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惜别(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太宰治发表于1945年的重要作品《惜别》及《眉山》《雪夜故事》《香鱼千金》等短篇小说。作品风格各异,又极富太宰治个人特色。《惜别》以在仙台留学的鲁迅为原型创作,以一位乡村老医生的回忆方式,记述了鲁迅在日本的学习、生活、交友,以及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情况。本书是极为难得的大作家描写大作家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中唯一以鲁迅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目录
惜别
后记
《惜别》之意图
眉山
雪夜故事
香鱼千金
导语
《惜别》是太宰治以在仙台医专求学时的鲁迅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创作这部作品之前,太宰治亲自前往仙台医专考察,花了很长时间搜集材料,考量小说的架构,用太宰治的话说,他“只想以一种洁净、独立、友善的态度,来正确地描摹那位年轻的周树人先生”;因而,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鲁迅成为鲁迅之前的生活、学习经历及思想变化,书中的周树人,亦因太宰治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而成为“太宰治式的鲁迅”形象。本书详细讲解了自己与鲁迅先生相识的过程,为大家进一步了解鲁迅提供了依据。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眉山》《雪夜故事》《香鱼千金》等多篇太宰治的中短篇小说。
后记
写《惜别》这篇手记,我的确是受了一些部门的委托
,包括内阁情报局和文学报国会。不过我本来就打算把那
段回忆整理成文,所以就算没有人向我提出这样的要求,
我也会写的。搜集材料和思考文章结构,真的是一件很花
费时间的事情。我在搜集材料的时候,向小田岳夫先生请
教过一些问题,我的这位前辈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众所
周知,小田先生和中国文学有很深的渊源。我能够成功完
成这篇文章实在是离不开小田先生的支持与协助,要不然
我肯定会因为懒惰而选择放弃的。那本比花还要好看的《
鲁迅传》就是由小田先生创作的。而且还发生了一件十分
巧合的事情,竹内好先生送给我一本他自己写的风格严肃
的《鲁迅》,那时我正准备开始写这篇手记。我只读过他
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还不自量力地评价他那些关于中国
文学的文章“写得不错,希望能越写越好”,却从来没有
亲自见过竹内好先生。我之前还想通过小田先生的介绍,
亲自拜访一下竹内先生。后来就听说他参军了,所以这本
令他倾尽心血的书应该是在他参军期间出版的。出版方送
给我这本书,应该是得了竹内先生的嘱托,所以还附赠了
我一张卡片,上面写道:“受作者所托,特向您赠送此书
。”能够得到竹内先生的宠爱和赏识,我真是又高兴又忐
忑。万万没想到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竹内先生在书跋中
提到:鲁迅先生原先竟然喜欢我写的那些东西。这个消息
让我感到惊慌失措。正是这份机缘巧合鼓舞了我写作的士
气,让我下定决心。
现在小说终于写完了。但是我很害怕这篇手记会让小
田先生和竹内先生失望,如此一来,我就太愧对于他们的
支持和帮助了。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几位博士为我提供介绍信,他
们分别是东京帝大的大野博士和东北帝大的广滨、加藤两
位博士,因此我才能够拥有调查仙台医专历史的机会。感
谢仙台河北新报社提供的资料,借助这些珍贵的馆藏资料
,我才能对仙台的历史如此了解,小说的撰写才能进行得
如此顺利。我并不是一位名声显赫的大作家,所以查阅资
料的工作能够进行得如此顺利,全靠内阁情报局与文学报
国会的支持。当然,我也不会忘记为我写介绍信,和借我
阅读珍贵资料的各位朋友。
我还有一件需要声明的事情:这本手记完全是由我太
宰独立完成,并没有受到情报局和报国会的强迫,或者是
干预。而且,主管部门也没有对我提交的手记稿件进行删
改。这大概就是朝野一心吧。这种氛围是全日本民众的幸
福。
精彩页
前一阵,有一位自称是地方报社记者的中年男人向我询问了一些问题。那个满面胡须、面容憔悴的记者问我:“听说您是从仙台医专毕业的,也就是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我点头表示肯定。
“您是从明治三十七年开始在医专学习的?”那位记者一边询问,一边急忙地从胸前口袋里掏出的小笔记本上翻找着什么。
“是的,我记得是那阵子的事情。”我被记者那副紧张的态度弄得也有些不安。坦白地讲,我们那天的谈话自始至终都不太愉快。
“这真是太好啦。”记者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这样看来,您一定认识这个人。”他肯定的语气令我惊讶。他把记事本翻开伸到我面前,甚至都快碰到我的鼻子了,那页纸上有三个用铅笔写的大字:周树人。
“我的确认识他。”
“这就对了。他和你是同级生,后来用笔名鲁迅写作,成了中国的大文豪。”他的语气既得意又兴奋,脸也有些发红。
“这件事情我知道。不过,从我们一起在仙台求学游玩时起,我就很尊敬他了,所以即使周君没有名扬四海,我也十分尊敬他。”
“啊?”记者吃惊地瞪圆了眼,“鲁迅先生年轻的时候就这么了不起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才吧。”
“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周君年轻时候十分善良,也很淳朴,应该说是个好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记者十分感兴趣地凑近我说道。“鲁迅先生在随笔《藤野先生》中讲述了明治三十七八年,也就是日俄战争时期,他在仙台医专求学时,得到藤野严九郎老师关照的事情。我读到这篇随笔,就想写一篇关于中日亲和美谈的报道,刊登在我们报纸的正月初刊上。听说您当时正好也在仙台医专求学,于是我便来这儿,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那时的鲁迅,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是不是经常是一副深沉忧郁的神情呢?”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我一面这样说着,一面感到很忧郁,“也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该怎么说呢?他那时十分聪明,也十分稳重……”
“不,您不用说的这么谨慎。我并不是想写关于鲁迅先生的坏话。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我是为了我们东方各国的亲和关系,才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而且,这件事也与我们东北有关系,没准这篇文章还能推动我们地方文化发展呢。所以,请您畅所欲言。请放心,这不会给您带来任何麻烦。”
“不,我并不是有什么顾虑。”不知怎么的,我那天的心情特别沉重。“不管怎么说,那些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不是想隐瞒什么事情。我只是觉得我这样一个俗人,讲出来的那些七零八碎的记忆,可能没办法帮到您…”
“请您不要再谦虚了,现在这个年代不需要再说什么客套话了。那么,接下来我就向您提几个问题,希望您能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
接下来的一小时里,我回答了那位记者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前言不搭后语的回答让那位记者十分失望地离开了。即便如此,正月的时候,那家地方报纸上还是登载了一篇题为《日清亲和之先驱》的文章。那篇以我的回忆录形式写成的文章连载了五六天。那家报社真不愧是商业高手,居然能通过巧妙地取舍把我那毫无逻辑的回答整理成一篇颇为有趣的文章。只是文章中描写的周君、恩师藤野先生,包括我自己,都让我感到很陌生,就好像描写的是别人一样。我自己的事情被写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但当看到藤野先生和周君被描写的与我心中的画像大相径庭时,我感到十分痛苦。恐怕这和我毫无逻辑的回答脱不了干系。只是面对那炮弹般的连续发问,我变得语无伦次了。在那种情况下,我这样一个愚笨的人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回答那些问题。于是,我自言自语的某句话被对方听去而当作我的真意曲解了。总之,我很不善于应对这样的一问一答。因此,那次记者来访让我感到十分苦恼,同样令我苦恼的还有我那语无伦次的回答,甚至在记者回去之后,我还难过了两三天。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惜别(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太宰治
译者 译者:张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应急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075743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72
CIP核字 2019124968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4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