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书全鉴(典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班固著的《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施政方略和上层社会的勾心斗角以及对社会危机、民生疾苦和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记录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汉书全鉴(典藏版)》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加以精校精注精解。

内容推荐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围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该书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史实,具有重要的史学地位。它对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记述,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著作的典范。

《汉书全鉴(典藏版)》分别从“原文”“注释”“泽文”三个方面对《汉书》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以便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部著作。

目录

 高帝纪——开创基业,一代布衣成帝王

 惠帝纪——性格懦弱,宽仁之主难作为

 高后纪——女主临朝,有实无名一女皇

 文帝纪——以德化民,仁德之帝保民生

 景帝纪——继往开来,文景之治襄盛世

 武帝纪——雄材大略,文治武功彪史册

 昭帝纪——君臣相得,问民疾苦昭日月

 宣帝纪——权臣辅政,中兴之主有奇功

 元帝纪——多艺好儒,优游不断败中兴

 成帝纪——耽于酒色,穆穆天子渐失权

 哀帝纪——拨乱反正,大略难施空余恨

 平帝纪——短命傀儡,一生无为作嫁衣

 异姓诸侯王表——异姓封国,廿六王置废兴亡

 诸侯王表——强弱之变,百年封侯明鉴戒

 礼乐志——久旷大仪,礼乐未立皇权倾

 刑法志——首开高论,古刑今法凭得失

 陈胜传——揭竿而起,农民起义第一人

 项籍传——楚汉相争,西楚霸王横世出

 韩信传——一代战神,功高震主反被诛

 萧何传——汉初贤相,保障后方安天下

 张良传——运筹帷幄,决定千里称谋圣

 霍去病传——勇冠三军,六击匈奴定乾坤

 霍光传——匡扶社稷,生前身后尽荣宠

 叙传——煌煌百篇,综摄西汉百年事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原文】

于是诸侯上疏日:“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汉王曰:“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今诸侯王皆推高。寡人,将何以处之哉?”诸侯王皆日:“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又以辟陋之地,自汉中行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也。大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大王以幸天下。”汉王日:“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于是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臣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择良日二月甲午,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日皇后,太子日皇太子,追尊先媪日昭灵夫人。

【注释】

①昧死:冒昧,不避死罪。秦汉时大臣上书习惯用词。②比拟:比类相似。③宣:传扬。④推高:推到高处,指拥立为帝。⑤绾:卢绾。⑥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

【译文】

此时诸侯向汉王上奏说:“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原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教、燕王臧茶冒死上书,大王陛下:以往秦朝无道,天下人共行诛讨。大王首先俘虏秦王子婴,平定关中,于天下功劳最大。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定万民,功高德厚。同时又施加恩惠于各个有功的侯王,对他们裂土分封。现在各侯王封地及名分已定,而和大王同称王号,没有尊卑之别,如此一来,则大王显著的高功盛德,就不能宣扬于后世。因此臣等冒死再拜请大王上皇帝尊号。”汉王辞谢道:“寡人常闻帝号归于圣贤所有,名不副实的名号,是不应拥有的。今日诸位侯王都推举寡人称帝,这让寡人怎么办才好呢?”诸位侯王都禀道:“大王崛起于民间,消灭乱秦,威震天下。后来又以巴蜀偏僻之处为基地,从汉中推行威德,诛讨不义,封立有功之人.平定天下,功臣都得到封地与食邑,没有丝毫偏向。大王的恩德遍于四海,其他侯王都不能与之相比,尊为皇帝是名实相副,愿大王能满足天下臣民的愿望。”汉王说:“诸位侯王如果说寡人称帝有于利天下百姓的话,那寡人就同意了。”于是各位侯王及太尉长安侯卢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择吉日二月初三日,上皇帝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以北的济阴。尊吕后为皇后,太子为皇太子,追赠已去世的母亲为昭灵夫人。

P16-18

序言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

《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是班氏两代人的心血结晶。班固的父亲班彪,曾续《史记》成《史记后传》若干篇;班固于明帝永平元年(58年)在父亲著作的基础上开始撰定《汉书》,五年后被人告发,以私改国史罪被捕入狱,得弟班超营救,明帝亲阅所写传记,不仅没有处分,反而供职兰台,敕令修史;至章帝建初七年(82年)基本完成,前后经历了二十八年。一部分“志”、“表”,还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及马续续补完成的。

《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本纪”为“纪”,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删去“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2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历史。

《汉书》中的“纪”共十二篇,是从汉高祖至平帝的编年大事记。

《汉书》中的“表”共八篇,多依《史记》旧表而新增汉武帝以后之沿革。前六篇的记载包括汉初同姓诸侯之《诸侯王表》,异姓诸王之《异姓诸侯王表》,高祖至成帝之《功臣年表》等,借记录统治阶层来达到尊汉的目的。后二篇为《汉书》所增,包括《百官公卿表》和《古今人表》。

《汉书》中的“志”共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由于《汉书》已用“书”为大题,为免混淆,故改“书”为“志”。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西汉一朝的历史事迹。

《汉书》中的“传”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列传,亦以时代之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再次为边疆各族传和外国传,最后以乱臣贼子王莽传居末,体例分明。最后一篇是《叙传》,述其写作动机、编纂、凡例等。

另外,“纪”、“传”各篇后均附以“赞”,说明作者对人或事的批评或见解。

《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章学诚语)。可见,《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

班固生活的时代,封建神学思想已发展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而班氏父子又是“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的史学家,他们自然以维护封建神学思想为己任,将“圣人之道”作为自己著作的指导思想。这样,作者一面承袭《史记》的内容,一面又指责它的“是非颇谬于圣人”,因而篡改《史记》的观点,使《汉书》更加符合于封建正统思想。

本书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加以精校精注精解。由于旨在普及,同时也限于篇幅,本书为精选本,在叙事中有所取舍,但无损于原著的完整性。由于参校之文较多,不敢掠大家之美,在此一并致谢,并恳请不吝指正。

解译者

2015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书全鉴(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汉)班固
译者 东篱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22472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9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2015295578
中图分类号 K234.104.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16:07