作的影响力,没有谁能够超越鲁迅。然而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又决定了我们真正认识这位文学大师的艰难。鲁迅坚决地剖析国民的弱点。深刻地启迪民族的自省。主张改造“国民性”是鲁迅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文学创作的思想基础。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其小说创作的实绩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结集为《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题。

鲁迅主张改造国民性的思想由来已久。1898年,康梁鉴于维新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中国国民性中愚昧、落后、不觉悟的弱点,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主张。鲁迅在这一时期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但是又有许多不同,他提出了“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性而排众数”的独立见解,其核心是重视国民精神的改造和提倡个性的解放。1902年鲁迅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其间他与挚友许寿裳经常谈到三个相连的问题:一、什么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鲁迅确是一位思想的先行者,他立志学医,从科学入手,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后又认识到“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一生都在致力于文艺运动——国民性弱点的揭露、研究和改造,从未停止过。

拷问国民灵魂最深刻的力作当推《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仅有的一部中篇小说,是他所有小说中酝酿和构思时间最长,立意最深广的作品i鲁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就明确提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阿Q已成为现代国民灵魂的化身,是数千年封建统治下形成的国民弱点的集中体现者。阿Q具有十分复杂的性格,质朴而又狡黠、自尊而又自贱、保守而又趋时、蛮横而又卑怯、敏感而又麻木,其性格最主要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即在现实的失败和幻想的胜利的矛盾冲突中,将自己分裂成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任人欺侮,无不失败;在幻想中妄自尊大,无不胜利。“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严重的国民性痼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鲁迅通过这一典型性格的塑造,来呼唤整个民族的自省。

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里所说的“病态”指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弊病,即中国国民性的弱点。《狂人日记》是鲁迅作为小说家成熟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里程碑。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其深刻性还在于小说展示了沉默国民灵魂里弥漫着的“吃人”的血腥气息。参加吃人的既有封建传统的维护者,还有封建统治蒙蔽下的一般群众,他们同时也是被吃者。“狂人”是现代社会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然而愚弱的民众没人理解他,纷纷加入吃人的行列中,这是启蒙者的悲哀,更见中国国民性的弱点。这里的“吃人”绝不仅仅是内体的消亡,更是精神的吞噬。小说《药》中启蒙者夏瑜的鲜血被做成人血馒头,成为救治被启蒙者华家的“药”,没有人理解他的启蒙思想。启蒙者被“吃”,忍受着肉体和灵魂的双重痛楚,具有深广的忧愤。华老栓和看客的麻木是中国下层人民精神世界的普遍状态。《风波》中的七斤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对封建统治不满,然而他不清楚张勋复辟的反革命性质,一味担心没有辫子做不成顺民,要掉脑袋。风波过去之后,他又过上了和以前一样的生活。《故事新编》中仍然延续了这一思想主题,《非攻》中墨子历尽千辛万苦帮助宋国解除了危难,不计报酬,然而墨子回国途中,却遭到了宋人无礼的榨取。这是在当时社会中启蒙者的命运,麻木的病态社会的人们消解着启蒙者的功绩。

在鲁迅小说中我们还看到了一系列的“看客”形象。他们具有愚昧、麻木、不觉悟的国民性弱点。《孔乙己》中的掌柜和酒客们是孔乙己人生悲剧的看客,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有的只是嘲讽和奚落。《明天》中帮助单四嫂子办理丧事的人对苦难和死亡习以为常地冷漠。《头发的故事》中“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的国民,他们的愚昧与落后造成了与辛亥革命的距离,使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无人纪念。《祝福》中分享祥林嫂亡夫丧子之痛的无聊的人们。《示众》中各色无名看客的麻木、无聊。《铸剑》中麻木的百姓对暴君棺木跪拜不已……他们对不幸和苦难保持着冷漠、麻木的心态。这类人的思想中都有一种奴性,盲目遵循旧观念、旧传统。他们在盲目中害人害己,不自觉地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传统。如不彻底改变国民愚弱的灵魂.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社会的进步。

鲁迅小说中还刻画了一系列精神上遭遇危机的知识分子形象。《白光》中通过对陈士成多次应考不第出现的幻景的描写,展现了他中举希望破灭后严重的心理危机。《在酒楼上》刻画了当年激进的知识分子在与顽固势力经过几次交锋之后。迅速败下阵来,变得感伤而颓唐。《端午节》中刻画了一位持“差不多”思想的知识分子方玄绰,软弱,缺乏行动的勇气,在苟且偷生中混日子。鲁迅指出了这种国民性的痼疾,并提出了对国民性的改造。

鲁迅的眼光重在表现病态社会的人精神上的痛苦,农民侧重表现精神的愚昧落后,知识分子侧重表现精神的危机,总体展现对现代国民灵魂的拷问。

不应该忽视的是,鲁迅小说中还有一部分作品对美好人性的理解与向往。《一件小事》中的车夫,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地对待老妇人。《社戏》中可爱的农村少年和热情的六一公公,展现了古朴自然的人性。这是鲁迅追求和向往的,所以他在看到美好人性遭到毁灭时非常心痛,《故乡》中闰土的变化不正是美好人性在黑暗社会被毁灭的明证吗?在《兔和猫》中鲁迅对于弱小生命的热爱.超越了国家、种族和人类。同时,鲁迅的内心也是悲凉的,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生命的无视,他提出的改造国民性的道路还很艰难和遥远。鲁迅对整个民族的忧患意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必将深刻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社会各界深深哀悼,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民族魂”。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有可为,也因为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来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适逢鲁迅逝世70周年,鲁迅提出的改造国民性的主张至今仍深深地拷问着每一个国人的灵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小说/名家精品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长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2417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