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阅读中华国粹
内容
编辑推荐

这套《阅读中华国粹》,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作者贺伟)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作者贺伟)是其中一册。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分为原始瓷器产生与发展;唐五代瓷器;粤菜;唐五代瓷器;元代的瓷器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原始瓷器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印纹硬陶

第二节 早期原始青瓷

一 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二 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的出现

三 早期原始青瓷工艺

第三节 秦汉原始青瓷

第四节 东汉到隋代的瓷器

一 东汉时期瓷器的产生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的成熟

三 隋代的瓷器

第二章 唐五代瓷器

第一节 青瓷

一 越窑

二 其他窑口青瓷

第二节 白瓷

一 邢窑

二 巩县窑

第三节 其他瓷器

一 寿州窑的黄釉瓷器

二 黑釉瓷器

三 花釉瓷器

第三章 唐五代瓷器

第一节 宋代的北方窑系

一 定窑系

二 磁州窑系

三 耀州窑系

四 钧窑系

第二节 宋代的南方窑系

一 景德镇和青白瓷窑系

二 龙泉窑系

第三节 关于汝窑、哥窑和官窑

一 汝窑

二 哥窑

三 官窑

第四节 辽金的瓷器

一 辽代的瓷器

二 金代的瓷器

第四章 元代的瓷器

第一节 元代瓷器全景

一景德镇窑

二元代的其他窑口

第二节 元青花

一 元青花的瓷胎

二 元青花瓷的釉层

三 元青花瓷的青料

四 元青花瓷的造型

五 元青花瓷的纹饰

第五章 明代的瓷器

第一节 明代瓷器概览

一 明代瓷器的创新与发展

二明代瓷器的分期

三 明代景德镇瓷器的分类

四 明代瓷器的纹饰

第二节 明代的青花瓷

一 洪武时期

二 永乐、宣德时期

三 正统至天顺时期

四 成化时期

五 弘治时期

六 正德时期

七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

八 天启、崇祯时期

第三节 明代的斗彩瓷

一 胎釉方面

二 彩色方面

三 造型方面

第四节 明代的五彩瓷

一 洪武至永乐时期

二 宣德至正德时期

三 嘉靖至万历时期

第六章 清代的瓷器

第一节 青花和釉里红

一 清代的青花瓷

二 釉里红

第二节 五彩和斗彩

一 清代的五彩瓷

二 清代的斗彩

第三节 粉彩和珐琅彩

一 粉彩

二 珐琅彩

第四节 单色釉

试读章节

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化验证明:这些原始瓷器的瓷胎与一般瓷器的胎骨所含化学成分相似,用高岭土烧成。瓷釉光亮,一般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内,器内施釉的很少。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褐色或黄绿色,瓷釉与一般所谓的豆青色釉所含化学成分近似,胎和釉结合紧密,釉底极薄。器物制作,基本上采用轮制,也有助以手捏和泥条盘筑法成型的。器形多尊类,多为敞口、鼓腹、折肩、小底。常见纹饰有细格纹、粗格纹、条状纹和云雷纹等。从瓷器的胎骨、施釉和火候看,基本上已具备了早期瓷器的特征。由于加工过程还欠精细,胎和釉和配料不很准确,控制火候还不够成熟,和以后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因此称“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也有称为“釉陶”的。

虽然商周青铜器的铸造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造型纹饰,都达到了同时期艺术审美的最高水准,代表了那一时期统治阶级共同的审美情趣,但早期青瓷比之青铜器更具有清洁卫生实用,工艺制作简单,原料方便易得等优点,所以一经出现便博得了贵族阶级的喜爱。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吴越两国境内,青瓷器的发展已经达到广泛使用的新阶段,并且部分地代替了铜器和漆器。这一时期的青瓷器不仅造型和类别比较复杂,而且其纹饰也趋多样化。商周时期的青瓷器造型仍然是古陶器的延续。尽管远古陶器有着相当丰富的造型变化,但早期青瓷与之相比却略显单薄,大都以圆形器为主,器形圆满古拙。代表商代造型艺术最高水准的当属一件青釉弦纹杯,这是流行于贵族阶层的一种酒具。其器形工整对称,呈现着庄重之感。虽然口径远远大于底部,但工匠们在器物外形上运用流畅的曲线,把鼓腹巧妙地收在接近底足的部位,免除了器物的不平衡感。而外撇的小足与尊的大敞口上下呼应,不仅使器物更沉稳、优美,又平添了尊贵庄严的气势。然而,同样作为酒具的春秋时期的青釉尊在造型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体态更加挺拔秀美,宽宽的口沿舒展外撇,扁鼓腹圆润秀巧,底足外沿也相应变宽。三者之间比例和谐,呈现着收放有序的形体韵律,几乎接近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黄金比。早期青瓷还有很多仿生造型,它们有的源于宗教信仰幻化出的神物,有的完全师法自然。先秦时期的青釉牺鼎属于异形的造型,所谓异形,是指器物造型中一种不规则的、非对称式的造型。然而其打破常规的设计手法,却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鼎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早源于远古陶鼎的造型,为此史学界曾称中国文化为“鼎鬲”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彩陶鼎,彩绘鲜艳,但圜形器身与三支高足的组合有些生硬,造型上缺乏庄重且略显稚拙。而早期青瓷三足鼎不仅器形工整,并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青釉牺鼎就是鼎的造型中很独特的一类,它是以饕餮为原型,将其以高浮雕或模印的形式塑造在鼎的口沿一侧。兽蹄形的三足与高耸的兽面相呼应,生动有趣。腹部外弧曲线与鼎两边的几何形折耳构成对比,柔中带刚。这种曲线与折线组合的装饰手法,在先秦时期的其它青瓷器上是时有所见的。高昂的兽面,庄严的神情,又给人以诸多的联想。其造型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还有一些仿生造型则是模仿动物造型或动物体态的局部,既是方便实用的生活器具,又充满了生活艺术的趣味性。与前一类作品相比,具有了清新愉悦的造型风貌。如猫头鹰盖罐完全是一件手工捏塑作品,其舒展的翅膀,炯炯的目光,微微上翘的尾部羽毛,栩栩如生,形象可人。盖子呈斗笠状作为头部,身体由上至下渐粗,平展的翅膀与翘起的尾部又使整体造型呈现着一种沉稳的动势。而另一类实用器具,我们从它们那早已被夸张了的长流上,看到了某种动物的影子。□、净手器等是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器具,先民们巧妙地给这一类器物“嫁接”上一张仿生长喙,方便使用的同时还具有了非常生动的造型趣味。  秦汉时期的原始瓷与战国早、中期的原始瓷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首先是胎、釉原料不同。从少量经过测试的标本中可以看到,西汉原始瓷胎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较高,前者达17.23%,后者是2.97%。春秋战国时,萧山茅湾里和绍兴富盛的原始瓷的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分别是:茅湾里为13.69%与1.68%,富盛为15.19%与2.12%。坯中氧化铝含量的增加,使陶瓷坯有可能在较高的温度中烧成,生成较多的莫来石晶体,从而提高陶瓷器的机械强度和烧成中减少制品的变形。莫来石又称富铝红柱石,无色,晶体呈柱状或针状,熔融温度约为1910℃,是陶瓷制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烧成时若窑内温度达不到它所需要的高度,不仅不能达到增加氧化铝的目的,反而会使坯体疏松,烧结情况很差。氧化铁的引入,就不可避免地给坯体带来颜色,在氧化气氛中烧成,胎呈红色,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略呈灰色,氧化铁含量越高,胎的颜色越深。所以秦汉时期的原始瓷,除一部分烧成温度比较高的产品,胎骨致密,击之有铿锵声,多数胎质粗松,存在着大量的气孔,吸水率高,呈灰色或深灰色,不及战国时期的细腻、致密,严格地说只能称“釉陶”。胎质粗松,从断面中还可看到较多的砂粒,说明原料的粉碎、淘洗和坯泥的揉炼不及战国时期精细,比较随便。秦汉时期原始瓷的釉层较战国时的厚。但釉色普遍较深,呈青绿或黄褐等色,很可能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较战国时的高。而且由战国时的通体施釉变为口、肩和内底等处的局部上釉,上釉的方法由浸釉变成刷釉。说明两种原始瓷,从釉料到上釉工艺存在着明显的不同。P5-7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阅读中华国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贺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900614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4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6.3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6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