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街猫
内容
编辑推荐

伊夫·博歇曼编著的这本《街猫》再现的是底层社会的艰难和奋斗,这个被很多作家遗忘的主题其实一直是生活的主流。普通的人生其实就像流浪在街头的猫一样,它们的生与死并没有多少进入宏大的视野,但他们有希望,有追求温暖、华丽、爱情和财富的权力,所以他们奋斗,遭受种种折磨和不公,但他们没有停息,他们付出的是真诚、勤劳和智慧,收获的并不一定就是跳蚤,也许还是一朵怒放的玫瑰。这部作品对底层奋斗的描写真切生动,启人心智,悲欢离合都动人心魄。

内容推荐

《街猫》是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伊夫·博歇曼的代表作。

《街猫》是一部西方当代底层青年奋斗的辛酸史。血泪与理想,屈辱与坚韧,智慧与拼搏,官僚社会的折磨与金钱势力的无所不在,都真切地展现在人物命运之中。辽阔旖旎的魁北克地域风光,栩栩如生的浮世场景,全景式地展开了当代西方民间社会生活的斑斓画卷,被视为当代“人间喜剧”。

该作已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二十多个国家销售了160多万册,在加拿大和法国多次获奖,并被改编成同名戏剧、电视剧和电影,是迄今为止加拿大最畅销的法语当代小说。

目录

致我的中国读者

正文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尼尔逊酒店里的地毯都已经陈旧,门把手也摇摇晃晃,走廊里到处都摆着长沙发,看起来就像一家膳食公寓,不太整洁,却让人感到亲切,墙与墙之间洋溢着舒适随意的气氛,人们可以在这里疯狂一把,做一些爱与背叛的游戏。

来到三楼,弗洛朗找到303号房间,敲了两下门。

“进来!”有个沉闷的声音喊道。

他扭动门把,推开门,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很大的房间,泛着暗黄色的光亮。墙上挂着巨大的油画,画的是上世纪的田园风光。雕满花饰的桌台、巨大的箱子和铺着绛红色丝绒的宽大扶手椅占满了房间,房间却不显得拥挤。一个老人,穿着黑色睡袍,拖着旧拖鞋,手里拿着一张报纸,慢慢地从扶手椅上站起来,走过来迎接他。

“我知道您会把我当作一个疯子,”他直言不讳地说,甚至懒得自我介绍,“我得先让您放下心来,然后,我们再随便聊聊,就像两个……有教养的人,好吗?”

弗洛朗惊讶地看着他。

“我就不请您喝什么了,”对方和蔼地笑着,“否则,您会以为我放了什么毒药的……是吗?这很正常。请跟我来!”

弗洛朗有些吃惊,但并没有觉得不快。他原先以为会遇到一个腻烦缠人的变态佬,眼前的这个人却卓尔不凡,尽管举止有些怪异,看起来却好像异常清醒。只有一个细节让他感到讨厌:老人的拖鞋里似乎散发着臭昧。

埃戈纳·拉塔布拉瓦斯基来到房间尽头,撩开门帘,让客人走进一个客厅,客厅与刚才的房间一样大,但明亮了许多,几乎到处都摆着花盆,种着巨大的蕨类植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药味。

他住在这里一定花不少钱,弗洛朗心想,我不知道这家酒店还出租套房。

“请原谅房间里味道重,”老人边道歉边从满是泥土的小花盆间抽出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可是,这些可爱的植物需要肥料……特别的肥料,闻起来不好受。”

他坐下来,动作敏捷而优雅地架起腿。他的口音让弗洛朗感到很怪,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哪个人用这种奇怪的方式发“R”这个音,听起来就像猫见到主人时发出的那种黏人的轻叫。

“谢谢您光临,”老人笑着说,“这说明您有想象力,我没有低估您的智慧。您很快就会放心下来的,我没有性变态(原谅我直说),也没有类似的毛病。所以,呼吸吧,大口地呼吸,尽管这些植物的气味不大好闻。信任感很快就会深人您的血脉,带着让人舒畅的氧气。我知道,自己已不再年轻,命运赋予我某些举止……独特的举止。(没用错词吧?)我对什么都几乎拥有独特的见解,不过,我向上天发誓,我讨厌不诚实的事情。”

“您希望我做什么?”弗洛朗不喜欢饶舌,打断了他的话。

“我让您来到这个客厅,是想告诉您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其他地方,比如说,在马路上,您会把我当作是一个疯子(是的,是的!),或者说一个讨厌鬼,您会不理不睬,笑着走自己的路。而在这里呢,在我家里,这就不一样了,您要承认这一点。我有两个这样的房间,”他指着被一盆蕨类植物挡住一半的房门,说,“但那是我的私人空间,请原谅。您看见了,我很有钱。我对您一无所求,既不会问您要钱,也不会问您要其他东西。也许,只需要您的一点想象力。广阔的想象。”

“广阔的想象?”弗洛朗不由自主地重复道。

他的心怦怦直跳起来,脑海里升起一团粉红色的雾,甜甜的,无法驱散。

“我对您的了解比您以为的要多,”老人又笑着说,“是这样的,几天前,我有幸遇到一个血气方刚、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他毫不犹豫地去救助一个被邮局外墙所砸伤的不幸路人……”

“您当时在场?”

“是的?我来来往往,像大家一样散步,所以,我知道您的计划。我可以给您当渠道,通风报信,现在大家好像都用渠道这个词。”

“什么计划?”

“您想开饭店。您梦想……拥有一家自己的饭店,是吗?”

“您是怎么知道的?”弗洛朗结结巴巴地问,越来越感到惊讶。

他朝门口扫了一眼。

“别害怕,我不是巫师。巫师头插羽毛,吃的是乱糟糟的食物,而且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我呢,我戴着帽子,喜欢吃美食,很少弄错什么。怎么知道的?打听呗,向一些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就这么简单!”

弗洛朗站起来:

“您想给我当什么渠道吧?”

P4-5

序言

致我的中国读者

一个不贪吃的厨师是难以想象的(否则我们又怎敢吃他做的菜),同样,一个不酷爱读小说的小说家也是难以想象的。但对小说家来说,他还不仅仅是喜欢读小说,而总是想把他喜欢读的那种小说写出来。他一边读着大作家或小作家的书,一边试着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创造,然后希望让别人也来体验。这是很令人享受的幸福时光。所以,是作家身上的那个读者在引导着作家,让作家满足他的欲望。但作家不要随随便便地满足他。千万不要!舒舒服服地坐在他身上的那个读者太苛刻了,甚至可以说无情。作家如果满足于模仿自己所喜爱的作者,那是无法让这个读者满足的。否则,光是模仿甚至抄袭,作家岂不太客易当了?读者等待作家拿出一本全新的、独特的、从来没有见过的作品。

这是给作家指路的两颗星星:阅读的快乐(它要求尊重传统)和独创的快乐(它要求蔑视传统)。要同时跟随这两颗星星并不容易!

《街猫》是我的第二部小说。我从1974年开始写,那时,我还是个年轻人,写着玩,甚至还有点幼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我绝对想不到写作将来会成为我的职业!我花了七年时间来起草和修改这部小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呢?三个原因:我当时在一家电视台工作,只能用业余时间来从事写作;我以前是、现在还是一个无情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无情也对别人无情);最后,我的小说,像你们所看到的那样,亲爱的读者,厚达几百页。

在工作中,我受刚刚向你们所讲述的这些动机的驱使。但很快又增加了一个动机,即描述我所生活的地方,我所处的时代,把它们记录在一本大大的本子上,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这一切都通过我所熟悉的都市里的人物、各社会阶层、事件和不同程度的语言来表现。其实,正如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发现的那样,城市生活是丰富多变的,那么多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在巨大的嘈杂和融合中相碰撞!我试图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复制这超丰富的永恒生活。巴洛克的绘画与建筑就喜欢这种极端,尽管它离我们这个时代已很遥远,但我却觉得自己的趣味和气质与之颇为相近。

《街猫》企图描述20世纪最后25年北美一个法语大城市蒙特利尔的生活。蒙特利尔是魁北克的大都会,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城市,多民族色彩越来越浓,其城市中心,十字路口,让人精神紧张,眼花缭乱,我们的市民就在那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并非出生在蒙特利尔,但我从21岁开始就生活在那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成了地地道道的蒙特利尔人。我是魁北克人,也是世界公民,这是我的存在方武。我选取蒙特利尔作为小说的主框架,这并不是偶然的。

当时,我还以为,只要使劲地写,也许能把整个地区写进一本书中。这太幼稚了!亲爱的读者,宽容地给我一笑吧!现在,我知道了,一辈子和十几本二十几本书都不足以全部反映它。我们这些作家,只能给这丰富多变的生活一道苍白的反光。

《街猫》于1981年出版时,谁都没想到(包括我自己)它会在魁北克和法语国家(法国、比利时、瑞士、法语非洲等等)流行,然后通过英译本在整个加拿大和美国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又被译成了18种其他外文(罗马语、希伯来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1985年,这部小说被电影人让·博丹搬上了银幕,后来又拍成了电视剧。,

《街猫》(及以后各书)的成功使我能垒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当中,无论在哪个国家。这都是一种罕见的令人羡慕的幸运,我每天早上醒来都带着感激之情享受着这一特权。

现在,我十分自豪地看到我的小说远涉重洋,抵达彼岸,前往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亲爱的读者,欢迎你们来到《街猫》的读者当中,并悄悄地希望,你们能从中得到乐趣。

伊夫·博歇曼

2013年8月28日

后记

很多年前,到巴黎参加书展,转到加拿大展台前,他们很热情地向我推荐一位叫博歇曼的法语作家,说他的一部小说畅销数十国,销量上百万。我当时听了一笑,没有当回事,心想,法国的小说,上十万就不得了了,加拿大的法语小说能上百万?

很多年后,到了加拿大,又听到了这个名字,而且不绝于耳:开会时提到,朋友问谈到,报刊上时时出现,所有的加拿大法语文学读本和文学史都有他,连儿子的中学课本也介绍他。我开始关注,查阅他的资料,一看不得了,那部叫《街猫》的小说,已译成近二十种外语,在二十多个国家销售了160多万册,光在法国就销售了70多万册。而且,小说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获的奖就更多了。

我想应该见见他。他就住我隔壁的区,不远,驱车也就十多分钟。

博歇曼和原书中照片上的他很像,看来多年没变。他身材不高,身体不壮,声音不大,走在人群中一点也不显眼。朋友们都说,他很低调,没架子,果然如此。谈话很容易就展开了,我问,如果用一旬话来介绍他,该是哪句?“加拿大魁北克作家”。我说能加“最”字吗?最著名?最畅销?最成功?他笑了,最畅销吧,因为有数据可查。至于是不是最著名,最成功,他不知道,也许没人知道。我说我常听到有人用“第一”和“老大”来形容他,如果要在众多的加拿大当代法语作家中选一个,他是不是首选?他谦虚地说,坊闻倒有“三剑客”之说,他是其中之一,另两位,一位是写爱情小说的女作家卡布利埃尔·勒鲁瓦,一位是《隔壁的女人怀孕了》的作者米歇尔·汤布雷。

博歇曼看起来五十来岁的样子,其实已七十多了。他于1941年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北部的阿比蒂比,5岁时随家人移居到一个只有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克洛瓦。他是在那里上的小学,由于体育不好,他经常躲在家里看书。1962年读完中学后,他进了蒙特利尔大学,获文学和艺术史学士学位,毕业后先是在拉瓦尔大学和蒙特利尔高等商业学校当老师,后进入出版界,之后又成了魁北克电台(即后来的魁北克电视台)的音乐顾问和档案员。在从事这些工作的同时,他开始写小说,1974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被愚弄者》。他初期的作品大多发表在杂志上,“一共写了五十多个中篇呢,但反响平平”,他自嘲地说,直到1981年《街猫》出版。  1989年,他推出第三部长篇小说《朱丽叶-鲍梅洛》,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爱心而又笑话百出的人物,这个重150公斤的家庭妇女,以热情、善良、开朗和无私赢得了人们的喜欢,成了加拿大法语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形象。小说在加拿大获了不少奖,并入围当年的法国龚古尔奖,直到最后一轮才败下阵来,不过,它次年获得了首届让·齐奥诺奖,并夺得了法国ELLE女读者奖,1999年,小说还被拍成了十小时的电视连续剧。博歇曼的其他作品还有《第二小提琴》、《一个咖啡商人的激情》和“勇士查理”三部曲《艰难时刻》、《空跳》和《为荣誉而战》。2011年,70多岁的博歇曼又出版了《咖啡馆女佣》,写的是另一个时代的布瓦索诺,另一种方式的奋斗。书中的女主人公梅拉妮渴望自由,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谋生。她天真而单纯,在一家咖啡馆做女侍,由于太漂亮,追者甚多,她却爱上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小文人。文人胆小、软弱、自恋、到处受到蔑视,写了无数小说,却一本都没能出版。一个富商答应替她的情人出书,前提是要分享她的爱。“漂亮是一种优势,但有时也会带来诸多不便。”作者在书中感叹道。《街猫》写了七年,而《咖啡馆女佣》的创作只用了两年,写作的起因也很偶然,:2009年,他在圣德尼路闲逛,偶然遇到出版社老板,老板强行把他拉到办公室,说:“老兄,很久没有作品了。该出手了!”五分钟后,两人便签了意向书,老板问他写什么?他说不知道。又问主人公是男是女,“我当时也不知道,就犹豫着说,女的吧!”回来后,他开始设想人物,一一过滤他所认识的女性人物,“女侍应。就是她了。这个人物在我心中好多年了。”于是,他开始围绕这个人物组织素材,他说,书中的很多情节和人物都是真的,“平时注意观察和积累,到了写小说的时候,便会有很多素材,作家都这样,所以有人说我们是小偷。我们不断地偷。文学来自生活,讲述生活。”当然,想象是少不了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小说了。他说,写作靳间,他常去咖啡馆,因为只有在真实的背景下,想象才能展开。

除了长篇小说,博歇曼还创作了不少其他体裁的作品,如自传体故事《在树顶》(1986)和中篇小说《旅店一夜》(1992)年,他还写了一部歌剧《代价》,次年由魁北克大学的剧团搬上蒙特利尔的舞台。博歇曼还是个多产的儿童文学作家,著有《闲聊用的故事》(1991)、《安托万和阿尔弗莱德》(1992)、《阿尔弗莱德拯救安托万》(1996)、《阿尔弗莱德和破碎的月亮》(1997)等。

《街猫》是博歇曼的代表作,出版当年就在蒙特利尔书展获文学大奖、蒙特利尔市小说大奖,次年又获《蒙特利尔日报》年轻作家奖。该书在法国也大受各界欢迎,曾获得戛纳夏季小说奖、巴黎的法兰西岛地区议会中学生奖,引起了许多评论家的注意,《读书》杂志主编贝尔纳·皮沃惊叹:“一个新发现”,这个加拿大法语作家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连《世界报》也罕见地推销起他的小说来:“如果你喜欢奇事、幽默和神秘,可以看看这本书,虽然厚,但读得不费力,趣味无穷……真正的享受”;《费加罗报》记者努里萨尼的推介则更直截了当:“别犹豫了,看《街猫》吧……读这本书是种享受。这可不多见!”《文学新闻》的著名评论家杰洛姆·加尔桑甚至称“《街猫》是80年代魁北克的“人问喜剧”。

《街猫》很快在法语国家流行起来,随后迅速被译成各种外文,销量节节攀升,电视剧和电影的上映又相继把它推向高潮。“小说畅销得大家都不敢相信”,博歇曼说,因为书很厚,600多页,比通常的法语当代小说厚好几倍,这么厚的书一般畅销不起来,因为习惯读两百来页小说的读者没有这个耐心。“在这里,小说的平均销量是两千册,所以你可以想象160万是个什么概念。”他解释说。我知道,杜拉斯的《情人》也就两百来万册,而魁北克的作家要成名,要让世界接受,比法国作家要难得多,而我觉得更不可思议的是,三十多年过去,这部小说至今仍然是加拿大最畅销的书之一,每隔两三年就要重印一次,“前几年还重版了一次”,博歇曼说。“我在文字上作了数百处修改”。我开玩笑说:“不会是错别字吧?”他说,这么多年了,社会和语言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修改的目的,是为了让小说更适合现代读者的语言欣赏习惯。

在讨论这部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之前,应该先看看它的内容,但小说的情节很难归纳,因为书中有太多的“太多”:太多的人物,太多的线索,太多的故事,地点变换不停。场景不断更迭,事件层出不穷,历险、趣闻、旅行、悬念、议论、象征交织在一起。这是一部具有美洲风格的法语小说,在篇幅、结构、叙述方式等许多方面明显区别于法国当代小说。作者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的不是文体的创新和叙述风格的独特,而是致力于构思吸引人的情节,塑造有个性的人物,把故事讲好。作者主张小说首先要有好情节,有生动的人物,故事要有趣,要讲得别人喜欢听。他采用市井语言,通俗而幽默,各个年龄层、不同知识程度的读者都能读得懂;其次,他在叙述过程中常夹带着精彩的评论和形象的比喻,讨论生与死、好运与厄运、友谊与爱情,在讲故事的同时也给读者一些哲理顿悟或生活启示,正如有评论家指出,博歇曼“似乎不经意地在每个人物的路上设伏,偷窥他们的灵魂,自己却偷偷地躲在角落里笑”。

小说语言轻松活泼,常用调侃的语气来讲述悲惨的故事和不幸的遭遇,这就制造出了喜剧效果,而人物形象和动作的夸张又强化了这种效果。书中人物虽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斯里普金的奸诈,安热一阿贝尔的忠诚、比科的豪爽、格拉杜的无耻、热诺姆神甫的迂腐和爱弥尔先生的顽皮都被表现得栩栩如生,连鄢头猫都显得不同一般。为什么起《街猫》这个书名?是否有什么象征意义?博歇曼说,并没有太特别的用意,只是想说,书中的那些人物,跟街头的猫一样,普普通通,来来去去,成功与失败,别人并不会在意。不过,他又说:“不知你注意没有,人物的名字,倒是有些讲究。”我说我看过一篇文章,专门研究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名字,许多名字不单有象征意义,还有音响效果。他说:“这部小说,可以读得很快,唯其这样,我才敢写那么厚;但一部好小说,也应该给人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让读者有琢磨的余地。”确实,小说的节奏很快,故事与故事、场景与场景、对话与对话之间有时甚至缺乏连接,直接跳跃。全书始终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氛,比如阴险凶恶的拉塔布拉瓦斯基,神出鬼没,神通广大,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别人对他却雾里看花,百般无奈,他的真实身份,真实动机,最后的结果,直到小说结束也没有揭开。博歇曼说,应该给读者一些悬念,留有一点秘密,让他们不忍离开。

《街猫》是加拿大当代文学中无可争辩的一部经典,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已成为大专院校的热门课题。小说的成功,无疑给博歇曼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他曾任魁北克作家联合会主席,现在是加拿大法语文学院院士,2003年获得了国家级荣誉勋章,前几年,法国的波尔多大学还专门召开了关于他的研讨会。但作者感到最得意的,不是这些头衔和数不清的奖项,更不是这本书带来的经济收入,而是他让一家普通饭店出了名,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街猫》中布瓦索诺开的那家饭店,用的是一个真名,自从小说畅销后,国内外去那里参观进餐的游客和读者络绎不绝,大家都想去尝尝书中描写的黄豆烧肉、烤馅饼、“老奶奶”,寻找小说中描写的背景和装饰,甚至还有人去打听书中的人物。

本书根据加拿大FIDES出版社2007年的“终定版”翻译。翻译过程中获得了作者本人、加拿A资深出版人Ren6 Bonenfant先生、蒙特利尔大学教授Andre Poupart先生和魁北克大学教授Anne Legare女士的大力协助。由于小说中使用了大量魁北克方言、俗语和俚语,涉及到当地的许多历史、民俗和社会生活,作者为了“神秘化”,又故意制造了许多阅读障碍,许多地方正话反说,光靠工具书恐怕是很难保证翻译的准确无误的。有几点需要说明,原书中“你”与“您”经常混用,对同一个人的称呼也随情景不同而变换,译文基本依照原作,但偶有修改,以照顾汉语阅读习惯;原书有不少英文,译文保留了一部分,以显示特色,但大段的则不保留,以免影响阅读;原书字体有多种变体,译文保持不变。

译者

2013年2月

蒙特利尔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一年当中只读一本小说,那就应该选《街猫》。

——米歇尔·博里厄 《本地书》)

博歇曼的第二部小说《街猫》,在他的国家里让别的作家黯然失色。

——《比利时独立报》

如果你喜欢奇事、幽默和神秘,可以看看这本书,虽然厚,但读得不费力,趣味无穷……真正的享受。

——(法国)《世界报》

《街猫》具有各种吸引人的东西,像历险故事,也像悬念小说,非常独特,书中有个滑稽的小男孩,一个迷上果戈里的神甫,一个寻找梦中情人的难得一见的厨师。

——(法国)《今日妇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街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拿大)伊夫·博歇曼
译者 胡小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66689
开本 16开
页数 4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38
CIP核字 2013202218
中图分类号 I711.45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1
164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20-2013-120号
版权提供者 加拿大费代斯出版社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